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

2016-11-23 17:35杨安琪
人间 2016年24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特点目标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凭借其特有的学习方式,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研究性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概念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实施过程、研究性学习评价、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特点;目标;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62-02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2003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作了如下阐述:“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一、理论基础

(一)知识论基础——新知识观。

新的知识性质决定了它在学习方式上选择研究性学习。新知识观则揭示了长期被现代知识观所掩盖的文化性、情境性、价值性、建构性。在这种知识观下,为了形成知识,个体的学习方式就应发生一定的变化。要获得具有文化性的知识,知识掌握的主体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实践。研究性学习提倡在问题的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特点。研究性学习是在使用与体验中获得知识的,因此,由此所获得知识的价值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知识的建构性也需要学生在学习当中进行探究,研究性学习就是这么一种充满了探究意味的学习方式。

世界经合组织从经济学角度对知识的分类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的内容选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我们重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理由。私人知识和社会知识:从私人知识转化成社会知识需要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手段。

(二)学习论基础——新学习观。

现代学习理论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的学习主体观和新学习观的拓展性原则体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启发。新的学习主体观不仅指教学目标要增进学生的智能和体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指课程开发及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主体观念。新的学习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程论基础——新课程观。

从封闭到开放的课程观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观影响下的产物。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体现了新课程观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不再局限于教室学校,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是走进社会,发现问题,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提出问题。

二、概念理解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已然变成一位指导者,职责也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中小学生的“研究”,一般是己有成果的“再发现”。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进行主动探索”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再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者,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自己的理解来阐述一个已知的结论。因为更加强调学生地位,因而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对学习创新,乐于求知的情感态度。

(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这种类似科研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

(四)学会分享与合作。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与交流,更加类似于科学研究团队。在学习过程中,交流想法,各抒己见,在困难面前,团结互助,有利于营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和团队意识。

(五)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而不是唯我独尊,执拗偏执。从小就培养科研应有的学术道德,为以后的更精深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五、研究性学习特点

(一)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某一门学科知识,而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力求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和以往的社会经验来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切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展开对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

(二)综合性。

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研究性学习以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并将分科教学的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问题。

(三)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四)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六、实施过程

(一)澄清或识别问题。通过讨论和提问,学生确定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问题。

(二)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思路。

(三)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一个初步的研究计划。随着后来新想法、新信息的出现,而加以适时调整与修订。

(三)按计划采取行动,通过诸如问卷、观察、访谈、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事物作品等形式,去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

(五)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或者对原有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或者对各种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最佳的答案。

七、研究性学习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每条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吗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表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极力广大学生积极进去、勇于创新的氛围。研究型课程的评价中应当贯彻如下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既是研究型课程评价的客体,又是研究型课程评价的主体。正因为研究型课程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只有学生才能最真实地评价它的内容、它的实施过程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因此,在研究型课程评价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在他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被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评价过程也应该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构建心理”的过程。

(二)探究性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预先设计的研究型课程的目标,又要时刻关注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随时探究修正目标措施。不能以机械固定的模式来评价研究型课程,它应该体现出探究性。在评价中采用多主体、多途径的评价手段,尽可能做到收集评价信息的全面性。

(三)过程性原则。

评价应贯穿研究型课程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全过程。应该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同时,评价也要贯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相对于总结性评价而言,研究型课程的评价更注重过程性、形成性的评价。

(四)发展性原则。

所谓发展性原则是指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该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展开。发展性原则要求一切以育人为本。在评价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一般地说,评价具有评比、激励、导向、发展等多种功能。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则要突出评价的发展的功能,在这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八、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中,在考试的超常压力下,研究性学习的生存空间问题,教师、学生、家长的观念能否根本改变,在学生的合作意识差、研究能力低、缺乏成功体验的情况下,如何启动研究性学习。如何构建一个适合研究性学习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关系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课题。

(一)搞好学校软环境构建,努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各级学校领导要端正认识,切实将研究性学习当做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课题来研究,要完善制,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集思广益,选择行之有效的实施施策略。要积极参与,督促检查,确保研究性学习的良性发展。要排除干扰,扩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面,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促进研究学习早出成果。

(二)构建良好的教研环境,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具有强烈的自主发展动机,具有一写的批科研能力的反思教师一个学校要长足发展,必须拥有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因此,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各组学校的当务之急。广大教师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已任,自觉学习,积极准备,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境界,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科研能力,不断改善上我形象,勇敢承担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和指导任务。

参考文献:

[1]黄恒忠.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陈东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

[3]马红艳.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4]赵娜.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5]程海东.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教育初探.2001(10)

[6]陆璟.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2000(10)

作者简介:杨安琪(1994-),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本科,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特点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