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为本的“平衡设计”思考

2016-11-26 00:40王兴彬
长江丛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万物美的人类

王兴彬

生态环境为本的“平衡设计”思考

王兴彬

设计最大的作用不是创造商业价值,而是一种和谐于的社会和自然变革过程中的元素。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趋严峻的当下,在对于设计观念、设计思想等理论研究思考之余,如何让“平衡设计”的理念切实执行,真正为生活而设计,让设计服务于人类,能为保护环境做出一点贡献,应该是业界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设计本体而言,好的设计是赏心悦目的、有用的、有意义的设计,就是平衡的设计。

生态环境 自然 美 无有循环 平衡设计

一、自然思考

生态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称为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它的各项指标,如生产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变化。同时也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人类往往打破这种自然的平衡状态,而且很难调节。

成功的设计师,首先应该将大自然作为自己看待世界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后再根据自然规律深入认知设计。了解大自然本身是唯美的、有效的、平衡的,就能了解万物运转的基本过程,使得你的设计“落地”,搭建平衡的构架,“遵从自然”、“以人文本”,使作品与人、社会、自然都能有一处平衡点,才能使设计变得切实可行。

二、美的存在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道家的生态智慧。人类按照美的规律生活和创造,人类的生活需要美,特别是自然美。我们都曾被自然美所感动这一事实表明,它具有令人愉悦的动人的品格与属性。它激发我们的思想、意志和丰富的感情,启迪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潜能和崇高的精神,它满足人对美的追求。老子认为,和谐就是美。自热的和谐是美的,破坏自然和谐的行为是“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做,关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达到天地合一的境界很难。但是,感知自然,把营造生态平衡、创造和谐自然为前提的思考置于人“创造世界”的行为之前,是设计之“根本”。打破了自然的平衡,也就破坏了美的存在。在设计的过程中多秉承生态环境为主导的理念,设计的作品不会是“恶”的。

三、无有循环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有生于无,“无”即老子所说的“道”。天地有始,万物有母,“道”是天地万物之始和本原。设计的本原是要与“人”和“自然”创造一种和谐的关系。设计之于“人”要有实用性,要有效率;之于自然要有回馈,要有原则。“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是自然对于人和自然本身的内在价值,人创造与设计的初衷如能多考虑对他人的、对社会的、对自然的和谐那么也就没有那么多“无用”的设计了。设计是为了传承和探索,不要被价值和商业驱动,也就有了“道”的约束。设计者本身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创意、新奇、特色的无形观念而烦恼自己。作为直觉思维领域的感觉:“有人天生有,有人永远无”。“有”、“无”及“有用”和“无用”是哲学的思考问题,笔者不做深入探讨。

道家的“道法自然”也阐释了“周行不殆,返本复初”的思想。“复”(循环)是自然之道。“循环运动”是世界事物运动基本的辩证规律。没有循环,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牛不会有无限性。物质循环是物质运动的普遍形式。例如,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按照“原料——产品——肥料”的线性模式,在直进无循环中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则是以循环的形式表现无限的发展过程。好的设计把作品与自然交代成“母子”关系,予生命于作品之中。并能在生态、环境的考量下完成可持续的“循环经济”体系设计。

设计之道在于“无有”之间迸发生命的震撼与往复。对于设计本体而言,好的设计是赏心悦目的、有用的、有意义的设计。每个设计者能坚守住“自然之道”,我们的设计就是“平衡”的,我们的环境也就不那么“恶劣”了。

四、“平衡设计”

“平衡设计”的概念是笔者提出的新的命题与问题,有待商榷和指正。“平衡设计”源于“生态平衡”概念;以老子的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指导思想;秉承“有用之用”的价值观念;遵循“返本复初”的设计之道。“平衡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它既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体系,多学科彼此交叉协同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平衡设计”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完美把握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经验、知识来设计创新。虽然困难,但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优秀的设计也将不断涌现。改变人们的思考观念和生活习惯;摆脱“依靠环境生存、改造环境享受、破坏环境牟利、保护环境赎罪”的恶性循环。我相信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会“返本复初”而变为“现实”。

[1]余谋昌.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美]MaggieMacnab著,樊旺斌译.源于自然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王兴彬,西安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万物美的人类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