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绘画中的自然
——客观自然与艺术情感

2016-11-28 17:14刘丽颖天津美术学院天津3000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术交流自然

刘丽颖(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000)



浅谈在绘画中的自然
——客观自然与艺术情感

刘丽颖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000)

摘要:在大学生阶段,对于绘画的学习,很多学者和艺术家都强调绘画回归自然的重要性,本人也认为,绘画应该在自然在取舍,从自然中寻找自我,传达个人情感。情感源于自然的体会,曾经经历的情感或者情绪,都是在自然中亲身体会到的。从艺术史来看,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力求科学的再现客观世界,现代主义时期是强调形式自身的表现力,强调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达。从文艺复兴到当代,期间的每一幅绘画作品无一不是从客观自然中描绘的结果。学习前人,体察自然,体会生活,通过作品传达情感,逐渐汇成了自己的绘画体会……

关键词:自然;情感体会;艺术交流

一、引言

在大学里,学生大多是在描绘自然,自然中的人,物,景都是描绘的对象。学生通过眼睛的观察去表现,思考并再现自然。四年的时间我渐渐的学会在自然中取舍,在绘画中寻找自我。对自然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很强的自主性,自由度。

二、前人的艺术

14世纪开始萌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力图恢复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对在平面空间中表现三维空间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将以模拟再现自然的写实绘画推进到了更高的水平,16世纪后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以自己的作品创立了西方绘画的经典风范。17、18、19世纪以油画和壁画为主的西方绘画在全欧洲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涌现出大量名垂史册的绘画艺术大师,他们以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记录下了历史和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受,将绘画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19世纪末,油画艺术在发展进入顶峰之后走向了解体,以法国印象派为始的西方画家们开始不再将准确模拟自然作为创作手段,不再注重素描造型的准确,而是力图通过变化多样的色彩、笔触、构图来传达他们内在的精神感觉,画面的主观表现性日益加强,到20世纪,欧洲画坛更是涌现出了大批新的流派,通称现代派,他们将绘画从对自然的模仿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抽象的绘画形式元素的舞台,使绘画呈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面貌。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力求科学的再现客观世界,现代主义时期是强调形式自身的表现力,强调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达。从文艺复兴到当代,期间的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是在体察自然的基础上注入个人的思想,传达美得感受。

三、创作来源

在我刚刚进入学院,大学一年级基础部的时候,学校带我们去江西婺源写生,我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很少亲近自然,看习惯了柏油马路,高楼大厦,无数来往的汽车,行人。第一次置身在竹林,小溪,远山,云海这种大自然的怀抱中,微风徐徐,风中夹杂着泥草的芳香,南方的空气是湿湿润润的,溪边的竹筒水车在吱呀呀的转动。竹林的翠绿,远山的渺茫,空气的清新都深深的打动着我,尤其是阴雨天,小雨淅沥,独自打着伞走在山中石子路上,满眼的青绿色,配以远山的云雾,仿佛置身仙境,有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脑里浮现出戴望舒写的《雨巷》“撑着纸油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静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芳香,丁香一样的忧愁。”水乡景致的朦朦胧胧、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一种美在内心悄悄地生根发芽。在婺源半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感受让我难以忘怀。让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让我有一种情感,呼之欲出。二年级时又去了四川雅安,再次置身自然,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而后在城市生活中也有所捕捉,天津是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它们与这繁华都市格格不入,格外引人注目。清晨,傍晚,深夜,这些小洋楼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时常去观察他们,这些异国风情的小洋楼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散,让我有一种描绘的冲动。作品描绘的正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这些饱经沧桑的建筑,它们深深的打动着我。在作品里,错综的色彩,展现朦胧中的美,变换的外形,展现大自然所拥有的精神实质。在画面的布局上,我并不关注空间感,透视的合理性,有时候也像孩子一样,单纯的看待建筑物那平板的线,通过线条的变化,空间透视的扭曲,从而传达一种意味,一种朦胧,冥想。

