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欠条的故事

2016-11-26 23:08
支部建设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万全欠条老乡

□ 梁 冬

一张欠条的故事

□ 梁 冬

时代磨练了一代人,时代造就了一代人。光阴荏苒,抹不掉时代的亮点。在我党诞生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又想起一张饭款欠条,那是前几年,我随一队老干部访问团,到延安探亲访友,与这张饭条不期而遇。

那是在一户农民家里,几位老干部在同农户主人交谈。我起身在屋里踱步,墙上一块玻璃镜框引起我的注意,只见一行褪了色的字:“在贵家吃饭欠大洋一块,王万全,刘喜山。”主人看出了我的好奇,便把镜框从墙上拿下,讲起了这张欠条的来历:那是七十多年前,长征到达延安的红军不时与敌人周旋作战,两位战士在同敌人作战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其中一位负了伤。他俩经过一夜摸爬,敲开这位老乡的家门,他们向老乡讲了自己的来历,老乡热情招待他俩吃饭休息。三天时间过去了,俩位战士思念部队,向老乡告别时面带难色,几次开口又说不出。原来,他们除了身上带的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老乡看出了他们的心事,说:“你们为咱们穷人打天下,把命都搭上了,吃几天饭算个啥,你们放心走吧。”那俩位战士摇摇头说:“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能吃老乡的饭不给钱。现在我们确实没有钱,但我俩给你写欠条,等延安保卫战打完了,我们一定上门还。”说着便写下了这张欠条。第二年,这位叫王万全的战士果然找上门,还了一块大洋,老乡问王万全,刘喜山怎么没有来。王万全哽咽地说:“他牺牲了,临牺牲前,他拉着我的手说,他有一桩事心里放不下,有机会一定要到老乡家把那一块大洋还给老乡啊,我不能去了,代我谢谢老乡。”之后,王万全要这张欠条,老乡却舍不得了,说:“我给你写一张收条,这张欠条我要保存下来。”

这件事已过了七十多年,农家主人的爷爷已作古,红军王万全怕也不在人世了。但这张欠条愈显得珍贵了。它像一块足金,熠熠闪光;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红军的光荣传统;更像一尊丰碑,映出了人民军队的伟大。看到它,就会想起战争年代的鱼水深情,谁不为之动容。

想起那张饭款欠条,我又想起当年我们下乡,与农民实行“三同”,那时,农村还不富裕,大部分农民还吃不饱,但我们轮着在农家吃饭,吃饭的牌子一户一户往下传,我们总是把两毛五分钱压在老乡的碗底或放在桌上,算是给老乡交了一天的饭钱,且不论那两毛五分钱物有所值,我知道我们是在发扬党的传统,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那时彼此习惯了,老乡也不谦让,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都把此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

我党在带领全国人们走过了九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城市发生了变化,农村发生了变化,农民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干部身上滋长官僚作风,腐败恶习,行为偏颇,作风走样。下乡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很难看到有过夜的,更看不到在农民家吃饭交钱的事。往往是坐在车上转一转,田间地头看一看,一顿饭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之后,嘴一抹,手一擦,不掏钱不说,连一句谢谢的话也没有。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饭钱应该基层掏,应该农民摊。试问,农民朋友看到了,我们该何颜相见,农民朋友要问,我们该怎么对答。

现在是不能与战争年代相比,也不能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物资丰富了,生活提高了,人民安居乐业了,但这不能成为我们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的口实。应该看到这是与先辈们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尽管时代不同了,环境变了,但党的传统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体察民情,不忘联系群众,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恢复干部的优良作风,清政除弊,弘扬正能量,为全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纪念我党诞生九十五周年、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一定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多想一想那张饭款欠条,多想一想群众奔小康的道路怎么走,我们的事业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干部就能得到群众的爱戴。

(责编:郭宁虎)

猜你喜欢
万全欠条老乡
《老乡系列》之八
烧纸变钱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万全“水幕”
抗日英雄万全策
神奇的魔术
两张欠条
两张欠条
老乡
话说“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