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革命派新闻思想研究

2016-11-28 16:24韩娜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人间 2016年15期
关键词:言论自由党报

韩娜(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清末民初革命派新闻思想研究

韩娜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清末民初革命派新闻思想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根源,在经历幼稚、提升、成熟三个阶段后,它以其丰富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反封建;党报;舆论之母;言论自由

自1894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起,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开展了以自办报刊、兴办学堂为主的新闻传播活动,体现了这一时期以民族自强为内涵的新闻传播思想。虽然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思想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但实质上却依然保留着为封建王朝利益服务的“保皇”思想。因此,这些保守的改良思想逐步被富有反封建性的革命派新闻思想所取代。

一、背景概况

(一)经济原因

十九世纪初,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这一时期资本力量薄弱,民族资产阶级也正处于形成当中,所以它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形成了,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一种新的经济力量,与此同时一批具有开阔视野和爱国情怀的近代知识分子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交通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而电报的出现也更加有利于城市间信息的传递。

(二)政治原因

首先,从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开放“报禁”“言禁”,允许民间办报后,民间自办报刊数量大幅增长。这一阶段,国内言论开放,新闻界思想十分活跃。在这中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和新闻思想以其反封建性和革命性逐渐独占鳌头。

其次,报刊的迅速发展与科举制的废除有关。1905年科举制废除,中国传统士子在失去了科举这一实现政治抱负的上升途径之后,开始转化为近代知识分子。当时转型的士子们非常渴望借助报刊传播其思想主张,将报刊当做是宣传启蒙思想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极大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

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1903年,新闻思想幼稚期。

1903年之前,革命派的新闻思想很大程度上是沿袭了王韬、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开风气”、“通上下”等观点,这一阶段,虽然革命派认识到了报刊的重要性,但认识不高,也不全面。大多时候也只是从传播、荟萃知识这个角度出发,去肯定报纸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

第二阶段:1903年—1905年,新闻思想发展期。

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在1903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时期,革命派报人通过创办《民报》、《中国日报》等大量革命派报刊,开始宣传反清革命和民主思想,并与改良派展开激烈论战,在政治思想上与保皇派彻底划清了界限,公开声明了报纸的党派性。伴随着政治思想上的成熟,此时革命派报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舆论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要重视革命舆论的工作。

第三阶段:1907年—1911年,新闻思想成熟期。

这一时期,革命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相继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等充满革命色彩和民主思想的报刊后,革命派报人提出报纸应是“正确的言论机关”,以及“言论独立”的思想。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以宪法形式确立了人民的新闻言论和出版自由权利。革命派充分认识到报刊和舆论对于革命成功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是革命派新闻思想完全成熟的时期。

三、主要新闻思想

(一)直言报纸的党派性,提出为革命办报的宗旨,认为报纸是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革命派报人热衷创办“党报”,宣扬“党报思想”。它与改良派一样也承认报纸具有党派性,而且不仅自称“党报”外,还坦率地将自己称为“机关报”。《民报》认为自己就是“革命的喉舌”,是“宣传主义的木铎”。同时革命派认为党报是体现舆论一致的典范,它强调用“正确之真理”去同化“不正当之舆论”是党报责无旁贷的任务。使报刊宣传有益于革命斗争的成功,是革命派新闻宣传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报纸是“社会公器”和“国民代表”,能够制造舆论、影响舆论、导向国民,应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革命派创办的报纸,很多以“民”字命名,如“民报”“国民”“民呼”“民立”“民声”等,以此来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认为自己的报纸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由此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

报纸是制造舆论的有力武器,利用报刊这一舆论工具来教育、引导人民,使人民觉悟,实行革命,这就是革命派办报的宗旨。同时,革命派报刊舆论宣传范围也大大延伸,不仅面向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而且还面向官兵、商贩及个体劳动者。针对不同对象,革命宣传的形式也力求通俗化。

(三)倡导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革命派报人为争取新闻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是他们痛斥言禁,倡导新闻自由。而在批判“言禁”,倡导新闻自由的同时,革命派也将“平等观念”列入其中,对西方新闻自由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二是他们提倡立法,保障新闻自由。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废除了清王朝颁布的禁止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相关法律条文。同时,积极立法以保障新闻自由。在其参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二章第六条明文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定人民的新闻自由权利,对我国新闻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

清末民初革命派的新闻实践活动以及其独特新闻思想,影响着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体系和社会的变迁。它建立在民族觉醒的基础之上,以为革命办报为宗旨,把报刊当作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利用报纸传播思想、动员舆论,为知识分子传播民主革命观念,普通民众接触民主革命观念提供了平台,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长杰,《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思想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1期。

[4]王中:《从<民立报>等报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J],《新闻大学》,1983年01期。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060 -01

作者简介:韩娜(1992.3 -),在读研究生,2014级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研究方向:新闻理论。

猜你喜欢
言论自由党报
地方党报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研究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网络暴力”
浅论公民言论自由的尺度
浅析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及其法律保障
西方又想用“言论自由”忽悠中国人
媒介多平台背景下省级党报集团的应对
宗教式笃信“言论自由”挺吓人的(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