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澳志·艺文志》所载中文文献留存状况研究

2016-11-28 16:24史一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人间 2016年15期

史一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胶澳志·艺文志》所载中文文献留存状况研究

史一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胶澳志》是民国初期编纂的一部重要地方史志,其中的《艺文志》则辑录了纂修者赵琪、袁荣叜等人所见的当时的地方史料文献。这些文献材料对研究地方史,乃至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时代已远,历史变迁,这些文献,尤其是其中的中文文献的留存状况需要我们再做考察。这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胶澳志·艺文志》;中文文献;留存现状

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命名为“胶澳商埠”,即是后来的青岛。《胶澳志》亦由此得名。1927年,由胶澳商埠局组织,赵琪主修,袁荣叜总纂,唐廷章、马天徕参订,开始修纂《胶澳志》。1928年10月书,12月,分别由青岛华昌印制局和胶澳商埠局铅印出版,每套线装本共十册,12卷。这是解放前青岛市编修的唯一一部地方史志,也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城市的志书”①。《胶澳志》的十二卷,每一卷都从一个方面,保存了原始、珍贵的青岛地方史料。在这十二卷中,卷十一《艺文志》一卷,无疑是从文化的角度记录了青岛地区的文化沿革,可以说,是一部青岛近代的“文化断代史”,值得我们详加探究。而如今,经历了近代史的动荡和时间的流转,艺文志所载的文献的留存状况至今尚不明确,需要详细的考察,以便对地方文化加以保护、研究。

一、《胶澳志·艺文志》

据《胶澳志·重刊序》的记述:

《胶澳志》始修于1928年,为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由国人所纂修的青岛第一部官志。该志记述了青岛开创30余年的历史,尤其是详细记述了青岛被德、日两国侵占及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概况。该志体例较完备,规模宏富,资料翔实,详今略古,对研究青岛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志因出版年代久远,目前所存原本较为罕见。②

这是对《胶澳志》所做的极为精当的论述,体现了《胶澳志》对于青岛地方史研究的意义。

《胶澳志·艺文志》共有3篇子目。分别是书目、文存和金石。书目篇有一个序,序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官修《胶澳志·艺文志》的由来、体例和辑录的内容;书目则包括了文献目录和文献的相关信息,涵盖了书名、出版年月著者姓氏、册数和内容四个方面,有书籍和文章两类,包含甲部分汉(中)文书目表、乙部分和(日)文书目表、丙部分德文书目表、丁部分英文书目表四种语言的文献,还附有英文、德文和法文的杂志文献;文存则全文收录了几篇对胶澳地区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文章;金石部分则记录了胶澳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调查书目篇中中文文献的留存状况,由于《胶澳志·艺文志》是没有断句的原始文献,我们要做文字上的梳理。对于除书目中中文文献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我们做如下处理:序和文存都是原文誊录,没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区发展、帮助和解决老年人问题、为老龄化的社会提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西夏区各社区内要加强社区宣传,并利用宣传栏、邻里告知等方法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老饭桌”的实际意义和功能,要加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服务的了解,提高居民对建立社区“老饭桌”的支持。

(二)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社区“老饭桌”是针对社区的孤寡而又高龄的老年人设立的,符合当前我国老龄化发展的实际国情,对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而西夏区的老年人饭桌在建立范围上并没有得到推广,仅仅局限于个别社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社区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早在2010年,银川市出台《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办“老饭桌”,但是并没有出台具体的相应政策来扶持社区建立“老饭桌”,使老年人饭桌变成了社区的自愿活动,极大的限制了社区的发展。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的走访与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在针对老年人(尤其是孤寡高龄老人)的吃饭问题上应该更加重视,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来提高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对社区发展的资金支持,以便加强社区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在资金来源上,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大与社区周边的联系,发展社会捐助。社区在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寻求自我的发展,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社会各界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援助也有利于社区“老饭桌”的发展,这就包括了社区周边的机关、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社区应充分利用这些可用资源来进一步发展社区“老饭桌”,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

(四)加强社区的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社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应加强与社区周边的互动与联系、扩展社区周边的可用资源、提高居民支持率和扩大社区老年人饭桌的场地建设,为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捷。这样既便于老年人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五、结语

至今为止,社区“老饭桌”在西夏区的发展已经经历将近4年的时间,居民从不了解到支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一些社区,“老饭桌”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居民的欢迎。社区“老饭桌”的发展适应了当前社会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也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了一个可靠支持,更是当前社区服务发展的一种方式,为维护社区稳定和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友谊,贾福功.《关于社区筹办“老饭桌”问题的调查与建议》[J].大庆社会科学,2012(2).

[2]卢晓珑.《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探析》[J].社会工作,2007(10).

