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2016-11-23 01:00麻雪彦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数学

麻雪彦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问题为核心,教师作为引导者与指导者,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的知识对新问题进行探索与解决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基本特点,并提出了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谈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前提准备。

准备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探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铺垫。这一环节既可以在课前准备,也可以在课中进行,可以用谈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

2.探究新知。

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纲要性思考题,创设知识迁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流畅性,让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拓展运用。

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得能力。教师的练习设计要紧扣教材,有适当的坡度与密度,要让全体学生都练有所得。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性习题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总结评价。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问题探索过程,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并联系实际将知识点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

二、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首先,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一些赞扬与鼓励,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我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题:╳7777,激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我点拨道:“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设想自己以后的职业和收入,说一下自己的纳税想法。

3.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小组根据任务分工便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4.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