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方能所成
——产业扶贫的几点体会

2016-11-25 14:26高凌云
老区建设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双桥第一书记调研

□ 高凌云

有心方能所成
——产业扶贫的几点体会

□ 高凌云

2016 年2 月,经吉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我被组织上选派到潭溪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后,我并不急于和村干部定规划、铺摊子,而是耐心入户谈心,细心调查研究,汇报争取支持。5月,村班子集体同意将皇菊作为脱贫致富的产业,基地采取“四+”模式运作:“1+”种植大户+贫困户,即种植大户负责种苗、种植和技术管理,贫困户负责投入劳力,在大户的指导下开展规范种植;“2+”帮扶单位+贫困户,即帮扶单位无偿提供贫困户种植资金;“3+”合作社+贫困户,所有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管理;“4+”党员+贫困户,即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劳动力等问题。

在县乡关心支持下,为贫困户量身定做的皇菊基地在11月喜获丰收,皇菊一朵朵一簇簇相拥成团,基地呈现“遍地尽带黄金甲”的壮观场面,名不见经传的潭溪村迅速火遍遂川,一波波赏菊人、媒体人、摄友纷至沓来,微信朋友圈争晒潭溪皇菊,成为初冬一道靓丽风景线。中央级三报之一的《光明日报》予以关注,中国新闻网、网易新闻等多家国家级媒体纷纷转载。皇菊的丰收也为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每亩平均5000元左右,加上土鸡养殖、光伏发电、井冈蜜柚种植等多方面的帮扶,2016年预脱贫的16户贫困户脱贫已毫无悬念。

脱贫攻坚,缺了产业支撑不行。近年来,随着工作不断推进,扶贫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由救济式转变为开发式扶贫。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扶贫从一次性变为可持续性。2016年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潭溪村的皇菊产业获得了丰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第一书记如何搞好产业扶贫呢?结合潭溪村皇菊产业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入调查研究、扎根于农村是搞好产业扶贫的前提

2016年3月初,市食药监局长周桂良到潭溪村调研扶贫工作,临走前叮嘱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来脱贫。之后,我把走访调研作为首要任务。在走访中,村支部书记冯芳厚介绍,村民刘群从2011年开始种植并注册了“双桥鑫皇菊”商标,积累了一定经验。由于我在食药监局工作了十余年,对中药材比较了解,知道近年来市场前景看好。反复调研后,在我的提议下,谭溪村班子召开专题会议,一致同意在贫困户中推广皇菊种植。

组织上选派各单位见多识广的后备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就是希望他们善于“嗅出”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找准适合的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如果不是3个月的深入调研,我肯定很难发现这个“火车头”。

确定了皇菊成为帮扶产业后,在是否成立专业合作社的问题上,大户刘群和部分村干部流露出一丝担忧。村干部担心今后驾驭不了刘群;刘群则考虑他掌控不了合作社,会被边缘化。由于常驻村里,我第一时间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耐心细致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成立合作社是规程运转、做大做强、双赢的结果,他们才放弃了顾虑,于2016年8月成立了井富皇菊合作社,之后也一直运转正常有力。

二、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是搞好产业扶贫的基础

“精准扶贫”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握综合态势,找到“命脉”,遵循客观规律,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真正能为村民带来增收的产业、实业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特色致富路。

在走访时,有贫困户反映说想种植黄桃,在戴家埔乡戴家埔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我了解黄桃一般生长于平均海拔400~1400米的深山中,适合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并不适合低海拔的潭溪村。也有群众建议种植杜仲厚朴等,我也告知药材种植周期长、见效慢。经过反复权衡,我认为还是皇菊比较合适。第一,潭溪村山水环抱,空气清新,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第二,为了保证原始品质,皇菊要原始柴火烘干,要一朵一朵摆放好,潭溪是林区乡,就地取材且资源充裕;第三,潭溪村贫困户80%是因病致贫、返贫的,家中普遍缺乏青壮年劳力,皇菊种植是轻体力农活,种植、采摘老少妇孺都可上阵。

三、争取多方力量的支持是搞好产业扶贫的关键

潭溪村在发展皇菊产业过程中,得到了帮扶单位、当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等的大力支持,周桂良局长多次到村指导,市局还垫付了前期全部投资;帮扶单位县科协和县质监站尽管都是“清水衙门”,仍在工作经费捉襟见肘的前提下,各帮扶3万元助力。

双桥乡党委政府对皇菊基地也很重视,党政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基地调研,积极引导贫困户以多种形式加入合作社,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还出资近万元在基地制作了广告宣传牌。

贫困户罗奕坊今年82岁,两个儿子均在外务工,分配到名下的皇菊无力照料。村支委罗良兰二话不说,主动承担了所有劳动,拖儿带女,全家齐上阵,实在没空就出钱请人帮忙。像这样党员+贫困户的例子在该村还有好几个。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在大家的努力下,潭溪村的皇菊基地才能够喜获丰收,我也只是尽了绵薄之力。

高凌云,遂川县双桥乡潭溪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于龙广

猜你喜欢
双桥第一书记调研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饶桂芳
陶醉郑州四百年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