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第一

2016-11-24 05:01钟田田
丝绸之路 2016年18期
关键词:近代史鸦片林则徐

钟田田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福建 福州 350001)

浅谈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第一

钟田田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福建 福州 350001)

林则徐是近代史上伟大民族英雄,在众多领域成就堪称第一。他是举起反侵略大旗的第一人,是民主革命肇始者,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引领晚清向西方学习风潮。他第一次引进和仿制西式武器,第一次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他具有独到的经济眼光,第一次提出自铸银币,建立银本位,符合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

林则徐;近代史;民族英雄

林公则徐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崇高的历史功绩人所共知。作为时代杰出人物,林则徐在近代史上众多领域中都堪称第一,这种特殊功绩,也值得我们关注和研讨。

一、近代反侵略斗争第一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境地,发动罪恶的鸦片贸易。大量鸦片的流入,改变了中外贸易格局,导致大量白银流出,破坏了社会经济,也损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在此危难之际,林则徐受命于1839年3月奔赴中西方斗争的最前线广东,庄严宣告“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责令各国鸦片贩子“缴烟具结”,保证今后绝不夹带鸦片来华,否则当受严厉的法律制裁;林则徐还下令封舱,停止中英贸易,派兵监视洋馆,断绝广州与澳门之间的交通。这就迫使义律等外国毒贩低头就范,先后共计交出鸦片237万余斤。1839年6月3~23日,林则徐率广东官吏在虎门海滩将之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与此同时,林则徐还领导广东军民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先后在九龙山、穿鼻洋、官涌等地组织有效反击,阻止英军从珠江口直接入侵广州的企图。来新夏评价此事称:“禁烟运动应该认作是以反对英国亲率者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侵略中国为主旨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揭开中国近代发侵略斗争史的序幕。”①毛泽东同志甚至认为:“我国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②

二、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鸦片战争前夕,由于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政治上的盲目排外和文化上的愚民政策,导致整个民族对西方的无知,尽管西方早已发展强大、远远超过我国,但全社会却依然沉溺于传统的虚骄气氛之中,仍以“天朝君临万国”自诩,反将外国一律视为未开化的“蛮夷”,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视为“夷夏之防”的大禁忌。即使如林则徐在到广东前,对外部世界了解也是相当匮乏的。不过可喜的是,正如某外国人所言:“中国官员不知外国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林公出于反侵略斗争的需要,明确指出:“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定控制之方。”③

一到广州,他便组织人员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在粤期间,在雷厉风行查禁鸦片的同时,及时下令和组织人手,广泛搜集外国人在广州、澳门发行的各种报刊,其中主要有《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澳门杂志》等,并且有的放矢地着重翻译西方对我国禁烟的反应,以及西方对我国边疆周围邻近国家的侵略活动等方面资料。有关人员将这些翻译的新闻信息编辑为《华事夷言录要》,按期提供林公作为决策的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林公既关注“夷言”,又不盲目听信,而是有所鉴别,为我所用,这正如他曾明确表示:“新闻纸零星译出,惟其中颇多妄语,不能据以为实,不过藉以采访夷情耳。”④又说所译内容“虽近时间有伪托,然虚实可以印证,不妨兼听并观也”。⑤

此外,林则徐还组织翻译《各国律例》《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世界地理大全》(《四洲志》)。《四洲志》是当时世界上关于政治、地理、国情的最新著作。这部著作的翻译开辟了近代西学东渐的风潮。鸦片战争后,以魏源、徐继畲为代表经世派翻译、介绍西学,探求真理的活动即是以林则徐为起点,戊戌变法领导者康有为在演讲辞中说:“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⑥为此,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说:“林则徐是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当然,林则徐探求新知刚刚起步,必然有局限性。”

三、近代运用国际法第一人

《国际法》全称《国际法或运用在行为和民族与主权事务的自然法则的原则》,瑞士法学家滑达尔著,1758年出版,19世纪上半叶被欧洲外交家和领事官奉为经典。林公赴粤后,曾组织、主持翻译,后被统编成《各国律例》。林公不仅是将国际法传入我国的第一人,同时也是运用该法、将其作为外交武器的第一人。林公在实践中已敏锐地发现,禁烟活动并不能涵盖中外交往的全部内容,必须改变旧有的外交形式,引入西方世界通行的国家交往的法则(公法),使禁烟活动获得国际法的法律支持,便根据《各国律例》292条之五“有人买卖违禁之货物,货与人正法照办”等条文,严正责令来华洋商务必以书面保证不再夹带鸦片,否则“货尽没收,人即正法”,从而使英国鸦片贩子的总后台义律在谈判桌上理屈词穷,狼狈不堪,连目睹现场的外国人也不得不“畏服林则徐办事结实”。又如1839年7月,五名英国水手在香港尖沙咀寻衅打伤多人、致死一人(林维喜),林公根据《各国律例》292条之四“往别国遵该国禁例,不可违规,如违规必有罚以该国例也”的“属地管辖原则”,严正坚持英方必须交凶伏法,对义律妄图推行“领事裁判权”以开脱凶犯的阴谋迎头痛击。