四、艺术即情感交流

大学四年里,对于艺术的理解,对艺术的评判也有自己的见解。我感觉艺术品是艺术家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而情感源于对自然的体会。俄国伟大的小说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认为①,艺术总的来说像一门语言,一种交流的手段,通过使用诸如色彩、声音和行动等手段,像其观众传达一种艺术家曾经经历的感受或情绪。这种曾经经历的感受或情绪,都是在自然中亲身体会和感受到的!我自己很赞同他的观点。当然,自然世界包罗万象,情感也具有千姿百态,有非常强烈的和非常微弱的、意味深长的和无足轻重的、非常坏和非常好的,这些不同的情感都能够感染读者、观众、听众,都能构成一幅艺术品。一旦作者体验过的情感将观众和听众感染,这就是艺术。戏剧中描绘的自我牺牲和听天由命的情感、小说中描写的恋人间的着迷和喜悦,绘画中描绘的肉欲的情感,胜利进行曲中表达的轻快与振奋,舞蹈中唤起的愉快,一件趣事引起的滑稽,夜晚的风景或一首催眠曲传达的安详之意,这些艺术创作全都源于自然。我们习惯将我们在剧院、音乐会和展览会中读到、听到、见到之物,视为艺术,还有建筑、雕塑、诗歌、小说等等,但这一切只是我们生活中借以相互交流的那种艺术的一小部分。整个人类生活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这些都是艺术活动。在自然中的体验,通过画家的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语言,有意识的通过外在标志向他人传达自己体验过的情感。比如一个人笑,另一个人就会觉得快乐,一个人哭,听到哭声的人也会觉得悲伤,一个人激动恼怒,看到他的人也会变得激动。这种自然的传达

就像艺术品要传达一样,自然而然又自由自在。艺术源于自然,艺术不是形而上学者口中的某种神秘思想,不是美学生理学家口中的人类释放囤积的剩余精力的一种游戏,不是情绪通过外在标志的体现,也不是令人愉悦之物的生产,总之,更不是快乐,而是人类交流的一种手段,一种为人类生活以及追求个人和人类美好所必需的一种交流手段,它用同样的情感将人类紧紧相连。每一件艺术作品都能使欣赏者与过去创造或正在创造这项艺术的人,与所有同时代的、在他之前的或者之后的,曾经欣赏或将会欣赏同一艺术感受的人们之间产生交流和共鸣。

五、个人感受

有时候对艺术品的喜爱,也是一种直觉,是人的直接反应。直觉,是一个飘渺的词,是一种超感性的感觉,或者说,是一种不须经过推敲过程而达到对现实把握的特殊认识,就是一种不须借助于任何负载信息的媒介、表象或者其它类型的经验而把握现实的特殊认识。这种出于对艺术品直觉的喜爱,简单说就像谈恋爱一样,喜欢是说不出道理的。直觉也是一种审美,审美是一个认识过程,艺术品的鉴赏其目的在于把握美的本质,表现美的本质。那么,对于美的众多认识,艺术家不考察自然,体会自然,如果对自然的现象不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绘画,就不可能把握对象美的本质,也不可能准确地挑选出最能体现美的本质的典型表象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组合成新的艺术形象,更不可能透过艺术形象把握艺术美的本质。我很喜欢抽象画,但我画的画并不是纯抽象的,也是对自然的客观描绘。我的作品没有完全的抛弃自然的形态,只不过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表现,传达情感交流。

作品中想传达一种朦胧,冥想,给人以思考,通过描绘这些古老的建筑,传达一种神秘的,永恒的情感。造型的扭曲,色彩的夸张,完全从现实中脱离,编织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运用这些历史建筑资源,使历史与现实交融。我注重绘画实践,注重绘画的特质和规律,在绘画规律中形成自己的表现方式,从自然中提炼,选取,充实自我。作品取名为《心象》系列,这组画中能感受到本人对眼睛看到的景象的理解,并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来。原本高大坚实的建筑,在我的手笔下置身于梦境般的境界。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探索,一种实验,一种创造。

注解:

①《什么是艺术》第109页 李奉栖 张云 胥全文 吴瑜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参考文献:

[1]Thomas E.Wartenberg 编译 李奉栖 张云 胥全文 吴瑜 译 《什么是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2月第一版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35-02

猜你喜欢
艺术交流自然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陈秋梅: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
柳寅泽,致力于促进中韩文化艺术交流
廉江市文联参与高校艺术交流
朱文洲:笔墨丹青连接东西方艺术交流纽带
吐鲁番市文联第二届“交河雅集”文学艺术交流活动剪影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