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数据点燃发展新动力

2016-11-28 11:07尤展包咏菲高玲
群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盐城

尤展+包咏菲+高玲

说起盐城,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东方湿地之都”,还是“仙鹤神鹿世界”?如今,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正成为盐城的一张新名片,刷新着人们对她的印象。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据主导的时代。可以说,大数据是新的石油,是二十一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按照“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的发展思路,秉承“要想富,先有‘数”的理念,盐城抓住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机遇,在城南新区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吸引了华为、软通动力、甲骨文、东方国信、中润普达等业内翘楚的纷纷落户。目前,大数据资源高地的效应正在显现,为盐城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独特优势助推产业集聚

在江苏的经济版图上,地处苏北的盐城并不起眼,为何“高大上”的大数据产业在这里发展得风生水起?在城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科教城管委会主任郭庆生看来,盐城之所以选择大数据产业为突破口,一方面是基于自身优势的顺势而为,另一方面也是推动转型升级的主动作为。

盐城发展大数据产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越的区位环境和资源禀赋。“盐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通往京、沪、宁等地的5条高铁已启动建设,即将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 郭庆生说,“此外,大数据服务器的用电量巨大,而盐城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丰富,占到全省70%、50%,沿海‘风光年发电约40亿度,这是江苏其他城市不具备的。”因此,发展大数据产业成为盐城的不二选择。

盐城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820多万人口,可观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民生需求,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近年来,盐城把调结构、转方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新路径。发展低能耗、低污染、投入产出合理、关联性强的大数据产业与绿色发展理念可谓不谋而合。此外,盐城还是住建部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藉此契机,盐城大数据产业脱颖而出,在推动“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大数据产业,人才是关键。盐城提前布局,通过实施“515”人才引进行动计划,积极招引大数据行业领军型、紧缺性专业人才。已引进“两院”院士和国家“千人计划”等专家23人,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科院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者顾国彪、“国内互联网之父”许榕生等一批国内顶级数据专家,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抢先布局打造完整产业链

大数据产业内部已有“西有贵阳,东有盐城”一说。城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唐高明告诉记者,较之贵阳以数据中心为主,盐城的特色在于大数据产业链比较完善,形成了数据存储和云计算、分析应用、数据交易、端产品制造等完整产业链,而且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颇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及产品。

在数据存储和云计算环节,招引了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电信数据机房等项目,其中华为项目的落户,使盐城成为华为云服务业务在全国的十四个节点之一。此外,中国移动、凤凰传媒等数据中心项目也有望花落盐城。

在数据技术环节,城南新区和南京邮电大学合作共建了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院,通过深度产学研结合,打造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和人才聚集的平台。首批入驻的项目就是利用大数据对盐城的风电机组进行故障监测和预防,直接服务于盐城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数据应用环节,重点打造民生、产业、政务三大应用体系,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的全面应用。目前已落户博康智能、东大智能、中国报业联盟、中国电加热器网等“大数据+智慧交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媒体”“大数据+产品订制”等应用项目达67个。

在数据交易环节,引进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这是华东地区首家大数据交易平台,提供专业的大数据交易、数据采集处理和云服务,初步实现了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的无缝对接。据悉,在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平台上线当日,“九派新闻”就从平台购买了一条标价6.2万元的薪资调查数据包。

数据产业点燃发展新动力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勃然兴起,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升级、服务民生、助推转型的重要抓手,推动发展的新动力,其影响正从城南新区向全市辐射,数据服务已融入市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数据正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驱动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参”。盐城在全省率先推进市级数据资源整合,梳理全市各级、各部门数据资源,汇聚数据量5.9亿条,初步形成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和建筑物信息五大公共基础数据库,推动全市57个部门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实现整合共享。而通过基于此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可实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从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使“人在干、云在算”成为现实。去年8月10日,盐城市区普降暴雨,当晚城市管理大数据分析系统就监测到排水管排水异常,及时预警通知抢修人员,迅速定位故障点,排定开挖抢修方案,抢修人员仅用了3小时就成功排除警报。同时,“云端盐城”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云、社区邻里云、平安城市云、医疗健康云、现代教育云、城市管理云六大应用平台已初见成效。

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资料,任何一个行业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则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园区内的企业“中国电加热器网”就从大数据中挖到了“金矿”。盐城及周边城市有众多电加热器企业,盐城市奇联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筹建了“中国电加热器网”进行网上销售,并提供电加热行业动态、电加热产品展示、电加热器市场信息、电加热器技术交流等内容。随着访问量和注册用户的增加,网站通过采集、分析客户留下的数据信息,从而洞察客户需求,指导个性化订制,进一步扩大销售。2015年,网站年交易额已突破3.5亿元,并在此基础上新开发运营抛丸机、裁切机等电商平台,示范带动了当地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升级。

优化服务构筑数据资源高地

盐城大数据产业经过两年高强度的推进,实现了有规划、有园区、有龙头、有配套、有特色。目前已投资超100亿元,建成和在建各类载体超100万平方米,引进项目超200个。夕阳下,大数据产业园中高楼鳞次栉比,硕大的玻璃幕墙内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这样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源自政府不断完善园区布局,高标准建设各类载体筑巢引凤,并做好服务,以优质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高地。

在空间布局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重点建设“一核三园”,一核即核心区,三园即智能装备制造园、数字生态应用园、高等职业教育园。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在规划发展中,按照国家智慧城市的示范标准,着力提升园区发展层次。

在载体建设上,创新思维方式,运用政府资金、通过国有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吸引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建设载体平台,软通大数据创新园、大数据产业园创新大厦、大数据应用产业园等“十大载体”建设如火如荼,成为集聚大数据产业项目的“强磁场”。

在做优服务上,园区在引导资金、运行成本、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入驻园区的大数据项目提供全方位扶持和保障。设立了10亿元大数据产业专项引导基金、10亿元风投基金,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知名企业和院所,以及突破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化瓶颈的研发项目,给予高额奖励。

国家大数据战略已经制定,向大数据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先知先行的盐城以其独特的方式,全力建设大数据资源高地、应用高地、平台高地,一座云端数据新城正在冉冉升起。□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盐城
盐城美食话“三醉”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盐城串场河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