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什么要烧纸钱

2016-11-24 12:28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33期
关键词:鬼节河灯阴间

人死后为什么要烧纸钱

中元节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也有的在七月十四,俗称“七月半”、“鬼节”,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按照传统,这一天要祭奠亡人。

中元节来源于佛教,与佛家的盂兰盆会有着紧密的关系,它不仅渗透着佛家的文化因子,同时又彰显着中国的本土文化,原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孝。

中元节起源于“目连救母”

中元节的历史渊源应该说是出于一个生动的佛教故事——目连救母。中元节在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其主要依据是西晋竺法护翻译的《佛说盂兰盆经》。经文是:

(目连)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据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之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天王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得以解脱。吾金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铺)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尽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如天华光。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从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于一切饿鬼之苦。

按照这一经文,僧徒要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为自己的及世俗之人的宗亲举行盂兰盆会,这与后世的中元节的联系似乎是无可否认的。

在全国各地,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已成为一个想当然的社会习俗。至于荷花灯,北方大部分地区称其为河灯,南方有些地方称为江灯。因为这种灯的底座是用纸、木做成莲花瓣形的(也有直接以荷叶作底座的),故而称之。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浮泛。

放河灯的目的,按佛教的解释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身,缠绵在地狱里边非常苦,想托身,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得以托身。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忘记。”

烧纸钱与蔡伦的传说

每到中元节,人们怀念已故亲人,以形色各异的祭祀来表达他们对其的相思之痛,同时他们也希望这些供品能给亲人在异域起到重大的作用。于是,以祭祀而祈福人间。

祭祀祖先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烧冥纸,即烧袱包。袱包外层很有讲究,每包袱包是烧给哪位祖先,由哪个后人烧寄都写得清清楚楚。冥纸就相当于现实中的人民币,它是祖先们用以购买物品的货币。

纸钱种类不一,据史记载,一共有三种。一种是最古时候的“打钱”,是用木槌和铁制的钱模,把钱的形状打在土纸上;一种是“剪钱”,就是俗话说的“买路钱”,以土纸裁为方块,贴以金银色的纸箔,或折成元宝的锭状,以像金银;一种是“印钱”,是仿近代的纸币、银元,印上“冥通银行”以及各种数字的金额。

但活人谁也没到过阴间,何以知道有鬼且鬼和人一样生活,何以知道鬼需要钱呢?烧纸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造纸后,生意兴隆,为他赚了不少钱。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羡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伦学造纸。但是蔡莫的恒心不够,工夫还没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品质低劣,乏人问津,两夫妻就对着一屋子的纸张发愁。

最后,慧娘想出了一条妙计,便附在蔡莫的耳边,如此这般的教了一遍。

到了这天晚上,邻居们忽然听到蔡莫家传出了嚎啕大哭的声音。大家赶过来一问,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毙死了。

次日清晨,蔡莫当着邻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来。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忽然听到棺材里有响声。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著:“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都呆了,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打开棺盖。慧娘就跳了出来,告诉邻居,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让她推磨受苦。因为蔡莫烧给她很多纸钱,所以小鬼们都争着为她推磨。她又把钱交给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蔡莫故意问:“我没有给你送钱啊?”慧娘就指著燃烧的火堆说:“那就是钱啊!阴间是以纸当钱的。”蔡莫一听,马上就去抱了两大捆的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邻居见状,发觉纸钱有这么大的用处,于是个个都掏钱来买蔡莫造的纸。消息传开后,不到几天,蔡莫家的纸全都卖光了。

由于慧娘还阳的这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给祖先焚香烧纸。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烧纸钱的忌讳和讲究

在民间,烧纸钱主要是怕亡魂在阴间无钱,会受苦、受累和受罪,这一传统的延续,体现了后人对先人的孝敬和思念,更彰显了“慎终追远”,使民风淳厚的中华美德。

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这样的也未尝不可,老一辈的人认为,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要钱,不给就磨,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另外,一定要买黄草纸。

在烧纸时,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叠好,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准备去烧纸前,最好预备好火机和一根小棍。这样方便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但注意,用完之后就不要再拿回来,直接扔掉好。

要天黑透才去烧,因为传说天亮的时候,没有鬼敢出来“取钱”的。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过去前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现在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烧纸前要在地面画个圈,留个缺口,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留缺口是为了纸钱能“寄”出去。而且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对这个祭祀仪式就该恭敬一些。

还有人给亲人烧纸前会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据说这是为了答对一下没有亲人送钱的孤魂野鬼。

最后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又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

当然,我国许多城市为减少污染已经禁止烧纸了,本文只为探讨民间风俗。

(《中华遗产》2015年第4期、澎湃新闻网2016.8.14等)

猜你喜欢
鬼节河灯阴间
《聊斋志异》中的阎王形象
河中灯,灯上愿
中元节放河灯
这是天上的街市,还是银河的天灯?
中元节“冷”知识
天堂和“阴间”,马代有两张脸
送信
阴间好得很
鬼节
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