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

2016-11-25 13:39王祖波
今日海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团省委桉树田地

光伏发电

2016年6月22日晴

扶贫工作环环相扣,打开一个死扣,其他环节也会活起来。光伏扶贫如果成功,群众有了固定收入,增强了发展信心,农产品种植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脱贫就有了准头。

烈日当空,焦土枯禾,一年四季干旱少雨,田地无井无渠,用电抽水投入太高……这就是我的驻点村——儋州市海头镇红洋村的真实生态写照。

红洋村土地多,常年炎热少雨,水利渠道离田地相距甚远,田地打井或用电抽水投入太高,水资源严重不足。村里种植的大多是桉树、橡胶等耐旱植物,这些作物目前商业价值不高,桉树还会破坏土壤结构。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红洋村长期戴着“贫困村”的帽子,扶贫工作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如何把劣势有效地转变为优势,我认为是改善局面的关键。

在一次扶贫工作会议中,“光伏扶贫”这四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了解到,光伏发电项目收入可靠稳定、维护简单方便、无需看管,目前国家也有政策支持,且该项目在安徽、湖南等地已有成功的范例。如5千瓦的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需4万元的投入,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可在自家房顶上搭建,使用年限为25年,每年产生的电量由电网公司收购,收购价约为1元/度,年收入约7000元,6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此后19年的收入即为纯收入。投入越高,收益越大。无论对红洋村集体还是农户而言,这都是脱贫的好路子,因为阳光正是红洋村最富足的免费资源!村里人一直以来最犯怵的火辣辣的太阳,竟然可以转化成一笔财富!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欢喜,会议结束后,立马回到村里,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讨论此事。

“王书记啊,我们村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做什么产业都离不开水是吧?水渠修不到田地,一年下不了几次雨,你说能种啥?”“以前也有老板过来要投资,看到这条件都走了,哎,种来种去只能种桉树、橡胶,可这些又不值钱,还伤土地,哎!”……

刚提一句“产业”,大家便纷纷议论起来,实在是被烈日少雨的问题困扰了许久。

“大家听我说,我今天介绍的这个产业,阳光越火辣越好,天气越热越好!”会场又是一阵骚动,接着,我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光伏发电产业。

“这样行不行得通啊?”在大家半信半疑之时,村书记站了出来,说:“王书记,你是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我们希望你能帮助我们脱贫,我们也相信你能帮我们脱贫,我们支持你!”话一讲完,大家鼓起掌来。

做好了群众的思想工作,我立即向派出单位团省委以及儋州市扶贫办、海头镇领导汇报,团省委领导批示我做好可行性报告,儋州市扶贫办和镇领导也帮我出主意。很快,在团省委和儋州市扶贫办的帮助下,我与两家光伏公司取得了联系,经过实地勘察,两家公司都表示红洋村非常适合发展光伏产业。但开展后究竟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产生的电量是否能并网,电网公司是否会购买?我立即咨询中国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儋州供电局和海头供电所,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剩下前期光伏设备的投入经费还没着落。红洋村是贫困村,群众肯定拿不出钱来投资,怎么办?我又请儋州市农信社的领导到村里调研,就如何筹措资金反复争取。同时,我也将遇到的资金困难向上级反映。在多方积极的推动下,红洋村的光伏扶贫产业终于有了眉目。儋州市扶贫办已计划在红洋村进行光伏扶贫的尝试,群众很快就能分享到阳光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扶贫工作环环相扣,打开一个死扣,其他环节也会活起来。光伏扶贫如果成功了,群众有了固定的收入,有了信心,就可以考虑自筹资金修水渠,将水直接引到田间地头,解决农业灌溉的问题,种植的品种随之也就有了更多选择。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脱贫就有了准头。

(作者系团省委派驻儋州市海头镇红洋村第一书记王祖波)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猜你喜欢
团省委桉树田地
森林里的纵火犯
找梦
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团省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座谈会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新时代 新青年新征程
——2017年陕西共青团工作巡礼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田埂
团省委启动2008年度河南省青年文明号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