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昭苏阿克达拉镇镇域经济发展调查

2016-11-27 17:36王占河马和斌杨传江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王占河 马和斌 杨传江



新疆昭苏阿克达拉镇镇域经济发展调查

◎王占河 马和斌 杨传江

摘要:通过对新疆伊犁州昭苏县阿克达拉镇近两个月的调查,探析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边疆地区偏远乡镇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乡镇;经济发展;精准施策

新疆伊犁昭苏县阿克达拉镇辖11个行政村,包括3个牧业村和8个农业村,人口1.25万,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占61.12%,汉族占22.79%。农业村人均耕地面积8.87亩,乡村劳动力5806人,乡村从业人员4815人,其中,一产从业人员占84.2%。“十二五”期间,阿克达拉镇整体经济形势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牧民观念落后,农牧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机作业水平滞后和村干部素质亟待提高等制约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因素。

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2009-2014年,阿克达拉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7%,其中: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3.61%,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9.35%,农业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12.48%。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63.37万元,占昭苏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93%;2015年牲畜存栏96612头(只),较2014年增长5.02%。初步核算,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403元,较2014年增长7.37%。其中,人均种植业收入4827.25元,增长5.44%;人均第二产业收入1360.34元,增长8.14%;人均第三产业收入1832.77元,增长5.82%;人均劳务收入1260.46元,增长14.25%。2010-2015年六年间,阿克达拉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4%。

2.民生投资项目建设加快

在自治区连续六年实施“民生建设年”及惠民工程项目优先向基层倾斜和优先安排村级惠民生项目政策下,阿克达拉镇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招商引资和自筹资金等方式,努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和惠民生项目建设。2015年,阿克达拉镇完成“访惠聚”惠民生项目11项,项目总投资1260万元。截至2015年11月底,完成安居富民房160户,争取上级资金完成县乡公路一标段14.3公里,村庄巷道铺油42.5公里。完成3个牧业村自来水入户工程、3个村自来水改道提升工程,兴建、维修街道排水渠4公里,投资140万元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投资386万新建中小学教室、食堂。

3.特色农业得到发展

近年来,阿克达拉镇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带动等方式,引领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种养格局。据调查,2015年,阿克达拉镇庭院经济种植户730户,种植蔬菜270亩、土豆260亩、大蒜140亩、中药材80亩,大大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渠道。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占地5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云杉、竹柳、榆叶梅、樱花和四季玫瑰等20余种特色苗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0.5万亩,建设20条斗渠,设计流量每秒0.05-0.28立方米,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奠定了基础。

4.扶贫开发稳步推进

阿克达拉镇扶贫开发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对象,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积极推进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2015年,修建县乡道路14.3公里、乡村道路42.5公里;发放贫困户贷款贴息5万元;发放贫困户住房补助28万元;争取兴边富民项目资金100万元,为100户贫困户发放新疆褐牛100头;同时,为扶持贫困户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其家庭收入,争取刺绣机、缝纫机和锁边机27台,出资8000元提供场所,建立健全了手工艺品加工、培训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社。2015年,全镇贫困人口318 户1248人,分别较2013年下降21%和23.2%。

5.个体工商业进一步成长

2014年,阿克达拉镇有乡镇企业2个,乡镇企业总产值132万元,从业人员102人,个体工商户182家。个体工商业的成长活跃了阿克达拉镇市场经济,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方便了群众需要。

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1.农业种植结构单一

阿克达拉镇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为小麦、甜菜和油葵,这基本形成农民长期的种植习惯。2015年,阿克达拉镇实有耕地面积72700亩,小麦种植面积近50000亩,占69%。从中克孜莫依纳克村、阿克达拉村和下克孜莫依纳克村等5村调查看,小麦亩产约300公斤左右,种植小麦的总成本约600元/亩,价格在2元/公斤左右,总收入约700元/亩,扣除成本,亩均纯利润100元左右,加之小麦黄釉病、倒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种植小麦的利润空间还要被压缩。从油葵和甜菜的种植看,油葵价格约2.5元/公斤,价格较2014年下降29%,种植利润减幅较大;种植甜菜利润较小麦、油葵多一些,平均利润500元左右。但是,若改变种植结构,则收入利润大不一样。经专业测土,阿克达拉镇适宜种植皮牙子,如果改种皮牙子,通过实施“订单保证+公司技术员指导”模式,亩均利润1000余元,较种植甜菜利润高1倍。

