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

2016-11-29 09:31陈绍梅保山市文化馆云南保山678000
人间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明

陈绍梅(保山市文化馆,云南 保山 678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

陈绍梅
(保山市文化馆,云南 保山678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开发和利用,既是我们观察和研究古代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的发展,也不无借鉴意义。站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更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大投入,健全机制,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大繁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代生活;开发利用

一、充分认识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嬗变中,文明以多种形式存续和发展,延绵至今,底蕴深厚,同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相始相随。正是文明薪火的代代相传,才有人类道统的生生不息,才有如今世界的纷纷姿彩。但遍观历史,我们也看到,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对文明传承的破坏与毁损。文明是坚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道统延绵不绝,足见其坚;文明是羸弱的,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甚至一些偶然因素都可能导致文明的消亡,足见其羸。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实践活动和成果。保护、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对古代先贤及广大人民智慧结晶、劳动创造的价值尊重,也是传承文化、绵延文明的必然要求。保护、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助于探究和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嬗变,也是对文化资源多样性的一种保护,对现代生活不无裨益。

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的社会土壤遭到破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文化根植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多是同当时的社会方式和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如婚娶文化、牌坊文化、曲艺文化等。而社会并非一成不变,生产力的发展将直接推动社会结构和方式的改变,从而作用于根植于其上的文化。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结构同传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小农经济和乡土社会向更为先进的工业经济和城镇社会发展,同过去社会生活所相适应的文化必然面临选择和淘汰,如一些反应过去生活方式的牌坊文化、民族歌舞等,失去了原有的存在基础,面临消亡危机;另一方面,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科技和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日益突出,一些传统文化遗产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被鄙夷和抛弃,外国的月亮就是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现代营销手段。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到“文化工业”这个词。他认为,在文化工业时代,文艺创作因为资本和市场的驱动,从满足自我精神需求的高雅艺术向满足市场大众需求的通俗文化发生转变。尽管他对文化工业并不赞同,但也直承,在工业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对于文化产业存续的关键作用。事实上,之所以当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不显,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其所根植的传统文化土壤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也同其缺乏现代的市场营销手段有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忽视了同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当前文化繁荣、资讯发达的信息社会,人们面临着多样化的文化选择,在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有效地结合需求调研,并进行合理的市场营销;而一味作阳春白雪,高谈“酒香不怕巷子深”,就只能在小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消亡。

(三)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一方面,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由于自身的内容和特质缺乏经济价值和营销特点,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下必然会逐渐边缘化,甚至消亡。但出于文明传承、研究需要和文化多样性的考虑,又不得不加以保护,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介入,否则难以聚集足够的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投入和支持也能够发挥导向作用,通过政策杠杆来引导资本流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活力。但问题是,在当前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种投入大、见效微的项目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量化收入,自然也就难以得到地方政府和官员的重视和支持。

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

(一)健全机制,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行政机构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立法部门和职能部门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建设工作,根据时代变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并通过开展优秀非遗保护工程项目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完善当前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加强理论研讨和交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非遗资源掌握者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壮大传承队伍,鼓励有志青年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能学习中去,避免人才断代导致的文化消亡。

(二)挖掘内涵,找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市场的契合点。

如前所述,文化具有时代性,一定的文化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时期。但文化也具备跨时空的力量,如中国跨越千年绵延不绝的儒家文化就传承至今。关键在于,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做出相应的改变。投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是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内涵,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当前社会文化生活的契合点。同时,要延请市场营销专家通过合理的市场调研和文化产品分析,找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并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迅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可以借助开展特色旅游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旅游资源有机捆绑,在带动旅客流量和旅游收入的同时,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和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也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定制和营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精准定位营销。

四、结语

“诗书继世长”,文化的传承能够跳出人类生老病死的窠臼,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生生不息。面对前辈先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去粗存精,将具有丰富科研、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并在新时期赋予它新的生命,让文化血液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奔流不息,永远传承下去。

[1]李诗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生存的新挑战[J].大众文艺,2015,01:3-4.

[2]王晔.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钦”的本体研究与现代传承[J].音乐创作,2015,06:141-142.

[3]陈楚桥,张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复州皮影戏为例[J].今传媒,2016,02:146-147.

G122

A

1671-864X(2016)05-0274-01

陈绍梅(1974-),女,汉族,云南保山市人,群文馆员,本科。单位:云南省保山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文明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请文明演绎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漫说文明
Tough Nut to Crack
对不文明说“不”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