四、近代引进、仿制新式船炮,主张创办新式海军第一人

对于英国侵略者在军事上船坚炮利的优势,林则徐有着清醒的认识。比如关于大炮,他曾坦言,英军炮火的射程达10里左右,远远优于我方;且其炮能连续射击,而我方之炮却须发射一炮、转移之后再发一炮。因此,若论当时的军事武器制造技术,我国是无法与列强相提并论的。对此,他既不消极悲观也不盲目乐观,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大胆举措,卓有成效地增强了我国反侵略的军事能力。在广州期间,为加强当地的海口设防,曾设法购买西洋火炮、轮船以资备用和考究并仿制外国战船。如1839年11月末至12月初,从美国人那里购入甘米力治号舰船,作为“中国海军最早的外国造军舰”,并为海上交战之用。另外,还购入了两艘25吨的纵帆船和一艘外轮小火轮。次年,英舰“都鲁壹”号停泊于海口,林则徐于1840年3月14日,派人到澳门探询“都鲁壹”号的炮火兵力及该舰的构造与性能。⑦同年“二三月间,相继制造一批跑船和小帆船,又仿越南船式造轧船四只,仿欧洲船式改二三只双桅船”。⑧被贬到浙江“随营效力”期间,林则徐还将自己曾派人在广东外舰上秘密绘制的八种战船图提供出来,与兵器专家龚振麟一同研制成功中西技术结合、行驶灵活自如的四轮炮车,使原来只能固定射击的火炮可以“俯仰左右,旋转轰击”。在扬州期间,又参照《炮书》所载的西方先进制炮技术,大大改善了沿海炮台的防务能力,以至人们普遍猜测它是在欧洲工程师的建议和帮助下建成的。1846年,署陕甘总督时,又派人仿照洋法,制造椭圆形爆炸弹和陆路轻便炮车……为了反制侵略者,林公在注重作战武器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水师和水战的重要性,主张创办新式海军。在广东期间,林则徐曾给道光皇帝上折建议,清廷用关税收入的1/10制造枪炮船只以抵御侵略。1841年4月,在向奕山献上抵抗英国侵略的“御敌六策”中,提出建立强大海军的倡议,这在近代史上属首次。为此,林则徐身体力行组建一支新海军,其中包括“‘甘米力治’号军舰,设有能移动的炮位,装备尚好。两个三十五吨重的纵帆船,油漆为黄色,一个明轮推动的小船,许多沙船”。

五、倡导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制第一人

清代实行“银钱并用”的传统货币政策。鸦片战争前后,由于白银大量外流等原因,我国社会经济中银贵钱贱的状况日益严重(最严重时1两银可兑换铜钱2000文左右),致使我国陷于国力下降、商民交困的经济危机;加之洋银(西方铸造货币)在市场上风行流通,价格暴涨,远远超出其实际含银量,浮于我国纹银价值过多,货币制度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改变这些危及社会安定的严峻局面,保守的封建官僚们纷纷消极主张禁止私铸银元、限定洋钱价格等消极主张,如给事中孙兰枝上《会奏银昂钱贱除币便民事宜折》。针对此奏,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初六,时任江苏江苏巡抚的林则徐会同两江总督陶澍写了复奏。⑨据考证,在林则徐起草这篇复奏里,第一个提出一套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货币制度的主张。他建议一面发展正常对外贸易,增加海关洋银收入;一面逐渐抑制洋钱流通,最后将洋钱全行禁止。但是,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的主张并未完全采纳,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才由张之洞奏准在广东设局自铸银元。

六、结语

关于林则徐的历史地位评价,学术界多有论述。笔者认为林公在中国近代史上作出卓越的、开创性的贡献,在诸多领域堪称第一。他一生最辉煌时刻,即是在广东禁烟期间,他领导虎门销烟,堪称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他组织翻译西方报刊,编译《四洲志》,开启西学东渐风潮,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为抵抗英国武力入侵,他引进、设计仿制新式武器,并第一次倡议建立强大海军以抵御海上威胁;他在处理涉外纠纷中第一次运用《国际法》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杰出政治家,他还针对白银外流,传统货币制度面临崩盘局面下,率先提出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的经济思想。

[注释]

①⑦⑧⑨来新夏:《林则徐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4页、第386页、第404页、第185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版,第490页。

③④⑤杨国桢:《林则徐书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71页、第46页、第174页。

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编委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IV)》,神州国光社出版1954年版,第408页。

K253.9

A

1005-3115(2016)18-0019-02

猜你喜欢
近代史鸦片林则徐
《林则徐》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林则徐禁烟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