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给侧改革浅析

2016-11-28 05:04张广敬
中国市场 2016年41期
关键词:供给侧物流改革

张广敬

[摘要]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物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也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因此推动物流供给侧改革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其次分析我国物流业现状,再次探讨物流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最后总结分析物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流;供给侧;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1.010

我国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物流业增速放缓、持续回落,社会物流成本高,盈利下降等导致物流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行业管理与市场调节难度。[1]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削减过剩的产品库存与产能,提高供给效率,保证有效供给,满足群众期望与需求,进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供给侧改革概述

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以创新引领和深化改革双轮驱动为思想指导,对要素配置欠缺合理性的结构进行相应调整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2]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增强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其时效性与灵活性,扩大有效供给,促进社会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主要任务是“三去一补一降”,具体为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如下图所示),从供需角度进行结构性调整,对供给过程进行创新性调整,提高供给侧中科技因素含量,进而提高供给效率。[3]从物流业界角度看,物流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供需链的改善,即从技术装备、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与改革,进而促进企业以及我国物流行业、社会经济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主要任务

2 我国物流业现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获得了较好的发展,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年以前保持着较好的增长趋势,2001—2010年年均增长23.0%,之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持续回落现象,2011—2015年年均增长仅为8.50%,2015年回落至5.80%。[4]以陕西省为例,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5.00%,但是同比增长回落9.10个百分点,而在总费用构成中占比最高的为物流费用,达69.90%(见下表)。物流业整体发展形势为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有所放缓,面临需求不足的严峻挑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产能库存资源过剩,无法提供高端服务,不能有效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受体制机制和增量资源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创造新的需求。[5]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国物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截至2015年,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里程分别突破1.9万千米与12万千米,均位列世界第一,物流园区达1210家。但是各技术设施之间衔接存在不足,例如水路基础设施和铁路基础设施之间连接不畅,物流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等。②企业主体结构性矛盾:虽然我国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是规模普遍偏小,2015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中50强仅占了11.50%,2016年3625家A级物流企业中业务收入在16亿元以上的仅占6.0%,物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③仓储能力性结构矛盾:目前我国通用的仓储设施面积为8.60亿平方米,人均0.66平方米,而标准仓储设施面积只有2000万平方米,仅占2.0%,而随着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消费市场需求增加,仓储能力和供给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④运输能力结构性矛盾:我国2015年全国货运量达417亿吨,铁路与公路货运量、快递业务量以及港口货物吞吐量均排在世界首位,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需求与运输能力矛盾越来越明显,配套运输能力存在过剩现象,自2013年开始铁路货运逐年递减,2015年同比下降11.90个百分点。⑤供应链结构性矛盾:近几年物流业外包服务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企业物流成本有65.3%为对外支付物流成本,但是物流企业外包产业主要为产前采购和产后销售环节的物流,企业内部生产方块的物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剥离,导致物流资源过于分散的局面,进而影响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⑥产品服务结构性矛盾:随着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生活性物流的潜力得到开发,并获得良好发展,2011—2015年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等居民生活性物流呈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但是相较于生产性物流,生活性物流侧重多批次、小批量、灵活性和个性化,产品缺乏创新且更新速度慢,未能有效满足新增的市场需求,影响了企业的利润。[6]

3 我国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原因

导致我国物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物流企业附加值不高,整体服务能力较低: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规模,绝大部分只能提供物流运输、物流存储等基础物流服务,整体服务能力较低。综合物流业中高端航运服务所占的比重较小,同国际先进物流服务水平相比差距仍比较大。而从经济发展趋势角度分析,受人口红利消失因素的影响,制造业的生产及经营成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增加,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反而减弱,故提高物流业发展以促进商品流通十分必要。②政策约束:一方面,税收政策不合理,例如新近推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以及有关附件,不仅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增加了物流业落实风险;另一方面,通行政策约束较大,例如在干线运输中,车辆过桥费用高,超过物流运输总成本的20.0%,且二线及以上城市实行限制货车进城的交通管辖制度,送货车辆必须持有通行证方可进城,而后者办理程序烦琐、难度大且不透明,增加了违规送货现象,还加重城市交通堵塞与大气污染的程度。③运输模式单一且欠缺规模,物流费用总额高:2015年,我国物流总费用GDP占社会经济GDP的15.0%,高出全球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物流费用总额高主要体现在综合运输费用以及仓储保管费用两个方面,我国单位商品与商品总量运输时间与在仓时间同发达国家相比均比较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没有形成系统、关联的规模化运输,导致物流末端成本增加。④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企业中已实现信息化或者部分信息化的只有39.0%,全面信息化仅为10.0%,物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仍比较低,影响了物流企业上、下游的信息交流。⑤物流业人才匮乏: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从业人员市场需求量增加,但是物流企业转型突破过程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表现在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软件系统开发、信息化研究、高级物流人才等技术性高素质人才缺乏,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低,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4 物流供给侧改革的思路

4.1 抓住机遇,推动物流供给侧改革发展

4.1.1 抓住政策鼓励机遇,创新发展

创新是当前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之一,因此物流供给侧改革应抓住供给侧改革政策鼓励以及当前物流产业因服务落后而面临淘汰挑战的机遇,树立创新理念,发挥创新精神,积极开发各种具有潜能、提供新型服务的创新领域,开拓市场。例如农场品物流、制造业精益物流、应急物流、特种物流、危化品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医药物流、快递服务物流、物流园区等多种优质服务以及具备潜力的领域,创新发展,以优质、创新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物流业服务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企业应树立“百年老店”“精致服务”的观念,抓住机遇,改变物流业传统的低水平规模扩张模式,从内部提升管理水平,保障服务的专业性与高品质,提高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以满足供给端结构性改革带来新的需求。

