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方言对秦汉文化的继承

2016-11-28 13:31张平
文教资料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天水

张平

摘    要: 天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天水方言是一种较特殊的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特殊载体,它记载了此地的文化历史。本文就天水方言词汇对秦汉文化的继承作探讨分析。

关键词: 天水    天水方言    秦汉文化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东与陕西关中地区毗邻,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天水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陇中片,按地域划分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北方言中甘肃方言的一种。方言俗称地方话,指通行于一定地域的区域性语言,是某个地域生活的社会集团对共同语使用的变体,记载了此地域的历史文化渊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人们对一个方言的直观感受往往是方言词汇,方言词汇由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和地道的方言词构成,基本词汇与汉语言普通话类似,一般词汇多体现在语音不同,差异最大的是表现百姓日常生活、婚丧嫁娶、饮食穿戴、民俗人情等方面的方言词。

一、天水的历史渊源

甘肃天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伏羲就生活在今天水一代,天水有卦台山、伏羲庙、风沟、风谷、人宗庙会等。在古代传说中,伏羲与甘肃天水地区有密切联系,了解伏羲神话的文化有助于了解天水地区的远古文化。晋皇普谧《帝王世纪》中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遂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覆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据说伏羲在母腹中十二年,为一纪,故其诞生地被称为“成纪”。

夏商时期,天水地区被泛称为西戎居地,主要居住氐羌(戎族的组成部分)部落,同时还有华夏、东夷的一些部落。在商代之后,文献记载的为氐羌,氐族处于今甘肃较东部,多以农耕为生。羌族偏西所居。商朝后期,秦人胥轩的儿子奉命率族军驻守“西垂”(今陕西宝鸡),监视周国和防御戎狄。周文王、周夷王、周孝王、周宣王时期,今天水地区发生多次战事,权利与管辖也因当权者的利益多次更迭。后秦国统一了“西垂”地区。80年代初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毛家坪周代秦文化遗存和墓葬出土文物,体现出夏商周三代时期,秦国是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优势权利体系。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率军攻打邽城(今天水市北)、冀戎(今天水甘谷县)得胜,设上邽县、冀县,此为天水地区正式置县之始。经过秦穆公、秦昭王、秦襄王的数年战事,天水地区绝大多数地域归于秦国版图。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放马滩出土的战国秦简、上邽县地图等,成为证明古代天水地区在秦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天水方言词汇的渊源

天水接壤陕西,秦朝之后一千余年时间里,陕西关中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天水虽然处于这个文化中心的边缘,但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与外族通商、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其方言词汇吸收了关中语言词汇,比如天水方言至今保留的与关中方言相同的词汇,如:先人、咥、霍闪、白雨等词汇。

《史记·秦本纪》:“孝王曰:‘昔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此乃秦人称“秦”之始。

近年学术界的秦文化研究中衍生出“秦早期文化”,是指秦人在陇右天水地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在时间上,起始于秦人入居陇右,下至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迁都雍城前。空间上,它分布于陇右天水。从文化的起源和主要分布地域而言,秦早期文化也可称为天水秦文化。

三、天水方言对秦汉文化的继承

先人,《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天水方言中称已经去世的祖先或父母为“先人”,比如某人做事不肖,天水方言骂他“亏先人”,就是说此人所作所为对不起他的父母和祖先。天水大年初三上午一般习俗是给“先人”上坟,这里的“先人”指所有亡故的祖先。

玷,本意为玉上的斑点。《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后汉书·陈蕃传》“正身无玷,死心社稷。”玷缺,在天水方言中属于将古汉语的“玷”与“缺”组成同义复合词使用,比喻人的毛病、缺点、缺陷等。例如;“这个人学识很好,就是有点玷缺,脾气太怪。”

悖,古汉语中糊涂、昏聩的意思。《战国策·楚策四》:“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天水方言在“悖”字后加“善”字,“悖善”在天水方言中指某人跟正常人不同,糊涂且让人难以理解。例如:“这娃娃是个悖善。”[1]

端死,天水方言读“遄死”为端死,意为诅咒人快点死。《诗经.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毛《传》释:遄,速也。《说文.立部》释:端,直也。天水方言读“遄”为“端”,可作为“遄”字古音为“端”之证,这个古词语即说明天水方言对秦文化继承,也说明这个词语在诗经时代已是民间口头语。天水方言中骂小孩子时会说:“碎端死的载。”咒骂这小孩子快点死。

碎,小的意思。天水方言把“小”读“碎”,例如“碎娃”、“碎怂”、“碎碗”、“碎房”等,就是“小孩”、“小坏蛋”、“小碗”、“小房子”的意思。碎本字当作“嘒”。《说文·口部》曰:“嘒,小声也,从口,彗声。”《诗经·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诗传》释:“嘒嘒,小声也。”《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也是说一群小星星。天水方言把小读作“碎”,从训诂学上说,渊源颇为深远,我们在此不做深层探讨,罗列典籍皆为力争天水方言词汇对秦文化的体现。

发明或拂明,天水方言中天快要亮的意思。《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发明”在古代也称“明发”,《说文·弓部》曰:“发,射发也。”意为开始,故“发明”意为天开始亮。天水话如:“发明的一阵,天下起了大雨。”意思就是天快要亮的时候,下起了大雨。

苫,用某物遮盖某物。《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君”。古“被”字同“披”。天水方言中,把什么东西苫上,意为“盖上”,一般指把晾晒且不便搬动的东西盖上,例如:雨来了,赶紧把鱼盆苫上。”另外,在天水丧葬中,也有“苫脸纸”,意思是在去世的人脸上盖上一张纸,这在民俗相关论文探讨,此处不做详述。

方,也叫“老房子”,天水方言中称呼生前预备好的棺材,也有叫“寿材”、“寿器”的。老年人生前准备好下葬时穿的衣服,叫“老衣”或“寿衣”。从丧葬中的“寿”字,体现出人们希望现世长寿。“寿器”一词渊源悠长,《后汉书·孝崇匽皇后纪》中:“敛以东园画梓寿器”,注释曰:称寿器者,欲其长久也。犹如寿堂、寿宫、寿陵之类也。

淹缠,天水方言指在某事或某地纠缠了一段时间。比如:“算淹缠了,载死皮欠人钱不还,直接告法院处理!”意思是“不要再纠缠了,这个人脸皮太厚,欠钱不还,直接去法院告他。”淹缠的“淹”字本字当为“奄”,《尔雅·释诂》曰:“淹、留,久也”。《楚辞·离骚》有文:“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云;“吾子淹久于敝邑。”这两处的“淹”都是假借字,本字是“奄”字。

霡霂(maimu都读四声),霡霂雨,就是毛毛雨,天水方言的读音也是毛毛雨。《诗经·小雅·信南山》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毛《传》曰:“小雨曰霡霂。”

懆心,懆劳。天水方言意思为对某人或某事不放心而忧愁,比如:“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载不要懆劳娃娃了!”《诗经·陈风·月出》曰:“月出照兮,佼人僚兮;舒夭绍兮,劳心懆兮。”

劳心懆兮的意思是本来忧愁的心更加忧愁了。《说文·心部》:懆,心不安也。天水方言的“懆劳”属于同义复词,“懆”为“操”的同音通用字,通常也说操心。

参考文献:

[1]孔详馥,青海汉语方言词汇来源浅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2

基金项目:天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2060404。

项目名称:天水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联系研究。

猜你喜欢
天水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回顾党在天水的百年伟大征程 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天水站持续开展水土流失试验观测成果丰硕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天水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