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在血站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6-11-26 02:37刘祎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血站皮瓣控制措施

刘祎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在血站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刘祎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风险的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由于风险的存在,组织目标的实现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1]。血站实验室作为保证血液安全输注的重要部门,如不能有效防范风险,必将对血液检测质量和工作人员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如何识别风险因素的来源,正确评估其等级程度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系统性、持续性地对风险因素加以制约和管控,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1 风险来源分析

风险来源的分析依赖于整个实验检测过程中各方面信息的可得性,涉及到人、设备仪器、实验材料、工作方法、环境条件及法规标准等方面。下面用鱼骨图(因果图)直观表述血站实验室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环节,见图1。

图1 实验风险来源鱼骨图

2 风险因素等级评估

在了解风险来源基础上,需要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以辨别哪些是造成风险的根本原因,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会带来什么程度的影响,以及哪些是风险控制目标中需要解决的、可以解决的[2]。下面采用风险评价指数(RAC)矩阵法,对风险做定性评价。RAC法是将决定危险事件风险的两种因素—危险严重性和危险可能性,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并赋以一定的加权值来定性地衡量风险大小。

表1 实验风险严重性等级

表2 实验风险可能性等级

表3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

根据实验事故发生后对工作人员、检测质量的损害程度,将危险严重性等级分为4级,见表1。根据危险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将危险可能性等级分为5级,见表2。将上述危险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制成矩阵,并分别给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后形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见表3。矩阵中的指数给出四种不同类别的决策结果,也可称风险接受准则[3]。其中指数1~5为不可接受的风险;6~9为不希望有的风险,需由风险管理组织决策;10~17为有控制的接受风险,需风险管理组织评审后方可接受;18~20是不经评审可接受的风险。下面是用这种方法对图1血站实验室风险评价结果,见表4。

表4 血站实验室危害风险评价

3 风险控制验证

通过矩阵评估,各类风险等级一目了然。如何应对控制这些风险,本实验室采取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缓风险及转移风险等方法,具体制定包括排除、替换、降低、隔离、防护、程序控制及组织保障等措施,并回顾性验证、评估残余风险等级。残余风险等级分3级,具体为非常适用(控制措施可操作性强,包含有详细的标准以及任何时候都适用)、适用(控制措施不适用于任何时候,操作性不强,对管理和受保护设备很重要)、差(很少或者没有控制措施,没有经过确认的标准)[4]。风险控制措施、验证及评价,见表5。

表5 风险控制措施、验证及评价

4 讨论

风险控制的目的是预见性发现危险因素,降低差错的发生,并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在血站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所有因素带来的风险,建立和维护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并不断改进,从而有效保证实验室人员、环境安全和检测过程顺利进行。而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是一个简单灵活的分析工具,是一种评价风险水平和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有效方法。本实验室基于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做到风险不漏项,并按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分类,轻重缓急采取安全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对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验证,引入残余风险评价,及时跟踪、监督风险应对效果,使风险控制成为一个持续递进的过程,有效提高了血站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

[1]孙忠敏,风险管理及采供血运用策略[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24 (4):234.

[2]张敏,李智,蔡惠萍,等.PDCA循环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 2016,31(2):144-146.

[3]刘江.输血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7.

[4]葛红卫,冷蝉,于磊,等.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07):547-549.

(本文编辑:孙海儿)

王扬剑,李学渊,王晓峰.术前多普勒超声定位Freestyle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效果观察(见正文第1274页)

图1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10 cm,骨、肌腱外露。术前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部位为旋转点的Freestyle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蒂螺旋浆皮瓣,皮瓣面积7 cm×25 cm。

图2 术中分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及伴行静脉,测量穿支血管长度为1.5 cm,穿支动脉管径为1.2 mm,2根伴行静脉紧密相连,故切取时裸化穿支血管,完全游离皮瓣周缘。

图3 皮瓣顺时针旋转180°以近端大浆覆盖受区创面,远端小浆关闭部分供区创面,其余部分采用腹部全厚皮片移植关闭创面,腹部直接缝合。

图4 术后皮瓣和植皮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7个月时随访,皮瓣外形良好,无溃疡、无色素沉着,无瘢痕挛缩,右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良好。

葛挺,贾学文,胡佰文.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疗效分析(见正文第1284页)

图5~10 患者女性,L1浆细胞瘤。腰椎MRI示L1腰椎压缩性骨折伴肿瘤累及椎旁和椎管(图5~6);术中见L1全脊椎切除后裸化的硬膜囊(图7);完整切除的L1脊椎(图8);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图9~10)。

孙建军,许楠健,舒帆,等.经皮骶骨后路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见正文第1295页)

图11~12 骨盆三维重建模型(红色为动脉,蓝色为静脉,黄色为神经)

图13 螺钉进钉点和出钉点的大致合理区域(标记左侧S1~4螺钉为钉11~14,右侧S1~4螺钉为钉21~24)

图14~15 螺钉在矢状面的尾倾角度的测量实验截图(沿钉道纵轴方向剖切平面,测得尾倾角的波动范围为3.6°)

冀宇,朱保,吴溯帆,等,伴有齿槽裂的唇裂继发鼻槛畸形41例修复(见正文第1329页)

图1 鼻翼基底瓣示意图。A:患侧鼻小柱基底最内侧;B:患侧鼻翼基底皮肤隆起最远端;C:鼻翼基底皮瓣;D:Z改形术中鼻前庭三角瓣;E:拟切除的陈旧性疤痕。

图2 A:术前正面照;B:术前显示齿槽裂照;C:术后1年正面照;D术后1年仰头位照。

王启苑,张维,范国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大鼠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见正文第1332页)

图3 正常对照组大鼠肝内见少许条索影。

图4 肝纤维化2期,大鼠肝内纤维条索较为密集,呈小簇状。

图5 肝纤维化3期,肝内纤维走行紊乱、不规整,纤维条索较密集,呈束状,向各个方向延伸。

图6 肝纤维化4期,肝内纤维条索密集且较长,散乱排列,走行紊乱、不规整,分布无规律,向各个方向延伸。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0.077

R197.32

C

1671-0800(2016)10-1407-02

2016-07-10

312000浙江省绍兴,绍兴市中心血站

刘祎,Email:14317231@ qq.com

猜你喜欢
血站皮瓣控制措施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