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为民变』莫伤民

2016-11-26 08:05周二中
清风 2016年3期
关键词:下联上联老百姓

文_周二中

『官为民变』莫伤民

文_周二中

在一个文化人QQ群里,有人出了这么一句上联:锈是铁生而损铁,求下联。

仔细想想这个上联,是很有意思的。一块铁时间放长了会生锈,锈生得多了,铁就会受到侵蚀,以至于好好的一块铁最终失去了作用。

笔者思考了一下,对出了这样的一副下联:官为民变莫伤民。笔者也是无意中想到这样的下联的,发上去后没想到引来不少人的点赞,有人说下联“言近而旨远,韵味无穷”,有一位作家先生夸笔者有“忧民情怀”。

“官为民变莫伤民”,笔者也只是偶然得之,是油然冒出来的。在别人都说好的时候,我再一深想,也是有点意思。

仔细想想,哪个官不是从平民百姓中来的呢?在封建社会,多数统治者为了江山稳固,也是求贤若渴的。当年李世民“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只要你有真本事,通过了公正的考试选拔,统治者就给你官做,让你治国理政。这既是统治的需要,也给天下读书人打开了一条上升的通道,社会也才有了向上发展的动力。所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才不是神话,成为现实。

现在的党政干部,虽说也有“官二代”“红二代”之说,但那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干部还是从群众中来的,就是“官二代”“红二代”,往上溯几代,他们的父辈祖辈,照样是农民,是引车卖浆之流,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说,官为民变这是个改变不了的事实。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他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这样一副对联:“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自己也是百姓”,其实就点出了官员的来源与本质。摘下乌纱帽,大家都是老百姓。所以,当时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我们既来自百姓,同时又是群众中的一员,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答案很明显,那就是不仅不能伤民,反而要爱民护民视民如亲。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事实证明了孟子的话说得不错。三国时期刘备哪怕是在遭到惨败逃亡当中,也不愿丢弃老百姓,就是个因此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之所以能凭三两个人几十条“枪”而在群雄纷起的乱世三分天下占其一,这与他时时刻刻与老百姓抱团取暖不无关系。

官为民变莫伤民,只有真正把自己当作老百姓,从群众中听取意见建议汲取智慧力量,才能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才有努力的方向。

当年,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每年春节都要给群众拜年,当然,他不单单是上门拜年,还主动问计于民。他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助,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了解你们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的工作就失去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在毛泽东的启发下,大家也就放开来说。于是有人就提出,自从部队来到陕北,征用的公粮太多,老百姓负担不起,生活负担加重了等等。于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民众的批评意见,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并向全党全军发出了“精兵简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从而为夺取后来的全面胜利奠定了物质与民心基础。

官为民变莫伤民,忘本就是背叛,而背叛是没有好下场的。党的干部要时时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们才会真正做到行稳致远,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计日程功。

猜你喜欢
下联上联老百姓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牛年春联集锦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老百姓的微笑
小试身手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