4.1.2 抓住机遇,积极建设智慧物流

抓住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行业等快速发展的机遇,整合各项资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扩宽筹资渠道,增强企业技术即资金实力,加快建设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改变当前我国物流业小、散、乱,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的局面,物流企业准确定位,以建设高端物流企业为目标,转变“卖产品”经营理念为“买品牌”“卖标准”理念。

4.2 积极建设高端物流服务,提升物流总体服务质量

4.2.1 转变服务理念,树立客户至上与积极创新的服务理念

第一,企业管理层人员需积极参与行业相关高峰论坛,争取到标杆企业进行考察,了解现代高端物流运作模式,并聘请专业顾问进行相关指导,打破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及经营观念的束缚,正确理解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营销、知识管理、精益管理、个性化服务等先进管理理念及技术。企业需真正意识到创新服务是物流企业在供给侧改革形势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第二,拓宽人才招聘渠道,除了常规的校园招聘、猎头公司、人才市场等传统渠道之外,可利用微招聘、网络招聘等方式吸纳人才,还可以同高校建立定向培养、教学实习、扶持创业、就业实习、推荐就业等长期合作,从而为企业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与管理型人才,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创办企业大学,根据企业需要培养营销、信息化建设、运输、仓储、供应链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通过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质量。第三,企业需以领导垂范,制定合理、明确、规范、具有一定激励性的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全员整体服务意识与综合素质。

4.2.2 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需结合行业特点、市场规律等综合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例如优化核心企业的纵向供应链、跨区域企业网络化合作、多式联运等途径优化物流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增加有效供给。此外除了积极调整改进供应链重要产业,还应积极发展外包物流、第三方物流、“互联网+”等其他先进现代物流模式,并立足于全国物流发展现状,合理规划物流发展网络,统筹公路、水路、铁路以及航空等各运输模式,构建联动联运模式,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建立便捷、高效、高质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以促进物流成本的降低。

4.3 提高“互联网+”高效信息化物流平台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

4.3.1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推动物流资源的整合

物流企业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加强同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开发建立大数据平台,并由政府掌握,企业积极参与和配合,构建“互联网+”高效信息化物流云数据,建立全网采购、监督与调控的物流服务模式,进而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建设大数据运行分析系统,客户可利用客户端在线联网,展开互动融合等交流,实现物流运输的无缝对接,使物流运作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为物流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共享、物流装备、金融支付以及技术创新提供新型的驱动引擎,获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供需关系数据,提高物流仓储及运输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以及运作效率,减少资源调配错误或不合理导致无效运行现象,进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4.3.2 创新物流装备产业技术,为物流供给侧改革提供基础支持

产业联动机制是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其合作主体是各企业,合作导向为市场需求与变化规律,并结合生产与研究理论,探索企业发展新的定位、功能、标准以及规模,建立企业之间、企业同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促进资源的整合优化,保障合作各方在市场中的优势。产业联动遵循平等自愿、联合开发、面向市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产学研各方密切合作的创新团队,将产业技术、装备、优势资源等有效集中并进行优化整合,建立政策、产业经济以及物流装备咨询平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同时积极创新产业形态、商业模式以及技术路径,促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并充分发挥智慧物流的优势。

5 物流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不仅提供生产性服务,也提供生活性服务,在其他产业物流服务中属于供给方,因此实施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物流的两端分别是供给和需求,是保持市场经济要素供需基本平衡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需求短缺,主要集中于计划经济时代,表现为企业侧重“小而全”或者“大而全”,很少采取物流外包,导致物流业吃不饱;二是有效供给以及市场有效需求均不足的情况,主要集中在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发展较低、金融危机爆发时期;三是物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即我国物流业现状,物流个性化服务需求以及物流外包占比均不断增长,物流业朝智能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向推进,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物流业自身并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物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了各类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因此物流供给侧改革对促进我国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从经济宏观角度看,物流供给侧改革推动物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保障市场供需平衡。要促进商品的流通,保证市场供需平衡,关键是要减少商品流通的环节,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物流业的支持,因此确保物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具有必要性。另一方面,从经济微观角度看,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升高,但产品附加值较低,极大地影响了供给侧健康发展,部分企业某方面成本甚至高出发达国家与地区,例如我国高速公路过桥费、通行费等。而且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附加值不高的缺陷,受到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明显增加,物流成本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在市场需求变化的形势下,就会出现产能过剩、销售能力下降,但是成本仍旧不断提高的局面,进一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产品附加值,而我国当前物流业存在整体服务能力较低的现象,影响了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当前的重要任务是积极探索提高物流企业整体服务能力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供给侧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综合以上两点,物流供给侧改革对促进国民经济全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结 论

总之,在供给侧改革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下,推动物流供给侧改革对促进国民经济全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物流企业应抓住机遇,转变生产经营理念,积极创新,提高运作效率与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结合联动机制建立高端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信息化物流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详森.供给侧改革:物流发展新动力[J].中国储运网,2016(2):30-33.

[2]孙慧芳.供给侧改革政策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策略[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44-47.

[3]何黎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物流业发展新动能[J].中国流通经济,2016(6):5-9.

[4]韩宏.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培育物流发展新动能[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6(5):42-44.

[5]董鹏,胡培新,季伟.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J].党政干部论坛,2016(4):33-35.

[6]王玉刚.怡亚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典范[J].中国经济信息,2015(23):74-75.

猜你喜欢
供给侧物流改革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改革之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