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1-28 14:16徐丹朱光
文教资料 2016年22期
关键词:岗前培训高校教师问题

徐丹+朱光

摘    要: 高校教师入职培训是对即将从事教学、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的培训,是国家为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认定高校教师师资合格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从高校教师入职培训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入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完善高校教师入职培训工作。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岗前培训    问题    对策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地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优秀的教师,而优秀的教师是需要后天打磨的,所以对于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青年教师进入高校的入口关抓起.。因此入职前的培训尤为重要,它是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教师由“新手型”向“胜任型”转变的前提。

一、高校教师入职培训的必要性

做任何工作都是需要有充分准备的,要成为合格优秀的教师必须在上岗前参加岗前培训,这是新教师成长为合格人民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如此才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了解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原理,掌握现代教育的技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过渡。

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来源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的硕士或者博士,这些青年人很多都是一直在校的学生,不具有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所以必须通过入职前的培训让他们顺利地把自身的角色过渡到教师这一专业化的职业中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专业化,就是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即将任教的学科的专业知识;二方面是技能的专业化,即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懂得如何“教”。教学是有技能的,很多人在自己所学领域研究能力非常强,可是不会教书,即不懂得教学的艺术。所以要求老师不仅有识,还要有教,懂得运用教学技能和其他有用的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指导自己的教学。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在步入教师职业之前已经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学历层次高,但缺乏教学理论和技能。因此,入职前的培训是加快高校年轻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能够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自己角色的新变化,由“学”向“教”过渡。

(二)入职前培训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并与世界接轨,新兴科的学科与交叉的科学增多,对于教师的要求随机增高了。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多能型全面性的教师。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改革成功关键的所在环节。因此进行入职前的培训,提高新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入职前培训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需要。

教育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百年大计,一丝一毫不得马虎。教师要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必须要有对其任职资格的一种肯定。国家从1997年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对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培训的对象和条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另外,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条件之一的,就是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师职业道德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等与职业相关的课程。因此,入职前培训作为对高等学校新教师任职前的一种特定职业培训方式应该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

二、高校教师入职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高校教师入职培训工作,成绩是肯定的,一般高校都比较重视。很多高校利用假期进行为期一两个月的培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年轻的新老师授课,所讲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等课程,课程授完之后,会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还有的高校在课程结束之后会安排新进教师试讲,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新进教师要想带课,必须在培训结束以后。所以入职培训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的质量发挥极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应看到,高校教师入职前培训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

(一)教师培训目的上的功利性。

目前有很多高校还对培训工作从思想上重视不够,大部分人认为参加培训就是为了考试通过拿到合格证书,不仅青年教师是这样,某些学校主管部门也是这样的思想,导致培训带有形式化,功利化的色彩。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学员对所学的内容难于全面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内容庞杂,在几天的时间内要完成《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学》四门主要课程教学,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只能把一些重要的内容罗列出来,很难展开讲解,也考虑不到学员是否理解及掌握。对于学员来说很难把握精髓,只记其表、不知其理,更不懂得如何灵活合理地运用。而且所讲全是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内容,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缺乏活力。

(二)培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培训内容一直都是上述四门基本课程,十几年来未有变化。可是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内容已经陈旧,甚至不合时宜,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缺乏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在培训形式上,所有新进人员一起进行统一培训,不顾专业差别、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差别,也不顾及岗位差别,搞辅导党团工作的或搞教学科研的及搞行政后勤或统统都是“一刀切”,也不顾及学习和工作经历差异,不管有没有工作经历都一律“一视同仁”。在培训方法上,授课教师基本采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和“满堂灌”,一门课程一讲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底下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种陈旧老套的培训形式使很多新进的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形成先入为主的教学观,以为大学老师都是这样讲课,直接导致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如此循环下去,肯定会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培训的考核机制不完善,无法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培训需要一个既能反映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衡量教学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机制。然而,一直以来,入职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四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几乎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且考试内容并没有与实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形式与题型基本没有大的改革,答题主要是凭机械记忆。这不但制约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还助长了学员轻视培训的心理。老师讲课讲重点,学员就划重点,课后学员背重点,考试的时候考重点。不必认真听讲,更不必深入思考,不利于学员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背离了培训初衷。这种以简单的理论考核来衡量新教师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能力的考核方式不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还对岗前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负面效应。

三、改进高校教师入职培训的对策

(一)改进思想观念,提高对入职培训的认识,增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改进高校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或者高校对入职培训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技能的提高主要在以后的授课实践中,岗前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和过程,可有可无。这种思想上的轻视,负面影响非常大,一年一年传下来,形成恶性循环。新进教师要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不是容易的,应具备更高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入职培训对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是有积极效果的。只有思想上真正的重视起来,才能在培训中学有所得。此外,学校相关的部门和主管单位必须正确认识岗前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从“有利于新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的高度认识这项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在组织过程中要明确工作职责。

(二)积极改善入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近几年国内高校新进教师一般都是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还有很多是从国外大学留学回来,他们学历高、眼界宽、个性强。所以培训老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这些年轻人的认可,是很需要下一番工夫的。这就要求高校主管部门及培训教师积极改善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激发新教师的学习兴趣。目前高校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应该尽快得到改善,培训内容可以安排一些实践项目,可以组织新教师观摩和训练,增强培训内容的参与性、实践性。例如对同一个内容,可以让新老师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讲授,在比较中让他们体会教学效果,由此启发学员思考,这样比纯粹理论授课效果好得多。

(三)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高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首先应严格筛选培训教师。培训教师作为“教师之师”应该有更高的学识和修养,而且应该随着时代变化和发展,不断更新其知识领域,不断提高授课技能。其次应该对培训学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配备班主任和班长,实行每节课点名制,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最后应该严格考试制度,考试形式多样化,全方位测试新教师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人民教育,2004(19).

[2]海择.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述评.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3]张贵新.深化高师改革,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4]杨忠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5).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毕水竹.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形式.继续教育,2002,16(2).

猜你喜欢
岗前培训高校教师问题
综合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化模式实践
中美初任警察岗前培训比较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严把本科教学关增强青年教师教学队伍建设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