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治及防控

2016-11-24 09:39邢兰君河北省邢台市兽医院
兽医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胸膜传染性母猪

邢兰君/河北省邢台市兽医院

猪呼吸道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治及防控

邢兰君/河北省邢台市兽医院

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的发生与流行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猪呼吸道病不断增多和复杂,不仅给养猪户带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兽医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及时分析当前猪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对做好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最近邢台市兽医院接诊的病例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发现引起猪呼吸道症状的疾病主要有以下6种: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支原体肺炎(俗称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由于这几种疾病都有呼吸道症状,为了对症治疗,必须对这几种病进行鉴别诊断。

一、从病原学及流行特点上区别

1.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是动脉炎病毒科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主要侵害种猪、繁殖母猪及其仔猪,而育肥猪发病比较温和。寒冷季节多发。

2.肺疫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大小猪均易感,小猪和中猪的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继发于其他传染病之后,有时也呈地方性流行。

3.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是猪肺炎霉型体,具有多形性的特点。大小猪均易感,其中哺乳仔猪及幼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新疫区呈暴发性流行。

4.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不同年龄的猪易感,以4~5月龄猪发病死亡较多。

5.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是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从2周龄仔猪到4月龄的育肥猪均可发病,但常见于5~8周龄的保育仔猪,发病率一般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6.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尤其以仔猪易感性最强。多发于2~5月龄仔猪。以鼻炎和鼻甲骨萎缩为特征。

二、从主要症状上区别

1.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1)仔猪与生长猪,体温升高至39.5℃~42℃,呈稽留热、嗜睡、食欲不振、疲倦、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及眼睑水肿,腹泻。病猪也可出现神经症状。少数病猪耳朵,外阴部、腹部及口鼻皮肤呈青紫色,以耳尖发绀最常见。(2)母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其中以耳尖发绀为常见;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早产、死产(死产胎儿自溶、水肿、皮肤呈棕褐色),木乃伊胎,产弱仔。推迟发情、屡配不孕或不发情等。(3)公猪厌食、沉郁、嗜睡、发热、异常呼吸状况,性欲肩推,精液品质下降,射精量减少。

2.猪肺疫主要临床症状。(一)最急型。败血型,体温突然升到41-42℃,停食,粘膜青紫,咽喉部发热红肿。张口喘气、口流泡沫,呈犬坐姿,最后窒息死亡。(二)急性型。体温上升到41℃,短促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有喘呜音,胸部有压痛,皮肤有红斑和出血点。鼻流脓性粘液,有时混有血液。(三)慢性型。咳嗽,呼吸困难或偶有气喘,消瘦无力,下痢恶臭。

3.猪支原体主要临床症状。干咳、气喘,尤以早晨、夜间、运动、进食后最为明显。新生仔猪和小猪感染后,极少出现呼吸道症状,但消瘦、生长缓慢;中猪多数以肺炎症状为主;成年猪以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为主。

4.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症状。

体温升高至41.5℃以上,沉郁,不食,继而呼吸困难,并伴有阵发性咳嗽,濒死前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样分泌物,耳、鼻及四肢皮肤呈紫蓝色,常于一天内窒息死亡。若症状较缓和,能度过四天以上,可逐渐康复或转为慢性,此时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

5.副猪嗜血杆菌的主要症状。

感染高毒力菌株的猪,病猪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呼吸困难,咳嗽;关键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少见粘膜发绀。感染中等毒力菌株的猪,出现浆膜炎与关节炎。

6.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仔猪病初打喷嚏和呼吸困难,进一步出现鼻涕、鼻塞、气喘,有时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性、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甚至造成鼻出血。出现“泪斑”。感染2~3月后,猪鼻甲骨萎缩,鼻腔和面部变形。鼻缩短或偏向一侧。两眼间宽度变窄以及头部形状变形。生长迟滞,成为僵猪。

三、从特征性病理变化上区别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变化。肺组织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肿胀、硬变,肺边缘发生弥漫性出血,淋巴结都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肿胀,切面湿润多汁;肺门淋巴结出血、大理石样外观。肺呈暗紫色,轻度肿胀。肾肿大、出血。

2.猪肺疫的病理变化特征是急性型较为常见。特征病变为纤维素性肺炎,肺有出血、水肿、气肿,红色和灰黄色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常有纤维素性附着物,严重时胸膜与肺脏粘连。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发生出血性浆液侵润,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红色。

3.猪支原体的病理变化。双侧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的腹面和隔叶,呈实变外观,颜色多为灰红、半透明,像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病变部与正常部位界限明显。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质硬、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充血,切面外翻湿润。

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胸腔与肺脏。肺炎病变多事双侧性的,常发生于隔叶、心叶和尖叶,与正常组织界线分明。急性死亡猪的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粘连,以致难以将肺脏与胸膜分离。