2.农牧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每年5、6月份是阿克达拉镇冰雹多发、易发时节,受冰雹灾害的甜菜、小麦不得不复播、返播或改播;夏季,连绵多雨、大风频繁致小麦抽穗较晚、成片倒伏,这直接导致小麦品质达不到国家收购标准,价低卖难。农民粮食滞销、甜菜受雹灾或牧民牲畜冻饿死的直接后果是农牧民的贷款无法按期偿还,且还要支付利息,甚至违约金。2015年,阿克达拉镇农牧业贷款约1亿元左右,调查的阿克达拉村农民总贷款1700余万元,平均每户贷款10万元左右,贷款大多于2015年12月份到期,由于粮食价格较低、销售困难,农民担忧贷款无法足额、按时偿还,村里100元/人的社保仅上缴了20%左右,130 元/人的农村合作医疗大多数没有钱交,有的农户连电费都交不起,因灾返贫致贫现象初现。

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日渐凸显

2009-2014年,阿克达拉镇乡村劳动力年均减少2.4%,其中,乡村从业人员年均减少1.45%,青壮年劳动力日渐减少,从事农业生产后继乏人,老龄化现象日渐显现。如中克孜莫依纳克村有251户,实际在村中生产生活的138户,20多户举家外出,占15%左右,2014年村里自己种地的农户约占70%,2015年只有40%的农户自己种地,60%的农户把土地以亩均300余元的价格流转出去。阿克达拉村180户820人,实际在村中生产生活的只有500余人,28-35岁的年轻人只有9人。

4.农机服务水平不高

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阿克达拉镇有大型拖拉机64台、小型拖拉机132台、联合收割机32台、农用运输车9辆,按7.2万亩耕地、小麦种植面积5万亩计算,每台联合收割机对应收割任务1563亩,每台大拖拉机对应耕地1125亩,作业量较大。从调查情况看,阿克达拉镇农机技术水平总体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多数是中小型机械,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且操作方便的大型农机较少,农户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私人投资也缺乏积极性。原因有二:

一是农机作业费不好收,多是欠账。由于接受农机服务的农户多是本村或邻村的邻居、“熟人”,粮食收割完或农机作业完成后,碍于熟人、邻居情面,常常赊账,打“白条”。久而久之,赊账“日积月累”成为“死账”、“坏账”,农机服务经营户干不下去了,被迫退出农机服务行业。

二是农业机械投资户担心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收慢。一台先进收割机的价格约70万-80万元,由于农村亲戚、宗族、邻居和世交等社会关系复杂,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且户均耕地约几十亩,地块相对较小,收割费较少,不能很快收回成本,制约了私人投资先进农机。

5.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需要

近年来,受益于惠民生项目建设,阿克达拉镇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与阿克达拉镇的农牧业生产经营对基础设施的现实需要相比,仍显得有些滞后。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一些项目工程进度中断的主要原因是资金匮乏,尤其是自筹资金不足,这也是阿克达拉镇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农牧业生产现实需要的根本原因。

6.村级组织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仍较薄弱

村集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美丽乡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民办实事好事等现实问题的落实;若村集体经济“缺位”、“失位”, 抵御农牧业生产自然灾害、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必然缺乏稳定的依托。阿克达拉镇有11个行政村,其中,自治区贫困村3个,村集体经济薄弱几乎是全镇各村的共同特征。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村积累地,没有积累地的村则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即为“空壳村”或“经济薄弱村”,越是“空壳村”、“经济薄弱村”,村里农牧民家庭收入也相对越低,如有的经济薄弱村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收入近1100元;同时,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两委”或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也缺乏具体的发展思路,服务群众的能力也相对较弱,村“两委”号召力不足,凝聚力不强。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镇仍有4个村没有卫生室,3个村未通电。

7.农牧民观念总体落后

从调研情况看,观念意识较活、较超前的农牧民,致富路子较广,渠道较多,致富较快。如中克孜莫依纳克村7户家庭种养结合,以种植促养殖,年纯收入1万余元,有的村民外出捡棉花,平均收入5000余元,一户牧民家庭搞“养殖+小卖店+种地”年收入1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纯利润4万余元。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数还相当少,典型示范和整体带动效应还相当的弱。大部分村民把土地外包,有的承包期长达15年,承包费120元/亩,长期赋闲在家或靠在镇域村内打零工度日,还有的主要靠低保维持生计;有的牧业村牧民群众为节省一只羊或牛2元钱的洗澡防疫费,同镇畜牧兽医站、村干部、住村工作组“躲猫猫”等,不一而足。

