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社群”的特点

2016-11-23 10:59余林杰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社群特点

余林杰

摘要:众多文学作品中恰当地构建了“社群”,集中反映了文学作品的背景,为烘托人物的境况和作品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作品,描绘了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纽约社群”:富贵和贫穷并存,欲望和幻灭同行。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构建的社群反映二十世纪初美国东部大都市的社会境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本文将主要探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社群”的排他性、阶级性和动态性三个特点,研究“社群”构建对于文本的意义。

关键词:“社群”;《了不起的盖茨比》;特点

“社群”的涵义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原始社会,“社群”可以是一个部落,而在如今“社群”可以是一个现代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核心家庭。文学作品中“社群”的构建也充分体现了时代性特征,一般较为真实地描绘了文学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F·S·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尼克为视角讲述了神秘富豪盖茨比为了追求曾经因为入伍错过的爱情,奋起直追,不断积累财富以期赢回美人芳心,却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免受车祸肇事的惩罚,死于他人枪下。该作品非常细致地为读者们呈现了一战后美国纽约大都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景象,而主人公盖茨比的命运却折射出金钱至上的“爵士时代”中的世态炎凉和社会分化下涌现出的复杂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构建的“社群”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爵士时代”背景下纽约大都会的生活百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美学价值。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构建的“社群”具有明显的三个特征:阶级性、排他性和动态性。本文想分别就这三个特点进行论述。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社群”的阶级性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空间上主要构建了四个“社群”:长岛的东卵,西卵,灰谷和曼哈顿。“社群”作为一种社会形式,为拥有相同理念和相似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成员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居住地。因此,“社群”不可能避免地会呈现一定程度的阶级色彩。美国进入二十世纪后,经过长达一个世纪多的发展,因为自身的地缘优势和孤立主义政策,迎来了物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相对应地也出现了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必然带来阶级的分化,旧贵族,新富和工人农民们分别形成了自己的聚居地和“社群”。位于长岛东卵的“社群”成员多是美洲大陆殖民时期的富豪和传统贵族,整个“社群”的生态环境优良,建筑风格也偏向于高贵典雅的风格,为该“社群”成员提供了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居住环境和社交场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汤姆和黛西便是该“社群”的典型成员。汤姆作为美国的旧式资产阶级,在东卵坐拥一座“乔治殖民时期的大厦”,拥有正统英国贵族气息。汤姆本人也毕业于名校,继承了家族的巨额财产,而他也把自己看做旧式资产阶级的代表,自己的形态和谈吐中无不体现出他作为旧式资产阶级的自傲。

而西卵作为当时美国新兴产业中涌现出来的贵族聚居地,则更富有新式资产阶级的气息。盖茨比虽然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但依靠其对财富的执着追求和敏锐的嗅觉,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新兴产业中大战拳脚,同时通过贩卖私酒成功在短短几年内积累的大量财富,在西卵购置豪宅,举办社交聚会。而参与其社交聚会的来宾也都是新兴行业中的既得利益者,例如电影行业中的著名导演和热门演员。而西卵这个“社群”恰恰满足了新式资产阶级的社交需求,体现了该“社群”的阶级属性。

灰谷作为工人和农民的聚居地,其较为低廉的生活成本恰恰降低了针对“社群”成员的经济门槛。但该“社群”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治安状况不容乐观。汤姆的情人默特尔和其丈夫乔治正是该“社群”的成员。乔治作为一名汽车修理工,其经营的修理店生意惨淡,无法负担起他和其妻子对于更高质量物质生活的追求,只能被困于此。

而曼哈顿则是文本中勾勒出阶级成分最为复杂的“社群”。因为曼哈顿“社群”空间范围庞大,社群成员变化多样,既有为富人提供享乐天堂的酒店,也包括普通中产阶级的住宅楼等。而这四个“社群”的阶级性特点则为小说中不同“社群”的人物命运做好铺垫,从而使小说情节发展更为自然。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社群”的排他性

“社群”的排他性是小说中“社群”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排他性的根源取决于“社群”成员的经济地位的差异。如前文所述,“社群”的阶级性为每个社群成员构成在经济地位上构成相应的门槛。比如,小说中盖茨比的豪宅内的歌舞升平往往只属于新式资产阶级。参加盖茨比主办的聚会主要成员都基本同在一个社会圈内,持有相似的价值观,并在彼此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卵的旧式资产阶级就很少参加在西卵的聚会,这是“社群”所散发出的一种自觉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建立在“社群”成员经济地位的差距上,由内向外,将无法适应“社群”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人排除在外。

这种排他性在小说中主要人物中均得到了体现。汤姆作为旧式资产阶级“社群”的代表,认为自己处于社会的顶端,具有较强的种族歧视观念(言语中多次反对黑人获得更多的权益),就连在经济地位上可与之相匹敌的新式资产阶级他都持有一贯的鄙夷态度,认为他们不过是一夜暴富没有教养的穷鬼而已。“社群”的排他性同样体现在小说主要叙述者尼克身上。尼克作为联结文章中各个“社群”的纽带,看似左右逢源,自由地穿梭在各个“社群”之间。然而当尼克目睹了盖茨比的遭遇,他已经看透了在奢靡包装的“美国梦”下人性怜悯的丧失和和对物质的执迷。这都表明尼克已经无法认同美国大都会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这时“社群”的排他性变开始发挥作用。首先这种排他性瓦解了尼克对于友情和爱情的信念,在心理上摧毁了它对“爵士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种排他性通过在心理上对尼克进行施压,逐渐影响到他的工作和生活,让他逐渐丧失在纽约大都会“社群”赖以生存的经济资本。于是他选择离开纽约这个大“社群”,转而回到自己的家乡寻找心灵的慰藉。至此,“社群”的排他性也完成了其自身的任务,剔除无法共存的成员,成功维系了“社群”的自身结构。

