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

2016-11-26 12:19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蔡 琼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

蔡琼

【摘 要】价值观是人在实践中形成,对于价值、理念的看法和观点,是人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所持的基本立场、观点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主流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遵循的价值标准,具有相对稳定、长久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认知好、实践好,是深入把握核心价值观精髓的主要抓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知 实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当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包含的内容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主流的观点认为,其内涵应当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涵盖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代表了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发展的前进方向,彰显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本质需求,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文化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观点。他们既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价值观体系。在这个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和谐的途径与手段,和谐是富强、民主、文明要达到的目的与最终目标,而和谐更侧重社会层面,自由更侧重个体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执政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上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之中,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因此,只有抓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关键,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对社会的实际意义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潜涛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凝练。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来讲,它是与整个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密切联合在一起的。现在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就应当从更全面、更宽广的视角去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体部署,以及这些年来我们对中国梦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密不可分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些论述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应站在党和国家战略高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新的概括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中的灵魂地位。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和新的思想基础。环顾当今的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行为选择日益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祛恶扬善、激浊扬清的任务更显艰巨。无论是赞扬道德模范、好人好事,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拜金女、“扶人”问题,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13亿中国人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价值问题的现实任务,是实现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为最终归宿的必要举措。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习近平同志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既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每个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人,我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放大效应。作为“践行者”,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要严以修身,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传统文化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在工作、生活中,讲家庭美德,守职业道德,扬社会公德,树个人品德。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梦是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民族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中国道路的价值目标、中国精神弘扬之路、中国力量的凝聚之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实现目标就是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方向上是保持一致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对中国精神的弘扬。中国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时代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就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国民教育,对于中国精神的弘扬有切实的推动作用;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前进道路,需要中国力量提供前进动力,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把整个民族的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使得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同心同德向着同一个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共识或称社会合意,指的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事物形成的普遍评价和看法。社会作为统一的整体,只有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等生活中达成“共识”,人们才能有共同的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共识就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存在着内部的差异性,甚至是矛盾或冲突。据调查发现,我国当前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并存;市场经济价值观基本确立,计划经济价值观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之间存在分歧;理想与现实、实然与应然的差距;社会分化、分层造成的价值观差异;利益分化导致少数人奉行“潜规则”,攫取、维护个人或小团体私利。可以知道,由于社会转型、外部文化、非主流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当落后、错误、丑陋等负面价值观混淆了是非、美丑、正误,就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秩序形成冲击,颠倒社会价值规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如何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保证群众能够在生活生产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如何形成和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统一的社会荣辱观、是非观、审美观等价值观念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所以,培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培育对象

要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倡导价值在社会的实现,就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创造新和主动性,把人民群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而且需要由内而外的理论素养的自我养成。通过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涌现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件进行宣传报道,挖掘群众生活中的感动,通过这些熟悉的案例,让人民群众自我内化与习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是非价值判断标准。如何才能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大众化呢?首先,从价值追求层面来看,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与广大群众的需求存在着内在的一致,这是前提。其次,需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能够通过公共传媒、大众传媒等传播媒体扩大在全社会领域有影响力的传播和培育方式,尤其是合理利用网络、媒体等大众化的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丰富内容的高度凝练。从根本上说,是对人民多元价值取向经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价值成果,这必然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需要回归群众的。

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决定着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堪称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是一个逐步积累、形成共识的过程,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理论认知有助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历程,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及其历史地位。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主体的认识层面和情感层面,必须在具体行为上体现出来才有实质意义。重在践行就要抓住重点,发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树立一批坚持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和榜样,使人们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生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春梅,魏忠明,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 ,2010,(9):197.

[2]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2011:36.

[3]韦冬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路径探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9~23.

[4]张志祥,胡子鸣,张音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20~122.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课题名称:本文系宿迁学院2012年高教研究课题成果(项目号2012GJ06)、2015年研究课题(项目号2015KY20)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