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资金管理现状探析

2016-11-23 11:10许莉芬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解决措施问题

许莉芬

摘要: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广大农村发展所需资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资金的管理在整个运行活动中向尤为重要,资金管理运作是否灵活,直接影响企业日常活动,进而影响其发展和目标战略的实施,近年信用社的资金问题已显露出来,本文则信用社资金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问题;解决措施

资金管理就是对资金的配置,主要是投资决策与计划;建立资金使用和分管的责任制;检查和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考核效果。昆明市的农村信用社所面向的客户众多,可由于政策、制度的约束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使得农村信用社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显得没有突出其优势和竞争力。

昆明,云南省省会城市,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政治、文化、交通、科技、经济的中心所在城市,它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云南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以及中国面向东南亚的港口,是中国五大国际航空港之一。还有云南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相连,从整体位置来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和太平洋。

而从经济上而言,昆明作为省会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仅1998年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2007年底GDP达到4260.48亿元人民币,增长12.1%。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货币运行量加大,这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是以个转型的机遇。可是由于种种条件的约束,使得农村信用社还是维持原有的运行模式,没有从市场的需求考虑进行改变,从而导致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银行之间失去优势。还有就是在昆明这个发展中城市而言,农民群众占有一定的数量,这是一个服务的大群体。本文将对此类问题提出意见和一些解决方案。

1资金方面的问题

1.1信贷支农问题

现如今根据市场经济的一体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逐渐开展了信贷支农这一政策。农村信用社所出台的支农贷款这一政策一方面推动了农业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信贷支农对农村信用社优化信贷资产对经营活动起到推动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的定位上受到种种的约束和发展的限制,因此还不够准确,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农业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农民贷款总是遇到诸多问题,这一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信用社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大部分成立了以县为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农合行、农商行。农信社经营逐步向“利润最大化”发展。而偏远山区的金融机构则纷纷撤走。对于这一情况信用社联社也采取了信贷、人员、物力等向县城集中的政策。

但尽管联社鼓励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商户信用贷款。可由于风险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基层农信社贷款种类仍以抵、质押贷款为主,担保贷款为辅。农户贷款时必须提供有证明并且抵押物品,而农信社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收入偏低的农民,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经济有限并且能够抵押的实物也很少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农民、农业的信贷投入,无法满足三农信贷需求。

1.2信贷资产质量问题

云南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种类少,质量低。有一部分是由于云南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缓慢收入不及发达城市的60%。虽然目前有一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渐渐有了好转,但由于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依然深重。加上高负债成本,低资本充足率,超负荷运营,导致经营效益差,抗御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且潜伏着较大的支付风险。

1.3大额贷款问题

信用社对于大额贷款涉及的范围较广所存在的风险也相对较大,例如:到期回笼率低,隐性风险大;信用贷款占用比例高等。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本金的损失,到期回笼率是衡量贷款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志,贷款回笼率低说明贷款质量较差贷款沉淀的风险较大。

1.4内部制度问题

信用社的一些制度过于死板和单调,不根据自身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其内控制度多是照搬商业银行的模式,缺乏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合理制度。

2.昆明市农村信用社资金问题的形成原因

2.1小额农贷的推广难

云南属于发展中的省会昆明则是省会城市但仍然收很多环节的限制因素,例如当地的企业发展缓慢贷款需求量不同,因此一部分人会向银行机构不规则的大额贷款。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企业如果不能履行债务关系,那么信用社作为债权人来说在资金的运转方面将会承担较大的风险,这直接导致农村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进而挫伤农村信用社支贷的积极性影响小额农贷的推广。从安全性来说我国经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规模小,抗风险性弱。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那么生产和生活将会有严重影响,那么作为信用社来说就意味着无法收回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小额贷款的进程。

2.2国家扶持政策不到位

昆明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则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持力量。鉴于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重要地位和合作金融等特殊性质,再加上是服务于农业这一弱势产业的较低收益性,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例如一给予利率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并为信用社融资扩宽渠道;二是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信用社的“岐视偏见”政策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特别是在开户存款、代收代付代管业务领域过程中总以种种理由设置障碍,不予配合支持。从而导致信用社的客户流失使其缺乏在金融机构中的竞争力。

3.解决昆明市农村信用社资金管理的措施

3.1针对信贷支农的问题

首先要根据昆明市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构建农村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在支农上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树立“支农防风险、树形象、增效益、促发展”的理念。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农业发展中各项保险制度和贷款担保程序,扩宽业务服务范围降低风险。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引导金融主体联合支农。调动整体支农的热情与积极性,并支持农业企业的信贷拉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后备保障。

3.2解决信贷资产质量问题

信贷资金实际上就是资金的集中再分配过程,资金的集中方式决定着未来产业的机构,所以必须审视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风险评估、授权批准等环节的权利与责任,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避免“一刀切”。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利与责任对等,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在健全考核与监督体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授信权限,并根据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象。所以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制定信贷组合方案和政策,注重降低风险。

3.3解决大额贷款问题

督促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其中包括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信用社对实际可用资金的测算。严谨审批过程中“化整为零,逃避监管”的行为。对审批应做到现场检查,跟踪监控、及时刷新、定期上报,同时注重小额贷款的推广。

3.4政策扶持

政府机关应对信用社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经济上的支持,针对昆明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信用社的现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保证资金的供应、缴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存款准备金后的超额准备金,为其发展打下牢固基础。政策上给予信用社在银行金融机构中相对优惠的政策为其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达.影子银行演进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引发的冲击——为何中国迥异于美国?[J].东北亚论坛.2014(04)

[2] 许荣,刘洋,文武健,徐昭.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03)

[3] 刘士余.秉承包容与创新的理念 正确处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关系[J].清华金融评论.2014(02)

[4] 赵岚.非正规金融对银行风险传导路径分析[J].现代金融.2013(10)

[5] 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新金融.2013(09)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社解决措施问题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农信社改革目标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