8.村干部执行力偏弱、主见性不强影响政策效应

当前,阿克达拉镇村干部业务素质整体还相对偏低,对上级文件精神和政策理解与把握能力还不强,村干部更多的是把村级工作当作“副业”或者兼职,没有把村工作当作“主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在促进农牧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等方面探索性、思考性不足,主见性不强。同时,对镇党委政府的具体经济发展决策、措施,想办法、创造条件执行的观念淡薄,消极惰怠。村干部不作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治村新模式

各项经济政策、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关键靠人,靠各村党组织。因此,要按照“三好”党支部的要求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个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勇于开拓、敢于担当、有想法和主见的带头人是关键。

具体实践上,可探索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就近交叉任职,或提任优秀村党支部副书记、优秀村干部异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副书记等方式,提高村干部开拓创新的积极性,这既能产生先进村带后进村的效果,也会让那些甘于奉献、乐于从事农村工作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干部有目标、有奔头、有干劲,形成“正能量”的激励效应。而对那些缺乏开拓性、工作被动消极的村“两委”负责人采取降低待遇,甚或报上级组织部门斟酌使用的方式,推动全镇形成村干部“能上能下能让”的管理机制。同时,借助村“两委”换届时机,吸纳致富能手、养殖大户和大学生村官等新鲜血液,或在镇机关中遴选部分精干优秀人才进村级领导班子担任主要负责人,健全激励,强化考核。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到先进村观摩交流学习等方式,持续、长期对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开阔其眼界,提升其能力,拓宽其思路。

2.优化种养结构,推进“互联化+农牧业”快速发展

由于阿克达拉镇易受自然灾害制约、影响,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将地上种植农作物改为地下种植作物模式,如在部分村试验推广种植甜菜、洋葱、土豆、黄萝卜和大蒜等相对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的特色经济作物。同时,阿克达拉镇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光热资源和水资源,要通过示范引领、新品种引进和冷配技术等方式,借助惠民生项目载体,结合合作社形态,坚持生态有机和绿色导向,着力发展马产业、草原鸡、草原鹅和新疆褐牛等特色养殖业,并通过延长养殖产业链,充分利用“互联网+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电商发展契机,把阿克达拉镇的天然、生态、有机、绿色的特色畜禽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打造阿克达镇绿色生态有机畜产品、农产品品牌,促进阿克达拉镇农牧业有效益、农牧民有钱挣、农牧村有生机,三有并重。

3.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激发创新创业内动力

一是引入关键增量要素。支持阿克达拉镇能人、大户创新创业,从而获得资本要素增量,能人、大户创业后,通过经营订单农牧业,延长村集体经济产业链,促进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和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整合提升各村存量要素。对土地(草场)入股专业合作社要以真实的经营成效动员,对不愿意加入的农户或牧民尽量用置换的方式力求土地(草场)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村集体的无形资产,渐进增加村集体提留,逐渐奠定本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是强化集体经济考核。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村两委在集体经济中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并对集体经济发展年年薄弱、年年不见起色的村要进行逐一梳理、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同时针对不同的村研究相应的对策。

4.强化财政金融扶持,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

财政支农资金或惠农资金的使用与分配,要围绕阿克达拉镇薄弱环节,集中解决农牧民急需或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比如70万-80万元左右的农业机械的更新,可以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性金融信贷、健全“两权”抵押和流转服务机制等形式扶持能人大户创办农业专业服务公司或合作社,逐步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提升阿克达镇农机服务水平。同时,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或惠民生项目要优先考虑改善农牧民生产环境和条件,提升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牧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和减灾防灾的能力,如拓宽维修加固牧道,完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等,确保项目建设的普惠性和公益性,让发展的成果由阿克达镇全体农牧民共享、共受益。

5.推进科普宣传教育,转变农牧民传统思想观念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要通过开设讲座、播放广播、发放视频资料或宣传资料、面对面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全镇农牧民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使农牧民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同时,积极开展群众自我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全镇乃至昭苏县的科技致富、艰苦创业者、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典型先进事迹,教育倡导农牧民灵活多变地进行农牧业生产或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的畜牧业、家禽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等,并充分利用阿克达拉镇各村农牧民自发组织的团体等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倡导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崇尚科技、崇尚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思想观念和意识。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伊犁调查队)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7.023 ■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