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语境下提升广西公民科学素养的思考

2016-11-29 11:03黄瑞雄张雷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中国梦

黄瑞雄+张雷

摘 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反映着公民个体的素质和创新潜质,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提高广西公民科学素养是实现中国梦、广西梦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广西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精准施策,以不断提升广西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关键词:中国梦;广西梦;公民科学素养

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是强国梦、兴国梦,当前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总量上的体现,同时也是公民科学素养提高的要求。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要实现富民强桂的广西梦,除了要用广西速度建设美丽广西,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同步提升广西的公民科学素养,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和谐发展。同时,实现中国梦和广西梦,提高广西公民科学素养,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之义。

一、科学素质的内涵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生成、生长都蕴含着本质的规律和奥秘,而科学是人类探求规律和未知的认知活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了人类科学知识体系,人类正是有了科学知识,才从愚昧蛮荒状态走上文明轨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中指出:“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普及科学知识,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科学素养的理解和解释有多种,通过综合学者的各种观点,可总结出它包含的要素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运用能力等。科学素养的水平一般从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以及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理解三个维度进行测量。科学素养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所具备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对公民而言,其科学素养水平不能苛求要与科技人员等同,而只要能达到以下要求即可:能将“学院科学”和“生活科学”结合,从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传播到生活常识的具备和精通,从而达到现代社会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纲要》对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层面不同的人,所应具备的科学素质和基本要求做出了指导性的规定,这对有层次、分阶段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提供了指南。

二、广西公民科学素养状况

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别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可是,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仅为6.2%。就广西而言,结果更不理想。

2015年广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4.25%,位居全国第24位。调查结果显示,广西不同群体科学素质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也存在明显的差距,青壮年(18岁~39岁)的比例为6.09%,而老年人(55岁~69岁)的比例几乎为0;男性群体具备的科学素养比例(6.9%)高于女性比例(1.41%);从重点人群来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高(19.62%),城镇劳动者其次(6.33%),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1.06%)。

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公民对科技发展、发明信息关注度较高,尤其是与生活、医疗健康、教育科技等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信息。对生活与健康、学校与教育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92.5%、86.5%。对环境污染及治理的科技发展信息感兴趣的公民比例达到85.3%。

广西公民在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载体上,超过半数是采用互联网媒介。常用腾讯网、新华网等专业门户网站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公民所占比例为70.7%,常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公民所占比例为66.0%,常用微信、微博等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公民所占比例分别为66.2%、39.6%。总的来看,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发展信息的公民所占比例达到了51.5%。

虽然在全社会号召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广西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平衡性。广西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在全国是居于中下水平,由于广西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广西各地市、各人群、各民族等之间科学素养水平存在着差异。尤其是从重点人群指标看,不平衡性尤为突出,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9.62%,而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6%,两者相差18个百分点之多,科学素养水平差异较大。

第二,科普力度乏力。科学素养体现着公民的基本素质,反映着公民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由于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广西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偏低,造成了在科普教育时,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覆盖面有限等不足,再加上科普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往往采取广场式、传单式,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公民往往采取自行上网搜索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而互联网上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得科普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衔接不畅。广西公民科学素养教育面对不同人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现实中往往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不同人群和地区之间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系衔接不畅,加大了教育成本,降低了总体效果。如高校聚集地区没有充分发挥知识和科技的辐射作用,没有和地方社区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高校的博物馆、实验室等现实的科普教育资源没有就地产生教育效应;地方政府的科技园区没有有效和青少年科普教育衔接,致使青少年对本地区科技发展现状不清楚等。

三、提升广西公民科学素养的举措

广西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是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精确施策,统筹协调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具体应采用以下方法途径展开工作。

其一,以点带面,以重点人群为牵引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水平。解决广西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不平衡性问题,一是在地域上要实现科普站点等科普教育网络的覆盖面扩大,要通过科技惠农、关爱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科技馆(博物馆)建设等措施,形成身边就能学科学,身边人就懂科学的良好氛围;二是区分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例如,对青少年,着重培养其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着重不断增强其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对农民和城镇劳动者,则要快速提高其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对科技馆、博物馆等公益科技项目日益重视,目前全国科学技术博物馆已经近千个,其中的硬件配套设施先进性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是科学技术博物馆展品同质性、重复性现象较为严重,原创性和互动性不足,再加上有些讲解员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没有深入了解展品性能和发展趋势,使得科技教育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今后科普设施应采取建管同行、重在水平、提高原创上下工夫,真正发挥科技馆(博物馆)等作为科技教育基地的作用。

其二,紧贴生活,循序渐进推进科普教育。在科学素养教育中,要体现时代性,突出生活性,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要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以发明创造、创新创业等激发全民创新活力,让公民切身感受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国际上通行的了解公民接受科学知识的程度和测量科学素养水平的方法是美国学者米勒的测量法,通过测量可以得知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也可知道科普教育的重点。譬如,在测量中有检测公民对一些基本科学知识认知的判断题:“地心的温度非常高?”“宇宙产生于大爆炸?”“吸烟会导致肺癌?”“光速比声速快?”2016年4月,中宣部、科技部等20个部门制定颁布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国科发政〔2016〕112号),《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基准》共有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基本涵盖公民需要具有的科学精神、需要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具备的能力,每条基准下列出了相应的基准点,对基准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在26个基准考核点中,很多都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了解人体生理知识;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掌握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掌握安全出行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掌握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等等。这种既实用又有科学价值的教育才是科普教育宣传的根本初衷。

其三,精准科普,推进“互联网+

科普”行动。互联网技术为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提供了绝佳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数字博物馆、虚拟仿真软件等可以实现公民的泛在学习,公民可以时时、处处进行科技知识的学习。同时,互联网技术可以和最新的科技发明相结合,如转基因、航天技术、海洋勘探等,使得公民掌握科学知识的速度和时效性大为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今后,广西应做好“互联网+”这篇大文章,实现在科普教育宣传上的后发优势,实现赶超。这就需要在硬件建设、技术应用和教育以及教育资源制作等方面下大气力,运用服务云、科普中国e站等,强化定向推送意识,实现精准科普。

参考文献:

[1]黄瑞雄.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难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黄瑞雄.科学人文主义与科技创新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中国梦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家政女王的“中国梦”
为什么“中国梦”无意挑战美国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梦”
英国公司发布“中国梦”调查报告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