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手法联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2016-11-24 02:33赵育刚周跃辉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何氏壮骨腰椎间盘

赵育刚,周跃辉

何氏手法联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赵育刚,周跃辉

目的观察采用何氏手法联合外敷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7例;治疗组采用何氏手法配合外敷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外敷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41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达94.8%;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35例,未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何氏手法联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推广和应用。

何氏手法;外敷;中药;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于外伤、劳损、退变等原因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中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以腰4-5、腰5-骶1发病为高,是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目前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且复发率高,已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手段众多,疗效各异,缺乏统一的方案及标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采用何氏后伸斜扳法结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154例病例均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62例;年龄20~70岁,病程3 d到10年;初次发病123例,复发者31例。均有腰痛病史,或腰部活动受限,或单侧下肢有放射痛。腰椎CT均提示为腰椎间盘突出。按患者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77例。治疗组采用何氏手法配合外敷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外敷中药治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18~70岁;(3)入组前1个月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中医保守治疗;(4)患者自愿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腰椎间盘脱出者;(2)脊柱结核、肿瘤或椎管内占位者;(3)严重骨质疏松者;(4)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5)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及精神疾患者;(6)皮肤破损、对酒精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1.4.1 何氏后伸斜扳法患者取俯卧位,双手抓牢治疗床前缘,患侧下肢屈膝90°。助手半蹲于患侧,用肘关节屈曲90°夹住患肢腘窝及小腿,患肢足背屈曲于助手右肩部。医者站于患侧,用同侧拇指指腹压于突出椎间盘位,另一侧手拉握健侧大腿中下部,健肢伸直。在助手持续牵引下,医者同侧拇指用力推压突出的椎间盘,另一侧手臂用力将健肢向上,向患侧斜扳,缓慢将健肢回到原位。助手缓慢放松患肢。患者保持俯卧位,医者再将拇指移开,用点、揉、振、抖按摩手法治疗约10 min。1次/w,4 w为1个疗程。注意牵引不能太猛,应缓慢加力,且根据患者体质、肌肉发达程度及结合病情而施行。斜扳时后伸角度不能超过60°,否则易造成小关节损伤。

1.4.2 外敷中药根据何氏骨科理论“外用药分部位用药法”,脊柱从腰1椎体至骶部外敷何氏特色中药壮骨抗劳散50 g,脊柱两侧外敷何氏特色中药止痛壮骨散100 g,患侧臀部外敷何氏特色中药风湿痹痛散100 g,油纸覆盖,绷带包扎,保持24 h,1次/2 d,4 w为1个疗程。

何氏壮骨抗劳散为院内制剂(批号:成制字(2011)F03043号),药用杜仲、续断、补骨脂、当归、小茴香、白及、甘草、血通、川芎等,将其干燥,粉碎成细粉,全部通过5号筛,混合均匀,灭菌,分装成每袋50 g,以50%(V/V)白酒和饮用水按1∶1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粉调成糊状备用。

何氏止痛壮骨散为院内制剂[批号:成制字(2011)F03036号],药用杜仲、续断、桑寄生、秦艽、木瓜、莪术、官桂、牛膝、独活等,将其干燥,粉碎成细粉,全部通过5号筛,混合均匀,灭菌,分装成每袋50 g,以50%(V/V)白酒和饮用水按1∶1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粉调成糊状备用。

何氏风湿痹痛散为院内制剂[批号:成制字(2011)F03006号],药用白附子、雪山一枝蒿、制川乌、制草乌、青泽兰、细辛、当归、土鳖、伸筋草等,将其干燥,粉碎成细粉,全部通过5号筛,混合均匀,灭菌,分装成每袋50 g,以50%(V/V)白酒和饮用水按1∶1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粉调成糊状备用。

1.5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可胜任日常工作,但活动多时腰部有轻度痛感;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数据显示,两种方案均有效,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单独外敷何氏特色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较好的疗效,而何氏手法配合外敷中药治疗比单独采用外敷中药治疗的疗效更佳。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没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描述,根据其发病特点及症状体征,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腰痛”、“腰腿痛”、“腰痛连膝”范畴。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肝肾渐亏,加之劳损外伤、感受风寒湿邪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络,筋骨失养,发为本病。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中即指出肾元亏虚、肝血不足是腰腿痛发病的内因。

