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简约,回归半小时课堂

2016-11-23 22:13季幸幸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季幸幸

摘 要:在“半小时课堂”的教学理念地指导下,我们每个教师都尝试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精练、教学环节紧密,努力让自己的课堂优质高效起来。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好好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的社会实践,对课堂内外要有规划,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与学快乐而高效。

关键词:规划教学;重视差异;激励读写;快乐高效

一、思考

“半小时课堂”教学理念提出后,各级各校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研究活动,每个教师都尝试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精练、教学环节紧密,努力让自己的课堂优质高效起来。不过,这并不是一件想改就能马上改好的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学生是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充分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他们的学习规律,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所学知识,才能获得进步或发展。

二、实践

实践之一:研究教材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预习作业分层有效

在教学中,我们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同时也使课堂教学省时省力一些,通常在课前给孩子们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如自学字词、读通课文等,这些课前准备与铺垫基本上都是“一刀切”。其实,这种预习方式效果并不好,对于基础差、能力弱的孩子来说比较有效,但对于能力好的孩子来说没有多大的提高作用。因此,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及教材认真研究一番。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可从以下三方面分层:

实践二:重视学生的认知背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生活中去,设法清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各种认知背景,倾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看法,洞察这些看法与理解的由来,从而提高各种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1.理解有差异,设问释疑要适时有效

其实孩子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每个人的阅读先见不一样,因此,阅读的感受、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我们教师在“教”之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先发表看法,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种阅读的成就感,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取设定教学起点的依据,然后确认和调整后面的教学问题。

2.朗读有差异,要因材施教读出感悟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有感情朗读课文,但我自认为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力都是不同的,我们对孩子们的朗读要求也得不同。其实我们在指导学生们朗读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孩子你用各种方式指导他读,他也很认真地读,可总是读不出味道来。其实,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只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就行了,我们并不是培养配音员。

3.感悟有差异,因势利导述真情实感

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披文入情、有感而悟,应当完全是出自内心的自主的心路历程,每个孩子学完课文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感受,但很多孩子的感受是不太清晰的,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因此,即使有孩子举手回答,说出来的也是一些空洞干瘪或虚无缥缈式的词句。当然,并非这样的问题不能问,如果学生对课文读得透,读得动情,有话想说时,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各抒心声。

实践之三:激励学生读写,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合理布置作业,减轻负担,留出时间让孩子阅读

很多老师按部就班的跟着教材走,学生规矩的跟着老师走,一个学期纠缠于一本教材,使视野窄化,我们的学生就在这样一个小茶壶里面翻啊翻,他们没有机会体验真正属于童年飞扬的感觉,所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育,需要教师有计划的调整教学,布置合理适量的作业,多给一些时间让孩子读书。

2.适时创设情境,鼓励孩子勇敢表达

在平时教学中,我喜欢让孩子们选用新学的词语说话。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只能选用一个词说一个短句子,我会深情地夸赞他;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能选用好几个词语说一段精彩的语段,我会将他说的语段有感情地诵读出来,其他孩子便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我也鼓励孩子们把同学说的优秀语段进行复述,或者记在采蜜本上,变成自己的。对于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段落,我都会引导孩子们仿写,如《假如》、《童年的记忆》,很多孩子都写得很不错。虽然他们得到的只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但他们体验到的是写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在2016年3月底,我对同一批孩子再次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三、结语

细细地再品味一下我们的新课堂——课堂上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地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无忧无虑、自信自立;课堂上所有学生都充实着、忙碌着、参与着,他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课堂上学生们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他们支持老师,更彼此支持,没有无声的对抗和拒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我们教师给他们提供和谐、有吸引力的课堂和宽阔的展示平台,他们才会快乐、高效地学习。我们的课堂就必然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