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史研究的转向

2016-11-26 19:15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外交关系种族

张 莉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外交史研究的转向

张 莉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外交史的研究也打破了单一的局面,开始了新的转向。外交史研究有了新的方向,新的趋势。本文试着从这两个新势头着手,进一步分析外交史研究转向的原因,探沂其深远影响。

外交史;研究;转向

外交史研究转向的大背景主要是苏联的解体。在冷战时期的外交关系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出于敌对双方的两个阵营。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研究作为“敌对”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那个时候的外交关系相对的单一,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外交史的研究的对象从那传统的具有外交联系的国家和双边关系到运用新的方法去揭示和解读传统的研究内容。外交史的研究对象也从边缘地区到中大问题的中心。

外交史研究的新方向的出现主要是从学者自身和大的社会背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学者的种族和性别的多样性。这里的多样性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外交史研究种族和性别的多样性的出现,研究的角度和话题就随之变得丰富多彩。研究话题的丰富的例子就是外交史研究更加关注在社会政治中外交政策的制定中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和他们在传统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的悲剧中得到了体现。他们对于政府体系的挑战和他们制造事端的能力,是外交史研究发生改变的一个原因。外交史研究转变的另一个原因是世界大背景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冷战的结束。在冷战时期的外交史研究主要采用二元对立的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外交史的研究就显得单一化。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的视野变得广阔。其中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更加关注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去除冷战视野: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的南北冲突视角》和《冷战再思考:动力、内涵、道德》。在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消失了。这就避免了外交史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较少的问题,这方面问题主要典型就是对于巴尔干半岛和卢旺达的种族灭绝行为的迟钝的反应。冷战的结束也给曾经是殖民地的民族独立发展的机会,这种发展的机会主要是由于强国对于这些地区的兴趣的减弱。但是,由于冷战长期忽略了危机的现代的特征,从而可能会加重古老的种族仇恨。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与之伴随而来的国家安全需求的弱化,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更加关注公共空间。在9.11事件之前,各种政治谎言与技巧让他们掩饰着自己与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无关,同时不存在威胁着全世界的力量。在推倒柏林墙和双子塔爆炸的期间,历史学家开始思考政治家在公共空间如何与公民的互动。历史学家在事件发生了之后,更加关注文化空间,这主要是双子塔的爆炸事件表明了公共空间的危险性的存在。这主要表现在对于总统的研究,其中的代表作品是亚历山大.德孔德《总统的男子气概:行政权力、军事干预、外交关系》,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从共和早期到现在总统在外交政策上的首创精神。

外交关系史研究的这种转变的影响因素不仅仅在于史学本身,与此同时,当前的事件同样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苏联的解体和种族、宗教的政治追求、已经达成的共识与民族主义在全球有思想的人中传播。随着这种社会思潮渗透到学术,对民族主义的批评立场导致了美国历史学家行为的改变。这同时引起了国际化的历史的形成也导致了历史学家关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和关键角色的讨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对于外交史更加细致的研究。这主要体现在寻求扩展外交关系概念的界定,从传统的双边关系到更少孤立色彩、更细致、更多样的研究趋势。同时,这样的新趋势也体现在采用多学科视角来扩展外交史研究的范围,历史学家希望利用这样的办法来摆脱美国对于自身独特性和优越性的认识。

外交史新的视角包括:殖民研究、美国研究、人类学的方法、文化研究、基因研究、女权主义理论。这样视角的转变可以让历史学家更加关注处于社会中的“少数”,在与此同时,这样的转变相应的使人们对政府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了解,尤其是在信仰体系,文化行为在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中的困难性。这样的转变使得研究的材料更加丰富,也让在历史研究领域之外的学者能够对于外交史的研究做出贡献。

外交史研究的新趋势就是用文化的视角研究外交关系。文化的视角包括种族、女权主义理论、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在外交史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注重性别在外交关系实践中的差异。在传统的外交关系研究中,一般注重外交行为与外交政策的描述,从而忽视了作为实施和制定外交政策的主体的差异性。除此之外,由于男性与女性在思维方式以及其他的差别会在处理外交关系中得以显现。但是女性在外交关系中也可以和男性一样、甚至超越男性。女权主义作者也研究“自然化”的语言在包括在我们贯穿于我们研究外交史当中,性别的差异根植于我们每天的语言和行为之中。关于外交史研究中女权主义的视角的作品主要有:《弱化美国的语言威慑》、《香蕉、海滩和基地:理解女权主义者的国际政治》、《女权主义者:在帝国新时代寻找女性》。

殖民主义理论是外交关系研究的文化视角的另一体现。殖民主义理论为外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者主要考察殖民行为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基础,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对于世界的后果,同时殖民主义不是源自于单一的和有限的占领、征服的经历,文化上与传到现代性、政治的、民族国家紧密相连。殖民主义的理论的兴起主要是运用于理解强国对于弱国的殖民行为,这样的视角也包括研究殖民主义思想的缘起。在殖民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外交行为中的殖民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这种了解主要包括更多的着手于行为本身,以及从殖民地的反应进行外交关系的双向研究。这种理论也让以美国为首的带有霸权主义色彩的殖民行为进行了批判,因为之前美国总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使用自己话语体系来解读其他国家的外交活动。关于同一行为的不同的话语解释体系的例子就是:美国习惯把自己的殖民行为建立帝国命名为非正式帝国。然而,非正式帝国源自于形容英国选择不把正式的霸权或者自己成熟的体系移植到其他独立自主的地方,从这个定义看,美国显然运用了两套标准来解释同一行为。除此之外,殖民主义理论也把殖民地的城市与大都市放入同一体系进行研究,这也是殖民主义的进步。

种族的视角史外交关系研究领域中新趋势的一种。种族在外交关系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外交关系长久的延续是建立在对建交国的了解熟悉的基础之上。外交关系的形成不仅仅通过正式的谈话,也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为基础,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外交关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政治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是建立在共同的认知或者相近的价值观的基础上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就可以理解,相同的种族在外交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是有利的因素。同时,在国内,这个种族在国家之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会影响外交关系的建立。其中的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选择与以色列的建交,以及在非洲的各种殖民政策。同时,种族在国家之中的认知也有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仇视、歧视到逐渐地认同。

[1] 王立新.在国家之外发现历史:美国史研究的国际化与跨国史的兴起[J]. 历史研究. 2014(01).

[2] 邹磊.多元化与国际化——美国外交史研究的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3] 曲升.传统美国外交史学与文化转向[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4] 王立新.试析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外交史研究的国际化与文化转向[J]. 美国研究. 2008(01).

[5] 张小明.美国外交史研究的新趋势[J]. 国际政治研究. 1993(02).

[6] 彼得·伯克,刘华,李宏图.西方新社会文化史[J]. 历史教学问题. 2000(04).

张莉(1992.03-),女,汉族,山西省阳泉市,在读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

K061

A

1672-5832(2016)12-0146-02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外交关系种族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找出调皮鬼
宋代外交往来中的押伴
跟踪导练(一)3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