[3]陈婷婷,成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现途径探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二、《胶澳志·艺文志》所载中文文献的留存现状

《胶澳志·艺文志》辑录了64部中文文献。我们调查了国家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和青岛市史志办,得出的调查结果是:30部文献在藏,6部文献亡佚,28部文献留存状况未明。国家图书馆藏有24部文献,青岛市图书馆藏有8部文献,其中有5部文献两处皆收。有部分文献的复印件保留在青岛市各区的地方史志办,其中的3部文献资料两馆未收。现将文献留存调查结果汇列如下:

国家图书馆:

1、鲁案善后月报

2、鲁案善后月报特刊

3、鲁案善后月报特刊

4、鲁案善后月报特刊

5、胶澳商埠行政纪要续编

6、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

7、华会见闻录

8、青岛全书

9、胶澳公报

10、民国时期铁路史料汇编

11、国家图书馆藏近代统计资料丛刊

12、民国史料丛刊

13、山东问题汇刊

14、青岛概要

15、青岛市观象台参加第二届万国经度测量成绩报告书

16、接管胶济铁路纪

17、清代民国调查报告丛刊

18、即墨志(许铤;杜为栋)

19、即墨县志(尤淑孝;李元正)

20、即墨县志(林溥)

21、胶州志(康熙版)

22、胶州志(乾隆版)

23、胶州志(道光版)

24、黄宗昌《崂山志》注释

青岛市图书馆:

1、鲁案

2、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山东悬案细目协定,

3、山东悬案细目协定

4、青岛全书

5、青岛概要

6、气象月报,第二卷1 -12期

7、胶澳商埠观象台参加万国经度测量成绩报告书

8、即墨县志,即墨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即墨市志办:

即墨列女志,复印本。

胶州市志办:

州志别本

胶南市档案馆:

灵山卫续志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胶澳志·艺文志》所载文献的留存状况是仍待改善的。虽然许多参考价值较大的重要文献得到了保存,但已经有一部分的文献亡佚,还有一部分文献的留存状况未知,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寻访力度,使《胶澳志·艺文志》所载文献的留存状况彻底勘定。在《青岛市志·方志志》中,对青岛地区的方志做了详细的访查工作,对部分地方文献也有所考辨,其中的一部分文献就是《胶澳志·艺文志》中所载的文献。在《青岛市志·方志志》中,张宾雁的《胶州志前编》、王葆崇的《胶志补正》、张群雁的《胶志疏补正》和王葆崇的《崂山金石目录》4部书都有明确的文献说明,但没有注明留存状况。我们在文献查找中也没有发现这4部文献。

从《胶澳志·艺文志》文献本身来看,有以下特点值得注意。第一,《胶澳志·艺文志》辑录的文献详今略古。在全部64部文献中,有40部文献是切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的资料,占到了全部文献的63%,比例相当之高。这和编纂者的编纂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艺文志书目篇,编修者记道:“不惟关于艺文,亦有裨于政事,兹故采集既往之著书立说,编为书目表。”④可见,艺文志在编纂之初,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裨益政事,所以对于时代相近的资料详加汇编。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内容介绍上,同样详今略古。40部与当时关系密切的文献,只有3部没有文献介绍,占总数的8%;而24部年代较远的文献,有14部是没有内容介绍的,占总数的58%。第二,部分文献在修纂《胶澳志》的时代已经难以考察,情况不明了。总共64部中文文献,共有17部没有内容介绍,占总数的27%,这已经是不小的比例了。很可能,在编修《胶澳志·艺文志》时,编修者所见到的文献已经很有限了。部分文献虽然编入了艺文志,但是编修者可能没有见到原始文献,只是根据旧有的文献材料,了解了一个大略的情况,就直接誊录了过来。所以,可以说,早在艺文志修纂的时期,文献的亡佚已经比较严重了。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现存的文献中有19部文献是青岛市地方所无的,针对这一情况,鉴于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考虑引进这批文献,作为青岛市地方的文化资源保存、共享。

2、明代万历七年修订的、现在可考的最早的《即墨县志》在北京图书馆存有孤本。这部文献的价值极大。可以考虑将其复印,于地方图书馆、档案馆保存。

3、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尚有28部文献的留存状况不明。这些文献也各有一定的价值,建议对其进行寻访,落实其留存现状。

4、有6部文献已确认亡佚。建议在寻访文献的过程中,继续仔细斟寻,全面考察各类现存书籍,争取辑佚佚文。同时扩大搜寻范围,考察类书、丛书。也可以加大从民间寻访的力度。

5、从调查结果来看,地方史志文献在青岛市的相关研究机构保存较好,其他领域的文献需要加大访查力度。

6、建议将《胶澳志·艺文志》所载的文存部分整理汇编成册,收入地方史料文集。

7、建议将《胶澳志·艺文志》书目部分所载的各类中文文献进行校刊,整理保存。

注释:

①《青岛市志》,新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②《胶澳志》,青岛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③韩威:《民国〈胶澳志·艺文志〉中的西文文献》,《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2期

④《胶澳志》,青岛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本文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1298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040 -02

作者简介:李树典(1990 -),男,汉族,宁夏固原市人,翻译硕士,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陈达(1963 -),男,汉族,四川成都市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及翻译理论研究。有调查的必要;书目中中文以外的文献,已有相关研究论文③发表,不再重复;金石部分也不在我们调查之列。 史一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