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2016-11-28 14:37王正春邵良
文教资料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新常态区域

王正春+邵良

摘    要: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紧密联系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门类的特殊规律。在当前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探究“新常态”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变化,对促进区域中等职业学校把握办学方向,理清发展之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新常态    区域    中等职业教育    三大转变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紧密联系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门类的特殊规律[1],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更多地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相城中专),作为苏州市相城区内唯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

一、发展观:从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

(一)政府加大投入,职业教育“后发崛起”。2001年,原吴县市拆分为相城区和吴中区,而当时所有职业教育资源全部集中在吴中区,为了填补相城区无职业教育的空白,相城中专抓住撤市建区和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开始从原先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向职业教育的转型。

学校一方面争取政府加大投入,扩大办学规模。另一方面强化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2009年,政府一次性投入3亿元异地建设了新校,新校占地205亩,一期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高标准配备了75个实验实训室。在硬件投入和专业建设双轮驱动下,短短数年,相城中专便实现了2008年创建为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创建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三大步跨越式发展。2014年,政府再投入1.5亿元,实施校园二期扩建工程。至此,相城区的职业教育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高速发展之路,破茧成蝶,华丽转身。

(二)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推进专业品牌建设,提升办学层次。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高低是这所学校的专业品牌影响力。学校强抓专业内涵建设,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大力实施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先后创建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为进一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创建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五年一贯制大专办学点,会计、数控技术、软件技术专业招收五年制大专生。同时,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积极扩大“3+3”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专业品牌的建设,多种办学模式并举,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和吸引力。2.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力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大力推行课程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坚持“手脑并重”,推行“做中学、做中教”,努力把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教学等先进的理念引入教学,着力构建“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各系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开发项目课程和精品课程。学校加强“2.5+0.5”、“4.5+0.5”学制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同时以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了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实验室、未来教室、慕课教室等数字化教学场所和设施,率先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慕课(MOOC)课程的开发,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结构观:从简单对接向深度融合转变

(一)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发新专业和拓展专业方向。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相城区域以通信设备、化学纤维、电气机械、金属制品为主导产业,重点开发漕湖产业园、中国汽车零部件(苏州)产业基地、望亭国际物流园、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特色载体。相城中专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设置专业。根据区域制造业集聚发展这一情况,设置与之相配套的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根据相城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众多,对会计从业人员大量需求的现状,开设会计专业,并逐年扩大招生,做大做强;根据区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中国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等旅游景点,以及白金汉爵、苏州阳澄湖维景国际度假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和近150家宾馆、酒店集聚的情况,设置了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专业;根据有普洛斯物流、越海物流、盛丰物流等大型物流集团落户的“省规划重点物流基地”望亭国际物流园,设置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等。

“十二五”期间,相城区抢抓高铁新城和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两大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为途径,以整合、创新为手段,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强产业化水平和配套能力,提高相城区开放型经济比重,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新城区建设。面对新形势,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瞄准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岗位变化的趋势,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开发新专业和拓展专业方向。根据相城区打造苏州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销售集聚区,当前已有50个汽车品牌落户的“相城国际汽车城”,学校增设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并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上拓展了汽车营销专业方向;根据华东地区最大的珠宝交易市场“中国珍珠宝石城”,开发了淡水珍珠加工与营销专业,该专业获得了苏州市优秀新专业;根据荣膺“中国东部家具商贸之都”美誉的年成交额达120亿元的“江苏蠡口国际家具城”,拓展了高端家具营销的专业方向;根据电气运行与控制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招生和就业不景气的现状,逐步实现向强电方向、焊接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方向转型。同时,依据区域市场需求,增设工业生产和安全管理专业和宠物养护和疫病防治专业。

(二)多元对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元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相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对接,促进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深度融合。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界定的各专业相应岗位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构建了相应课程,同时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各岗位的技能要求、相关知识确定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并以工作任务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贴近岗位工作实际,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任务引领型、项目化专业课程[3]。

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技术研发,积极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攻关等服务,并根据企业的需求积极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学校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计划,量身定制全套课程并实施培训,实现学校培训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同步。学校还为企业预备员工进行岗前及岗后培训,使企业降低培训成本,并积极为企业进行员工技能等级培训及技能等级鉴定。

三、动力观: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学校秉承“依托产业办职教,办好职教助产业”的办学理念,走“与相城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深化产学结合,与产业行业企业密切互动。学校积极主动寻求资源,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提高合作质量,努力做到贴近行业办职教,贴近企业谋合作,贴近市场办专业,把职业、行业、企业的生产要素和核心岗位技能引入教学中。在近200家的校企合作单位中,与3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了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工学结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多元化合作方式。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无缝对接,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实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

(二)实施“四大”工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同样,撬动学校发展的支点就是教师。在学校完成高标准硬件投入的基础上,教师发展成了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新引擎”,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提出了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五高”教师队伍目标,着力打造一支精教育、懂经营、擅管理的教师团队,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学历提升工程、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工程、“名师特聘”工程和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工程。

(三)创新管理方式,彰显管理特色。1.文化育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致力于建立师生共同的发展愿景,文化育人、文化化人。学校以“仁者爱人”作为核心文化,倡导诚信、担当、求精、创新。引导学生立“仁者”志,播“仁者”种;踏出校门,做“仁者”事,结“仁者”果。让学生在中职阶段先种下“仁者爱人”的基因,为将来全面发展成长为真正的“仁者”奠定人格基石。学校用“‘学一项技能、谋一份职业,干一番事业的校训、‘仁爱善良,正直有为的校风、‘爱生奉献,因材施教的教风、‘博学善思,精技笃行的学风”引领着学生,用“学生天生都有才,未来一定能成才”“骏马是跑出来的,大师是练出来的”“以良好品德赢得尊重,以过硬技能赢得岗位”的励志语激励着学生。2.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生活。学校推行班级轮流值周制度、“养成教育周”活动、课间跑操激发活力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养成中职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学校创新开展了晚自习社团兴趣班活动,自主开发了社团兴趣班网上报名系统,开设了“经易求精”社团、动漫制作、烹饪传承、乒乓球俱乐部、梦圆空竹等20多门社团活动项目,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增长了个人才艺,增进了身心健康,增益了审美情操。3.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凸显管理特色。学校大力弘扬“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的德育主旋律,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由卫生部、纪检部、礼仪部、策划部、志愿者部、勤工俭学部六个部组成,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龙斌.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5(8):34.

[2]鲁昕.职业教育要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N].光明日报,2015-2-3(1).

[3]王正春.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对接区域市场需求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c):7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区域中职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有效对接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b/2013/03/006)、苏州市职教学会2015年立项课题《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下区域中职教育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jlx201528)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新常态区域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