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良写意花鸟画《灌木集禽图》

2016-11-29 04:02李肖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禽鸟文人画花鸟画

李肖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浅析林良写意花鸟画《灌木集禽图》

李肖杰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摘要:明代林良是著名的宫廷花鸟画家,其作品以水墨为主淡彩渲染为辅,成为写意花鸟的开创者,改变了历史以来以工细为主的花鸟画绘画形式,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诗人顾清曾在诗中写到“林良花鸟今代奇,水墨到处去皆天机”可以看出其对林良花鸟画有着很高的评价。林良花鸟画取材新颖摒弃了宋宫廷画中的“华贵细腻,色彩绚丽”,而继承了徐熙的文人画的绘画风格,作品《灌木集禽图》是其写意花鸟的代表作。其中描绘了飞、鸣、饮、啄等不同姿态的禽鸟,更以水墨分明的层次表现禽鸟毛茸茸的质感,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展开了新的一页,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开端,也为以后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花鸟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花鸟画;林良;文人画;禽鸟

花鸟画从六朝时期已趋于独立,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等,至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五代时期是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分为以黄筌和徐熙为主的两种不同风格,“黄家富贵,徐熙野逸”[1]正是由此而来。黄筌的花鸟画不仅画法工细切设色浓丽,凸显出宫廷绘画的贵气。徐熙则开创了“没骨”画法,以水墨为主,略施丹粉。而明代画家林良正是在继承发展了徐熙花鸟画绘画的基础上开创了水墨写意花鸟的新风,其绘画摒弃了宫廷中的奇花异石,以表现大自然中常见的飞禽为主,从他传世的写意花鸟作品来看,其写意花鸟画既有宋徽宗赵佶和牧溪的影响,又有原人作品的遗韵。描绘其安逸的生活状态,从而表达出作者内心所归[2]。

一、关于《灌木集禽图》

《灌木集禽图》是林良写意花鸟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作品宽三十四厘米、长一千二百一十一点二厘米,是其花鸟画中的巨构,画面中描写了苍生竹树、灌木丛林,描绘了七十多只大小各异、种类不同的禽鸟栖息[3]。其中有麻雀、白头、喜鹊、鹌鹑、燕子、大雁、翠鸟、鹦鹉等百种鸟禽,画面生动活泼极尽姿态,凌空飞翔、飞鸣寻侣、欲飞未飞,还有相互嬉闹噪声满纸。作品中鸟的画法也尤为独具匠心,作品中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作者以极强的造型能力描绘树木纵横交错却杂而不乱,以不同的书法表现方式和笔墨描绘草丛、灌木等。画家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来区分远近,表现空间距离,起到相互映衬的效果。作品主要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生动的描绘草丛间群鸟聚集的景象,是其传世作品中的经典范本。

二、《灌木集禽图》艺术特色

(一)构图。

作品以长卷式构图和散点透视的形式去呈现群鸟在草丛中嬉闹的场景,达到了移步换景,让观者如同身临其境。这是中国传统画中的一种常用也非常重要的构图形式。此作品虽场景较大,但画家掌握的却恰到好处,鸟禽姿态各异,无一雷同,禽鸟间相互之间前呼后应,有聚有散分布在画面上。画面中有翠竹、树枝、芦笛穿插有致,其势通过了植物的穿插去表现。小鸟的藏露、动静、疏密安排得井井有条,表现了繁而不乱、密而不塞,自然生态之趣盎然,也说明了作者有扎实的写实功力。

(二)笔墨。

作品的表现植物多以草书笔法入画表现植物在自然风吹动下的状态自然,山石则用大斧劈,空中用淡漠渲染表现空间的深度。元代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4]以后,以书法笔法入画院体花鸟,林良可为第一人。《图画宝鉴续编》记载,林良“其放笔做水墨禽鸟树木,遒劲如草书”。其鸟的画法更独具匠心,鸟的羽毛不用细笔描,而用饱含水墨的阔笔点刷,在细节处以线条勾勒和彩墨渲染。用笔虽简单,但在造型上却生动逼真,从而达到了简中见精。在描绘松枝中更见笔力,每一组都能体现从浓到淡、从湿到干的变化。松枝表现的聚散更体现了中国画中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一传统国画表现方式。画面中芦笛落笔潇洒,苍劲有力,也表现出书法用笔在写意花鸟中的重要作用,更具书法的韵味。

(三)着色。

据历史记载林良的作品有两只不同风格,一种着色轻巧,笔法精工、富丽,具有装饰性的工笔重彩。而另一种以水墨写意为主,间以赭石和花青,在继承院体画法上新的画法。水墨画笔墨婉转有顿挫之势,改变了南宋院体画艳俗的弊端,在作品风格上有了新的转变。《灌木集禽图》就是其水墨写意的代表作品,以花青和赭石为辅着色不仅仅给画面赋予了色彩,让画面更加活泼生动和鲜活,更突出写意花鸟的水墨的淡雅。花青、赭石的点缀和水墨淡彩的表现方式更符合画面需求,表现一种自由平淡的自然状态及其内心所向。

(四)艺术价值。

在花鸟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写意花鸟画画家,文同以重墨表现叶子正面以淡墨表现叶子反面、孙隆的没骨法、金农以淡墨点写梅花、齐白石水墨画虾等,而林良是第一个以粗笔写意来概括禽鸟羽毛结构,将叶处理成点、将干处理成线,强化基本特征,效果突出,从而创造出新的笔墨结构。对于传统花鸟画来说有开拓性的意义,在宋元写意花鸟画中没有出现像林良用水墨表现禽鸟的画家,林良的出现给我们以新的花鸟画表现形式,是一个成熟的全景形式,林良水墨粗笔写意对后世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三、结语

在我国花鸟画史上,林良是一位继往开来,具有卓越成就的画家。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写意花鸟画的形式,他的作品奔放中不失精细,保持着院体风的法度。其传世作品《灌木集禽图》为我们后代学习写意花鸟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对我们研习花鸟画大有裨益。其作品虽保留着工整富丽院体画的遗风,缺少含蓄的韵味,未达到完美,但这些并不能改变也动摇不了其作为先驱者的业绩和对发鸟画发展深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阴澍雨. 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11年

[3]荣宝斋画谱—花鸟明林良[M]. 荣宝斋出版社, 1995年10月版

[4]李苦禅.李苦禅讲写意画[M].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4年1月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17-01

作者简介:李肖杰(1990.7-),女,河南省开封市,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写意花鸟。

猜你喜欢
禽鸟文人画花鸟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白描画禽鸟(十六)
白描画禽鸟(十五)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白描画禽鸟(十三)
工笔花鸟画
白描画禽鸟(六)
当代画家 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