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素质教育 少一点功利色彩

2016-11-23 16:44王幽美
人间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教育

王幽美

摘要:高考就像一根指挥棒,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堂无不围绕着高考在转,这本来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了无生趣,就像一潭死水。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三语文教师,为了瞄准高考,“一切为了高考”。美其名曰“注重时效”,课堂强调的都是高考考点,从字音校正,词意辨别,段落分析到命题作文,满堂灌输。甚至宣称:跟高考“无关”的一概不讲。落实字词,讲深讲透;分析文章,细大不捐;指导作文,天花乱坠……学生被弄得学生云山雾罩,昏头晕脑。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走向了极端,结果弄得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变成了“催眠课”,语文课被学生形容为“老北京的叙述”,语文老师被称为“催眠师”。

关键词:素质教育;功利色彩;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31-01

我想问一问这些兢兢业业的语文教师:什么叫跟高考无关?你讲的细枝末节难道就是高考考点?你讲的一鳞半爪难道就是高考试题?现在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语文整体素质的考查,重视能力考查,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除了几句名句填空来自教材,其他的全部来自课外,根本无迹可寻。

语文其实无处不在,语文最讲究的是灵性悟性和融会贯通。美国教育家华特有一句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确实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且要不断训练和深化,不断夯实和提高。但是不能以伤害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在强调工具性之外,还要注重人文性。让学生在具备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性各学科都要涉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简单地理解为两点:一是要突出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二是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提出的三个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学科本来就是以情感教育和形象思维的训练见长和出彩,古人尚且强调“寓教于乐”,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更应该上得活泼生动。

且看当代语文教学大师们的教学特色:于漪的情感,宁鸿彬的畅想,钱梦龙的导读,颜振遥的启发,陈中樑的设疑,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哪一个不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语文教师们,让我们的课堂多一点人文素质的熏陶,少一点纯粹应试的功利吧!多一点睿智,多一点幽默;多一点情趣,多一点亲和;多一点互动,多一点共鸣;多一点探究,多一点合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确定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一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二是“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语文学习是终身的事,我们更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兴趣、习惯和方法。我们的眼中不能仅有高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是终身的事情,我们更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能力的素质的培养。“教育就是教育以后留下的东西”,许多年以后,学生能记得的就是那些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一个语文教师,不一定要喋喋不休而不知所云,不一定要琐琐终日而劳而无功,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从此更加热爱语文,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就是最大的成功。

《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一些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少一些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语文课更多的是一些精神的延续和文明的传承。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