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核心 巧设计

2016-11-24 09:29江苏省常州市兰陵中学陈海燕
学苑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奥楚军大衣孔乙己

江苏省常州市兰陵中学 陈海燕

抓核心巧设计

江苏省常州市兰陵中学陈海燕

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能够使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用核心问题来建构学生的课堂活动,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教师需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语文核心设计深刻

在当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问题设计繁而无序,琐而无纲的现象不乏其例。满堂提问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课堂上学生有问必答,看起来整个课堂师生配合默契,然而问题设计的无效,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到,这样的课堂谈何让学生意犹未尽?恐怕学生早已如坐针毡。

有研究表明,语文学科每堂45分钟的课时里,大小问题总和不宜超过12个。分布过于均匀地发问,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抑制思考的兴奋度;过于频繁地发问,又使学生疲劳,难以高质量参与。

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零碎肤浅的、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需抓住核心问题,避免面面俱到。所谓“核心问题”,是指在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和支撑作用,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重要问题。

笔者曾有幸聆听黄厚江老师的《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整节课以“手”为切入点,课堂上紧紧围绕“手”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巧妙地抓住手来解读孔乙己的形象。

引: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根据你的阅读印象,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人物的什么?

起:作者别出心裁地花了很多笔墨去写孔乙己的手。现在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写了几次他的手。请大家一起到小说里去找一找,并划上标记。如果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上评点。

承:现在我们看看,作者写他的手,主要从哪些方面写的?

转:下面我们也和鲁迅先生一起来塑造孔乙己。你自己找一找小说里哪个地方还可以写手?要求:找一处,写一句,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契合当时的环境。

合:这双手折射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孔乙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命运?

找手——圈手——画手——论手,孔乙己的性格命运全聚焦在这一双手上。黄老师善于选准角度、抓住核心问题巧妙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水到渠成。对比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落在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琐碎分析中,一篇课文至少也得花上三节课,学生也只是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核心问题设计的独特价值具体体现在:

1.化零散为整体。

核心问题能让学生从文本整体的角度进行把握,站在整体参与的角度进行探讨,使每一个核心问题都能涵盖众多的细碎问题,课堂不再是机械零散地发问,不会让学生感到茫然无绪。

2.化肤浅为深刻。

与接二连三简单提问相比,核心问题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引发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地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不再是浅层次地一问一答,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深层次的探究才能突破解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化腐朽为神奇。

教师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提问,避免了程式化的千篇一律的设计。例如谈到小说教学,提及人物形象解读无非就是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教师味同嚼蜡,学生索然无味。核心问题的设计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探究的欲望,将每篇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处理,既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能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说:“在我看来,语文教师的阅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构建’着学生的阅读方式,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阅读方式。”核心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提问的方式,也体现了教师的阅读方式。教师利用核心问题牵引出想要教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核心问题探讨想要学的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下面是笔者在《变色龙》一文的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全篇紧扣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为核心设计问题,通过一线串珠式教学,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核心问题《变色龙》初识军大衣:服装往往是人们的身份的标志和象征。奥楚蔑洛夫的身份的标志是什么?解读军大衣:文章几次提到军大衣?仔细读课文体会每一次作者的用笔之妙。剖析军大衣:军大衣可以掩饰奥楚蔑洛夫内心的恐慌,但无法掩饰_______。

抛开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面面俱到的分析,紧紧围绕文章中不起眼的“军大衣”这一细节设计提问。在“穿”“脱”和“裹”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态暴露无遗。军大衣俨然成为奥楚蔑洛夫伪装的道具,厚厚的军大衣下无法掩饰那颗丑陋的灵魂。

核心问题往往能够成功地拎起一连串的教学内容,串起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创造活动的彩珠,在明快单纯的教学线条中激荡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显示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语文课堂有核心问题作为支撑,对解读课文就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整篇课文的文脉、语言的赏析、富含的精神意义就会抽丝剥茧式地丝丝理顺开来。

抓住文本中的核心问题能够牵引教学的内容,在教学流程上起到整体构建作用,统领着整个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些关键问题的牵引下逐步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跨越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作者系苏州大学文学院2013级学科语文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奥楚军大衣孔乙己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暖 脚
消失的绿色军大衣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消失的绿色军大衣
军衣情结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