另外,风寒湿热诸邪乘虚侵袭人体,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腰腿痛。《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又说:“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长期慢性劳损及偶有扭伤也可引起受力最集中的局部发生气滞血瘀,筋骨受损[2]。因此,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特点,“本”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为气滞血瘀,寒湿阻络。

何氏骨科理论治疗骨科疾病,强调“外治为主,内治为辅”,而在骨病治疗过程中,首推外敷中药。中药外敷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朝吴师机《理瀹骈文》即提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法耳”。中药成分通过皮肤直接吸收,直达病所,同时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壮骨抗劳散药物组成中,杜仲、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止痛;当归、黄芪补益气血,充养筋骨;木瓜、碎蛇通络止痛;三七、川芎、血竭活血通瘀。止痛壮骨散药物组成中,杜仲、续断补肝肾、壮筋骨;肉桂温补肾阳、散寒止痛;五加皮、三七壮筋骨、活血祛瘀;木瓜舒筋通络;天麻养血息风止痛。风湿痹痛散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伸筋草、细辛祛风散寒,雪山一枝蒿祛风除湿,白附子燥湿化痰;土鳖、当归、泽兰活血行血,通络止痛。三方合用,共奏养元补损、强筋健骨、兼以活血、散寒、通络之功。

另外,不同散剂分处外敷,也体现了何氏骨科“外敷药分部位用药”的特点。何氏骨科在运用外敷药治疗骨伤科的伤损疾患或骨病时,采取对不同部位、不同症状外敷不同中药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2]。何氏骨科认为“骨”为本,“肉”为标,故以治疗“本虚”的壮骨抗劳散外敷脊柱正中,治疗“标实”的止痛壮骨散外敷两侧肌肉,风湿痹痛散外敷患侧臀部。

我们通过何氏后伸斜扳法,即首先通过牵引,增宽椎间隙及松解腰背部的肌肉痉挛,通过后伸斜扳、按压、推挤,可促进纤维环、后纵韧带、周围软组织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压力,使突出的髓核在位置上产生移位或微小的还纳,减轻髓核对神经的压迫。同时,在后伸、按压下使腰椎相应的椎间隙前后高度得以改变,使椎间盘内负压发生变化,进而可使突出的髓核容易产生移位,减轻神经根压迫。由于腰椎间盘的突出,导致椎间隙狭窄容易出现小关节紊乱。通过何氏后伸斜扳法,可有效地调整松动小关节和关节囊位置,促进腰椎小关节的吻合,有助于复位嵌顿滑膜及错位的关节,并松解神经根和小关节粘连,缓解疼痛。

张盛强[3]认为,斜扳法可使椎体产生旋转扭错,以扩大神经根管,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张军等[4]通过对规范手法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重建CT突出物形态学定性定量观测,发现规范手法可以使偏侧型的突出髓核或膨出物发生形变,调整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之松解。黄湧等[6]认为,推拿手法有助于缓解疼痛所引起的肌痉挛和软组织紧张。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症状。分部位外敷何氏特色中药,三药齐用,直接针对病因病机,补肾壮骨、活血散寒、通络止痛;应用手法推拿,可调整患处局部位置关系,松解粘连。在总有效率比较上,治疗组94.8%,远高于对照组80.5%(P<0.05)。

综上所述,应用何氏后伸斜扳法、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疗效肯定,能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1]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4-215.

[2]何天佐.何氏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531-532.

[3]张盛强.腰椎间盘突出症682例治疗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0,16(1):38.

[4]张军,韩磊,韩雪,等.规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三维重建观察[J].广东医学,2011,24(10):854-856.

[5]黄湧,顾非,王峻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后腰部软组织张力变化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3,34(4):273-276.

R 274.34/681.53

A

1004-0188(2016)05-0570-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5.040

2015-12-21)

610031成都,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

猜你喜欢
何氏壮骨腰椎间盘
壮骨止痛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Runx2、Osx及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何氏“十全大补粥”
野餐记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壮骨镇痛胶囊对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细胞局部黏附斑激酶的影响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