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2016-11-23 15:45高静
人间 2016年24期
关键词:北齐文学

摘要:齐文林馆设立于武平三年,是北齐后期建立的一个文化机构,它建立后主要由颜之推和李德林负责,汇聚了当时北齐境内的大部分文化精英,完成了一些文学类书籍的编纂。文林馆的建立在南北朝文学史上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由于馆中人员构成兼有北方的本土作家和南方流亡来的作家,使得它在南北朝后期的南北文风融合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林馆;北齐;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93-01

一、文林馆的设立

林馆之设在北齐后主一朝。《北史》卷八《齐本纪下·后主纪》载“(武平四年二月)丙午,置文林馆。”《北齐书·后主纪》所载同。《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亦于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二月条下载:“丙午,祖珽奏置文林馆。”但 《北

史》卷八十三《文苑传序》又称:“(武平)三年,祖珽奏立文林馆,于是更召引文学士,谓之待诏文林馆焉。”《北齐书·文苑传序》所载同。因此,有关文林馆设立的时间就成了一个疑问。周建江先生的《北朝文学史》在论及文林馆时忽视了这个问题。曹道衡、刘跃进先生所编的《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将其置于武平四年,但其编年考证称“置文林馆事见《北齐书·后主纪》、《通鉴》卷一百七十一。《北齐书·文苑传》云武平三年,祖珽奏立文林馆,于是更召引文学士,谓之待诏文林馆焉。”将其事系于武平三年而非四年,且并未注意到相关记载的矛盾。就笔者所见,最早对这个问题作出考证的是缪钺先生的《颜之推年谱》。缪钺先生根据《北史·文苑传序》称魏收曾参加文林馆监撰《御览》的工作,而《北齐书·魏收传》称魏收卒于武平三年,则其无由于武平四年参加监撰《御览》,所以认为文林馆之立当在三年。这个结论是可靠的。

在组成人员方面,构成文林馆的主要是北方的汉族士人,他们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年龄构成上也呈现出多元化,这些都标志着北朝文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开始呈现初步的繁荣景象,并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学创作高峰即将来临。

二、文林馆的成立历史意义

有关文林馆设立的意义,周建江先生在《北朝文学史》中说:“文林馆的设立是北齐文学,乃至整个北朝文学的大事……两个半世纪之后北方地区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文学机构,虽然这个文学机构是在来自南方的士人推动下建立起来的,但机构本身的设立已经表明,北朝文学正在迎头赶上南朝文学。”这个判断是准确的。文林馆作为一个主要负责文集整理及撰述的机构,文人云集,撰述之余,讨论文章得失,衡量人物是非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缪钺先生在《颜之推年谱》的考证中即持此观点,并将祖珽议论邢、魏之优劣及对邢子才有关用事观点的评价皆定为在文林馆时事。当时,在馆诸人“或谈说经史,或吟咏诗赋,更相嘲戏,欣笑满堂”种议论和探讨无疑会对参与者的写作观念和技巧产生影响。如前所述,待诏文林馆的作家中既有魏收、颜之推这样成就较高的前辈作家,也有卢思道、薛道衡、李德林这样的年轻作家,这种文学上的探讨对这些初登文坛者无疑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而这些年轻作者有很多成为北朝后期尤其是隋代文学的中坚份子。《隋书·文学传序》称:

见称当世,则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河东薛道衡、赵郡李元操、钜鹿魏澹、会稽虞世基、河东柳巧言、高阳许善心等,或鹰扬河朔,或独步汉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

其所称许的诸人中,由北齐入周而仕隋者占了大部分。总之,文林馆的设立是北齐短暂历史中的一个大手笔,它不仅标志着北齐文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也是整个北朝文学逐渐赶上南方文学的标志之一,虽然文林馆设立到北齐灭亡历时较短,不可过分拔高其设立对隋代文学的推动作用,但南北作家以及不同年龄作家之间的交流和切磋无疑对其中的年轻一辈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当这些年轻作家逐渐成熟并在隋代达到其创作生涯的高峰时,这种影响则必然通过某种途径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文林馆设立的意义应该是符合实际的。

三、文林馆的文学贡献

北齐时,大量南北士人的汇集与众多私人馆阁的设置,为“祖珽奏立文林馆” 提供了可能。文林馆南来士人将南朝诗风携入北齐,对崇尚南风的北齐士人有所助力。特别是他们的入北,使得北齐文林馆中北方士人能与其,更为直接地进行文学交流。于此,南来学士为南风北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入北士人将南风带进文林馆,且对南北文风产生彼此认同。这直接导致他们入北后的文学创作,在不失齐梁文风的同时,对北朝文风也有不同程度地接受。南来士人中,萧悫入北所作的诗最能反映对北朝文风的接受。入北后,萧悫多作应教之作,如 《屏风诗》、《奉和济黄河应教诗》、《和崔侍中从驾经山寺诗》、《奉和初秋西园应教诗》,这些诗歌多沿袭了齐梁文风。

综上,南来士人携江左文风入馆,使江左文风突破地域的限制,开始缓慢北渐。这就为南北士人在南北文风观念上的认同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汲取南北文风中的精华。文学观念上的认同为江左士人在接受北朝文学风格时,提供了有益借鉴。且使文学观念上的南北文风融合,走向文学实践。而这一切都源于文林馆南来士人入北的举动,这一群体在客观上为北齐文学的勃兴有所助力。在他们的推动下,不仅使北齐文学逐渐走向兴盛而侧身于北朝文学中,甚至能与南朝文学分庭抗礼。由此,作为文林馆中文学力量的一支,南来士人对北齐文学的推进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周建江.北朝文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王允亮.北齐文林馆考论[J].长沙大学学报.2006(6).

作者简介:高静(1991.11-),女,山东聊城,聊城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方向。

猜你喜欢
北齐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齐故太尉公太保尚书令徐武安王墓志》释考
《陆孝昇墓志》考释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文学小说
北齐长城考
《北齐赵炽墓志》试释
文学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羽翼兽”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