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

2016-11-25 20:33杨文斌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章节公式数学知识

杨文斌

一、关于数学记忆的认识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对象(如图形、符号、概念、命题……)作用于其感觉器官,便产生关于这些数学对象的感知,同时引起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和行动,这些数学对象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迹,这种印迹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下来并在一定条件影响下得以重现,这就是所谓的数学记忆——数学学习中的记忆。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所以数学记忆有其自己的特点。首先,从记忆的内容对象来看,它所识记的是通过抽象概括后用数学语言符号表示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的数学规律、推证模式和解题方法,完全脱离了具体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其次,数学记忆对记忆内容的认知加工非常重要,要把识记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保持巩固下来能随时提取与应用,就必须理解用数学语言符号所表示的知识的数学内容与意义,否则就难以保持、巩固,更不可能用它来解决问题。再次,数学记忆具有选择性与组织性特点,数学记忆记住的是结构性东西,这需要把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减缩、概括有关的信息,分层次组成一个知识系统,形成良好的认知表征。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似乎看起来与数学记忆关系不大,甚至有人说:“知识不需要记忆,只要理解了,到用的时候再查找也可以。”但是,如果你对这个知识点毫无印象,或者说对它的应用条件、主要作用等一无所知,你又怎么知道在什么条件下需要用到它呢?在需要用到它的情境中,你能想到它吗?这跟从没学习过它有什么区别呢?

数学拒绝背诵记忆方式。数学中存在纯粹机械记忆的知识,但更多的数学知识是有意义的。不论哪种知识,都应拒绝背诵记忆方式,而提倡有意义识记,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1.抓住输入表象,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力

所谓表象,就是指人们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以形象的形式在大脑中保存下来,以后没有这种事物和现象出现,也会呈现在大脑中。人脑在想象事物的形象时,只有在相应的整个信息系统都处于复活状态时,才能呈现事物清晰的形象,这就是形象记忆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把握形象记忆特点,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艺术中尽可能“形象化”。例如,数学教师常常在课堂上用教具、图形、醒目的板书等手段来辅助教学,那些平面几何的模板,立体几何的模型,在黑板上随手画的简单图形,都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的作用。

2.揭示知识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讲清每个定义、定理和公式的本质意义,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把知识彻头彻尾搞清楚。例如,在讲“三角函数”时,两角和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这些公式都有内在因果关系,理解了它们的关系,记忆就不是难事。对于那些深奥的知识,应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便于学生理解。

3.讲清联系,培养学生的类比记忆能力

数学教科书里每个章节的知识内容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绝对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许多内容都有紧密的联系,就是同章节之间的内容互相也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例如,“几何”与“代数”之间,“几何”与“三角函数”之间,“代数”与“三角函数”之间,彼此都有联系。有时解一道题,几种知识都要用上。这些不同章节的知识各有各的特性,有的又有着相似之处和相同的使用法则。教师要让学生对不同章节的知识,既有“个体”的不同理解,又有“整体”上的认知。

4.编造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组织记忆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楚教材上各种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相互联系,还要教会学生识记知识的方法和窍门,使学生学会对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形成记忆网络。这样,学生的组织记忆能力就会加强,学过的数学知识就会有序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仓库中,需要时就会“按图索骥”,容易提取。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按顺序记忆,效果比不按顺序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5.掌握记忆规律,科学记忆

记忆是知识的保持,但是这种保持随时间的推移就会产生遗忘。记忆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跟遗忘作斗争的过程。为了防止学生遗忘,就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而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当复习不是一次紧跟一次,而是划分为一定的时间间隔,那么记忆就会实现得更快,而且更牢固。复习不仅要及时,还要讲究方法。

猜你喜欢
章节公式数学知识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