5.副猪嗜血杆菌的病理变化。

初期心包积液,胸水、腹水和关节液增加,继而胸腔、腹腔和关节等部位出现浅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病例心包与心脏、肺与胸膜粘连,整个腹腔包括肝脏、脾脏与肠道等粘连,腹腔组织器官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膜充血出血,出现浆液性渗出物,渗出物中可见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此外,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进行败血症中,可见皮肤发绀、皮下水肿和肺水肿。

6.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理变化是鼻中隔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鼻中隔扭曲,鼻粘膜充血、潮红,附有少量粘稠脓性分泌物,甚至混有血丝。最严重的鼻甲骨结构消失,形成空洞。

四、诊断

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做出初步诊断,有时还不能确诊,还要采集样品送实验室进一步诊断。

五、防控措施

1.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防制。(1)应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提倡自繁自养,引种时要严格检测,避免引进带毒猪和发病猪。猪舍、生产工作以及车辆等定期进行消毒。(2)免疫接种,免疫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灭活疫苗适用于母猪和种公猪配种前和每年的常规免疫;活疫苗适用于仔猪和保育猪免疫接种。(3)本病发生时,采取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

2.猪肺疫的防制。(1)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全进全出。(2)免疫接种用猪肺疫弱毒菌苗或猪三联苗接种免疫,被接种猪应于接种前后至少1周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3)发生本病时,应立即隔离患病猪并严格消毒其污染的场所,在严

格隔离的条件下对患病猪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青霉素、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

3.猪支原体病的防制。(1)自繁自养,淘汰感染阳性猪,建立健康猪群。同时改善饲养条件。(2)免疫接种,免疫疫苗有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3)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如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喹诺酮等。

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引种前进行检测。(2)免疫预防,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对出现临诊症状的猪,可用敏感药物进行注射。对受威胁而未发病的猪,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给药。为防止耐药现象产生,须定期轮换使用不同品种的药物。

5.副猪嗜血杆菌的防制。(1)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如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与保温、确保饲料营养全面,保证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供给等。(2)免疫预防与治疗,早期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临床症状出现后,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对整个猪群进行投药治疗。抗生素药物如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四环素等。

6.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制。(1)加强饲养管理,“全进全出”,降低饲养密度,改善通风条件,定期做好栏舍消毒。(2)免疫接种,成年母猪和后备母猪免疫。疫苗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苗以及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加D型/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类毒素疫苗等疫苗。(3)药物防治以广谱高效的原则。为了有效控制母猪垂直传播,应在母猪妊娠最后1个月内的饲料中加入预防性药物。如,磺胺二甲嘧啶、土霉素、强力霉素等。仔猪与育肥猪也可用以上药物预防和治疗。

六、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原则和策略

认真贯彻“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使某些普通发生,危害性大的呼吸道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养猪业继续稳定发展在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把疫病消灭在猪场之外,使其不感染猪群,是控制呼吸道疫病的上策。搞好防疫,增强猪体抗病力和消灭猪场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使猪群不得病,是控制猪病的中策。如呼吸道疫病一旦发生,再用药物治疗,则是控制疫病的下策,因为此时不管采取多么有力的措施,造成的损失及花去的财力、精力都是不可挽回的。

1.提高防疫水平,搞好免疫监测。防疫工作是当前控制猪呼吸道疫病最为切实可行的措施,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健全防疫制度。(2)简历合理的免疫程序。(3)正确地选择使用疫苗。(4)加强免疫监测。

2.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环境污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搞好环境卫生消毒是控制猪病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制度是控制猪病的关键。

3.加强饲养管理。气温骤变和季节交替时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在每次寒流和大风到来之前,要做好保温工作,夏防暑,冬防寒。根据猪舍的温度适当通风换气,减少应激以及因素,总之,要使猪群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才能使猪健康成长。

4.加强营养。饲喂优质全价饲料,保证维生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供给。

5.猪群发病后,要全群隔离,全场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以控制死亡率。早期诊断是关键。合理用药是根本。细菌性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用特效抗菌药物治疗。病毒性或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除用抗菌药物外还要应用一些清热解毒、祛痰平喘、止咳化痰的中药治疗,方剂:板蓝根100 g,金银花100 g,射干60 g,牛蒡子80 g,连翘60 g,山豆根80 g,地丁80 g,蒲公英80 g,白芷80 g,菊花60 g,桔梗60 g,贝母60 g,甘草60 g。将以上中药加工成细末,每头猪10~40 g,均匀混入饲料内喂服。饲料内增加多种维生素,提高猪体的抗病力,快速控制疫苗,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胸膜传染性母猪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