“社群”的排他性随着“社群”自身经济地位的上升,呈现越发明显的趋势。灰谷作为经济基础最为低级的“社群”,其显露的排他性较少。同样曼哈顿“社群”空间庞大,需要各式各样的阶级支撑该社群的存在,只要对美国梦的生活方式充满热爱,基本可以在这个社群内立足。而西卵和东卵两个“社群”属于富人区,则体现出其强大的排他性,一般人不允许踏入这两个“社群”,即使普通人能短暂地踏入这两个“社群”的社交圈,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也无法在这两个“社群”长时间立足。汤姆的情人默特尔来自灰谷,她和汤姆通过在建立在不道德情感上的社会关系为其提供间歇性脱离原来的灰谷“社群”的机会。但由于她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无法跻身“西卵”和“东卵”这两个社群。只能依靠其情人汤姆为她在曼哈顿“社群”长期租赁的房间,来融入曼哈顿这个经济水平较高的“社群”。由此可见,“社群”的排他性是与该“社群”的经济水平呈正向关系的。

促进“社群”排他性因素形成的原因还包括生活习惯和成员所受教育水平的差异。“社群”内部成员会选择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生活习惯,从而为其在“社群”内部的交往中提供相应的谈资。而成员教育水平的差异,往往会影响“社群”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谈吐,而拥有相同思维方式和理念的会自然地倾向于构建起一个“社群”,此时“社群”的以教育水平差异为基础的排他性也逐渐形成。小说中盖茨比努力把自己包装成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也正是为了向他人凸显其所受的教育水平已经满足了东卵“社群”对于其成员的要求,逆向证明了该“社群”的排他性特点。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社群”的动态性

“社群”的基本构成因素是人,而人具备的社会性,就决定了“社群”的动态性。不同的“社群”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会以各种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社群”的动态性让小说情节发展增加了戏剧化特征。如果“社群”丧失了动态性,决定盖茨比命运的车祸就无法发生,也就影响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构建的“社群”中,都呈现“社群”成员的流动、“社群”空间的变化和“社群”的发展与消亡。以上三点是小说中“社群”动态性的具体体现。

“社群”成员流动是维系“社群”运转的重要动力。“社群”成员的流动量对“社群”的动态性具有很大影响,而“社群”的动态性决定了“社群”的开放程度。相比于小说中的其他几个社群,曼哈顿“社群”由于构成人员多样,成员内部交往频繁,同时对外也具有很大的向心力,吸引着其他“社群”成员的定居,游玩和消费。因此,曼哈顿“社群”的人员流动量非常巨大,“社群”开放程度也非常高。因此,作者菲茨杰拉德把曼哈顿“社群”作为汤姆和情人默特尔的见面地点,因为曼哈顿“社群”的高度开放程度足以包容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社群”成员,为其交往提供了联结点。“社群”的流动性为个人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媒介。盖茨比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把握机会,成功从经济相对落后的“社群”进入到东卵的富豪“社群”,离不开“社群”的流动性为其提供的平台。盖茨比可以利用财富和知识包装自己,最终完成其所属“社群”的转变。

“社群”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在“社群”地域的扩张或者减少。从小说叙事者尼克角度来讲,他的家乡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相比于发达的大都会纽约,尼克日益觉得“中西部不再是世界温暖的中心,而倒像是宇宙的荒凉边缘。”随着“社群”人员的迁出,中西部逐渐呈现出萧条的景象,“社群”所处地域也不断减少。而纽约大都会“社群”作为东海岸新兴的经济中心,其便利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为其“社群”成员提供了多样的工作岗位和良好的居住环境,从而不断吸引尼克般的普通美国民众,追随他们的美国梦。纽约大都会“社群”的地域也就随之扩大。

“社群”的发展与消亡则是“社群”动态性的体现之一。随着盖茨比迁入东卵,东卵“社群”成员便开始以盖茨比的豪宅为中心参与社交活动,吸引着其他“社群”成员的光顾。东卵“社群”的动态性也随之提高。盖茨比为其他“社群”的成员提供了聚会的物质保障,从而降低了该“社群”的准入门槛。西卵“社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发展。然而,当盖茨比被威尔森射杀后,鉴于他作为东卵“社群”的核心成员,整个社群也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活力,甚至被人遗忘和抛弃。因此,单一的社群的发展和消亡从更深的维度上体现了“社群”的动态性。而东卵“社群”的发展与消亡也和小说的主题想契合,寓意着“爵士时代”美国梦的发展到破灭的过程。

四.结语

结合文本分析得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构建的“社群”具有阶级性、排他性和动态性等特征。“社群”的动态性为不同“社群”间成员的交往提供动力,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社群”的阶级性和排他性体现了美国二十世纪初社会分化日益加剧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盖茨比悲惨命运的必然性。菲茨杰拉德构建的“社群”紧扣时代的特征,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为小说提供了相契合的时代背景,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锡麟.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28-32.

[2]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 F.Scott.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4] 甘文平.论《红字》对“社群(Community)”原型的建构[J].华中学术,2014,02:218-229.

[5] Robert Nisbet,Community and Powe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7.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社群”主题研究(2015-zy-139)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社群特点
社群短命七宗罪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