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善意的谎言”

2016-11-26 06:50寇丽娟
亲子 2016年9期
关键词:肚子痛劳拉后果

寇丽娟

想想看,在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我们的父辈是不是对我们说过一些善意的谎言呢?那些年,我们听到过的“善意的谎言”都有哪些呢?

所谓善意的谎言就是说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好的,可是却采取了欺骗的方式。面对又难缠又执着的小家伙们还真是让人束手无策,这些善意的谎言往往会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对待我们自己的下一代这些善意的谎言又会重出江湖。

乱用“善意的谎言”,后患无穷

“善意的谎言”往往采取了夸大的手段,对事情的后果进行了严重的放大,目的是威慑、恐吓孩子。所以有时候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有小小的阴影。比如不肯闭上眼睛乖乖睡觉的孩子,虽然会听到“狼外婆来了”后不情愿地入睡,可是眼角却带着泪痕,甚至会从睡梦中惊醒;也许会害怕一个人待在无人的黑漆漆的房间,特别依赖于成人的陪伴;在某些时候特别缺乏勇气,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放弃。也许“吃零食会肚子痛”这样的说法会让禁不住零食诱惑的孩子在吃了一点零食后,时刻担心:妈妈,是不是一会儿我就肚子痛了?明天会肚子痛吗?很痛很痛吗?

“善意的谎言”虽然会立即发生效果可难发生长期的效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慢慢从完全依赖成人的判断到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他开始从一些事实表现出的迹象质疑成人的说法:“妈妈,你是不是在骗我,动物园里才有大灰狼呢!”以至于成人的真话也容易不被他接受。

而真正有效的策略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形成的,需要成人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了解孩子,找到孩子的成长密码。如果“善意的谎言”能立刻见效,则容易让成人形成依赖,懒得去思考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长期影响,把着眼点放在立刻制止自己所不期望的行为上,过度追求教育上的短、平、快,让自己和孩子的沟通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对孩子说好“善意的谎言”

和孩子的交往也如同一场小小的公关,我们也免不了要用上一些小小的策略,其中也包括几句“善意的谎言”,那么在什么场合下应用,如何应用,需要一点点小的思考。

顺应孩子的想象

在查理和劳拉系列绘本之一《我不困》中,劳拉不想睡觉,于是她说老虎要喝牛奶、狮子要刷牙、鲸鱼在浴缸里、狗在跳舞……这些都不算是说谎,是孩子灵动的想象。查理哥哥不是简单地揭穿劳拉每一个异想天开的假象,而是把劳拉的假想当成一种现实,一个个地顺着劳拉的逻辑,扫除了劳拉不能睡觉的障碍。于是他顺藤摸瓜给三只老虎倒上草莓牛奶、和狮子一起刷牙、把一只鲸鱼从排水孔赶走、给两只跳舞狗打电话……最后劳拉从跳舞的狗那里借到了自己的睡衣,酣然入梦。

当孩子沉溺于自己的想象时,成人可以学学查理哥哥,从孩子假设的命题出发,顺应孩子的想象,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其实这里还暗含了一个前提,孩子的想法、自尊获得了大人的尊重。大人不是用强迫与威胁的方式逼迫孩子就范,而是一步步引导孩子自主做出自己的正确的决定,这种自由自主的感觉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成人的建议。

把握好谎言的度

说谎的时候要以事实加适度夸张的方式进行,这样孩子更确认父母言语的真实性。有的孩子不够自信,总是怀疑自己,有一点小敏感,害怕别人批评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度说说善意的谎言。

试试看当你欣赏他的画作时,蹲下来仔细地端详,然后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故意用十分诧异的口气表达出你的赞叹:“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的线条的,而且这么多线条每一条都不一样。啊,你真的知道怎么涂成渐变色了。真厉害!”或者你干脆用一个相框把他的画作装裱起来悬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传递你对他画作的赞赏。

也许从成人的审美与判断来看,孩子的作品很平凡简单,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但我们知道当孩子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时。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想法,所以用这样的方式真诚的表达尊重。

用善意的谎言表达假设的后果

也许有时候我们免不了用一点善意的谎言纠正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对孩子施加一点批评。我们可以把假设的后果变成真实,稍稍有一点欺骗的成分让孩子直接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以改正不良习惯。

比如一个孩子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自己不愿意收拾。那么大人可以悄悄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藏起来并告诉他:“可能是因为他乱放玩具,所以玩具弄丢了!”特别是他特别想玩的时候却找不到了,这会让他感觉有点难受,可同时也让他体验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过几天再把玩具拿出来,说又找到了或者又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并叮嘱他一定要爱护,自己收放好。有过体验,他的行为自然会发生改变。偶然采取这样的说谎办法不会让孩子有阴影,也达到了培养好习惯的目的。

猜你喜欢
肚子痛劳拉后果
“耍帅”的后果
绞痛不是脚痛
我讨厌打嗝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劳拉·英格尔斯·怀德:一个拓荒女孩的故事
胀气
只有一个人做对了
绞痛
众荣的后果8则
亲子小幽默,笑到肚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