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北京农村地区无煤化

2016-11-27 16:34无党派人士
北京观察 2016年7期
关键词:煤化劣质燃煤

文 无党派人士

加快推进北京农村地区无煤化

文 无党派人士

近几年来,北京市在减少农村地区燃煤使用、推进无煤化方面采取了“减煤换煤”、“煤改电”、“煤改气”、加快实施液化气下乡等多项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由于北京空气重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因此,农村地区实现无煤化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更显重要。根据市环保局的情况通报,北京PM2.5来源中本地污染排放占2/3,燃煤在本地污染中的贡献为22.4%。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北京农村家庭固体燃料燃烧的总PM2.5排放对本地污染排放的贡献率为14.4%至18.5%,对本地和区域传输的总污染物排放的整体贡献率为9.2%至13.3%。农村地区燃煤、特别是冬季取暖燃烧散煤是构成雾霾和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

近几年来,北京市在减少农村地区燃煤使用、推进无煤化方面采取了“减煤换煤”、“煤改电”、“煤改气”、加快实施液化气下乡等多项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地区无煤化力度,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区农村采暖全部改用清洁能源。

问题和难点

在推进农村地区无煤化进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难点:

一是整体规划不足。农村地区无煤化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系统工程,规划不可或缺。当下,北京市在推进无煤化工作的规划上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规划更多的是应急式的实现任务目标(如完成多少个村庄的无煤化改造、2020年平原地区采暖全部改用清洁能源等),缺乏着眼于长远统筹考虑大气污染防治、能源建设与机制改革、并与其他规划衔接的全局性规划,比如,从长远看,哪些地区用电、哪些地区用气,在电、气改造实施之前采用哪些临时性或短期性的措施“减煤换煤”、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各项措施能够达到可持续的效果等。

二是“煤改电”、“煤改气”存在诸多难题和瓶颈,如:电、气基础设施条件有欠缺,需要一定规模的投资建设、改造,特别是山区;“煤改电”、“煤改气”后,电、气能否持续保障供给;农户使用优质燃煤享受较多的补贴优惠政策,负担较轻,但“煤改电”和“煤改气”初始投入较大,如没有一定补贴,许多农户难以承担或不愿承担;目前的补贴政策不均衡,户籍与非户籍、农业户籍与非农业户籍补贴政策不一致,给整村改造等带来困难。

三是劣质散煤使用依然有一定需求,杜绝有难度。由于劣质燃煤价格便宜,使用成本低,部分农户、尤其是外来人口租住房仍在使用。同时,控制周边河北地区劣质燃煤的销售,杜绝农户使用劣质燃煤难度较大。

清洁能源改造

以无煤化为切入点,通盘规划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建设。应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和标准,统一制定农村地区无煤化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可结合2016年即将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进一步摸清底数,促进农村地区无煤化和清洁能源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法制化。农村地区无煤化规划应与其他相关规划有效衔接,例如,山区搬迁规划、新农村各项建设规划、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等;还需考虑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宅基地制度改革后可能对无煤化工作产生的影响,比如,对无煤化改造对象范围及享受政策覆盖面的影响等等。

加快山区无煤化建设,力争“十三五”时期实现无煤化区域全覆盖。按目前市政府规划,大部分山区村庄还要等到2020年后才能实现清洁能源采暖和无煤化。但是,山区冬季温度低、老龄化严重,又是全市生态涵养和休闲产业的主要地区,为了养护林木、维护绿容、促进休闲产业的常年均衡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更加需要提速无煤化改造。因此,应适当调整思路,将山区无煤化建设尽量提前,可结合山区搬迁,将山区无煤化工作全面纳入全市农村无煤化规划建设中,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农村地区全域无煤化。

加速农村供电、供气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应将农村地区无煤化纳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速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村地区供电、供气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农村地区无煤化的电、气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应遵循城乡一体原则,以城镇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日常管理等也应实现城乡一体。为保证财政使用效率,还应根据试点经验进行科学核算,使建设改造成本更加精准。

因地制宜确定无煤化替代形式和替代技术。确定无煤化替代形式和替代技术应遵循政府制度参与,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的原则。目前农村散户的无煤化技术替代方式虽然很多,也经过一些论证和实验,但缺少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实践,可能各有利弊。应允许经过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过程,由农村用户和企业自主选择,不宜采取政府包办指定的方式推广。在实施无煤化改造过程中,切忌“一刀切”。替代形式应该是多种形式并行,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对于将来可能采取集中供暖方式的村庄和农户,在尚未改造前,也可鼓励采取简便的改造方式先期实现无煤化采暖和清洁能源使用。

采暖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及使用技术水平应考虑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相适应,尽量一次建设改造到位,避免改造后频繁修修补补。

制度建设与设施建设同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冬季采暖补贴制度和政策。当前无煤化技术难于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城乡一体的采暖补助制度。因此,制定合理的补助制度,是简化各类补贴、形成长效机制、稳定农民预期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农村地区无煤化工作中应重视并加强制度创新,研究制定农村地区冬季采暖补贴的长效机制,在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进程中率先建立城乡统一补贴制度。这是推进无煤化并使之可持续的根本途径,也是公共财政造福城乡、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措施。

加强分类管理,建立有效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控制劣质燃煤销售和使用的京津冀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劣质燃煤的打击管控。建立北京与中央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对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散煤使用管理。建立问责机制,责任到村,彻底杜绝农户以及外来人口租住房使用劣质散煤。

责任编辑 郭隆

猜你喜欢
煤化劣质燃煤
DCS控制系统在煤化生产中的应用
平遥煤化集团荣获“晋中市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武汉书, 毁掉了多少中国人的阅读
劣质面粉颜色差
如何鉴别海参品质
华能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北京本地发电进入无煤时代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陕西煤化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