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指导推动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11-23 22:21周柯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化观文化馆中华

周柯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也诱发了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对此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如果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不仅不能形成为我国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甚至会出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失去自己精神独立性的危险,在精神上成为别国附庸。那么怎样培育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出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与责任情怀。作为文化馆建设来说,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守伦理规范与道德根基,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文化馆应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观的重要论述

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廓清了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看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深入挖掘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和文化资源,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一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全面梳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精神实质。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2],并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与释道等诸家学说“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呈现出“顺时而生”“与时迁移”的长久生命力,体现出“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向度。这些论述精准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起与嬗变、合流与内化、变革与转型,释放出借助传统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号,展示出为中华文明崛起而奋斗的历史担当和自觉境界。

二是着眼于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创特色与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中逐渐孕育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尤其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宗教思想,“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经济管理思想,“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治国理政思想,“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社会伦理思想,“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道德修养思想,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习近平指出,这些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3],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三是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需求,明确阐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与创新路径。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强调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思想内容、传播载体与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方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指引着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与方向,将我们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二、文化馆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通过各种载体进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中国自身进行的制度改革、社会变迁造成了习俗文化极度不稳定,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锋中落了下风,到处都出现了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从我们文化馆在推动传统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其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等。这些传统文化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的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比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如昌江的黎陶、黎锦、黎族歌曲、峻灵王文化等多种形式的非遗,都是通过代代口口相传的方式得以传承,由于文化的融合和教育理念的偏差,现在年轻的一代对此知之甚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不够。要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宣传保护是前提,只有宣传保护得越好,其价值也就越大,知名度也就越高。例如我国1982年就出台了文物保护法,三十多年的普法宣传以及各级文物保护行政部门的不懈努力,实践中采取的保护文物的种种措施,已经使保护文物的观念深入人心,尽管生活中可能或者说确实还存在着不利于保护自然景观、古建筑的种种行为,但是已经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这些文物是应该保护的。但与此相对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却不容乐观。如我们昌江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如昌化江文化、峻灵王文化等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是伴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脚步,悠悠古城的印记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公众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知晓度不高。为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宣传不够,人们认识上存在差距。由此看出,提高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引起全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关注,从实际出发,宣传保护传统文化是文化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够。中华传统文化来自民间创造,也在民间延续,民间是它生存的土壤,如果没有其生活的土壤,它就只能走向枯萎与衰亡。因此,文化馆要把诸如民歌、民俗等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在民间,让民族民间艺术“活”起来。怎样“活”起来呢?众所周知,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观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也是其易消亡的原因。如过去昌江县许多乡村流行的军歌文化,随着一批老艺人的相继辞世,已经到了差不多人亡歌息的地步。还有石碌镇流传了数百年的黎族舞蹈,前几年还有一些老人会演,可到了去年普查时,他们已全都去世,只留下一些黎族服饰收藏在县博物馆里,再也没人会演了。由此看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人”这个载体就显得尤其重要,活态文化的保护,首先应该是传承人的保护。

三、文化馆要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作为自身的职责使命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人民群众接受文化艺术教育的殿堂和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传播者,文化馆应当认真学习关于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充分认清文化馆在传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一是文化馆的产品应当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馆的业务干部要把学习理解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观的重要论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加强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艺术积累,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创作的基点和归宿。在创作文艺作品时,要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出发,而不是从口号出发;要从人物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的营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寻找创作的素材,使自己的作品做到完美的艺术形式和深刻思想内涵的结合,成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佳作。

二是文化馆的服务应当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馆面向社会所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应该具有传统文化内涵。所设置的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应该力求做到既富有中国和当地的传统特色,又新颖、独特、益智、有趣,贴近当地的文化传统,贴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例如,我们昌江县在举行公益画展时,注重将本省、本县、本土的作品展现出来,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雅艺术;开设市民讲堂、生活美学课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举办歌手大赛、戏曲票友大赛、绝活儿展示、书画摄影大赛等,让人民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同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三是文化馆的人员应当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馆要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文化馆人自身就应该有文化,懂文化。文化馆人应该熟知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要能够如数家珍地道出自己所在地域文化发展的脉络、文化资源的状况以及文化的特质,同时对世界文化也应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文化馆人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文艺特长,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艺术服务,更可以为社会提供高端的文化艺术服务。文化馆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才会有魅力,在社会上才会有影响,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才会有地位。

四是文化馆的设施应该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馆是文化设施,因此,就其建筑本身而言,文化馆的建筑应该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意蕴、文化内涵、文化象征的建筑。一座好的文化馆建筑,其造型和外观应该能够充分体现本地、本地的文化特色,是本地、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让人们一看到文化馆的建筑外形,就像看到故宫、天安门一样,立刻为之吸引,从而产生走进其中的愿望和冲动。此外,文化馆在内部的装饰、环境布置和项目设置也应该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品位和文化内涵,让人于舒适、温馨、愉悦中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在免费开放项目设置上,文化馆应该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地方历史文化展示厅、艺术展厅等,通过展示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和当代文化艺术,增加文化馆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馆的吸引力。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指引着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与方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深度思考和艰辛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思想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路径的深刻认识与发展。文化馆必须要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遵循,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从而实现由社会主义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跨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3]习近平,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文化观文化馆中华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