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常态下建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2016-11-29 11:26李明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建筑业新常态人才培养

李明

摘 要:经济新常态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基本环境,作为传统行业的建筑业,在经济下行态势下备受冲击。推进和实现产业现代化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职业院校要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新常态;建筑业;人才培养

2016年高校毕业生为765万,比2015年增加16万,又创历史新高,加上中职毕业生,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的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把增加就业率这一目标放在突出位置。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用人规模较多的传统行业“转冷”,建筑业从前期投资拉动政策的发展高峰期,转到到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建筑人才的需求量发生显著变化。作为培养建筑人才的建筑职业院校,应该因势利导,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与以往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告别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高速增长发展的新阶段。

分析新常态,要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来看。从全球角度来看,世界经济在2008年已经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世界经济处于产业结构重构和重组、摆脱旧增长周期的过程之中;从国内情况看,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9个季度下滑,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下滑,很多旧的平衡、旧的模式和旧的理念正在被打破,呈现出新常态。

二、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的特征

建筑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建筑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国民经济投资的需求,依赖广大业主的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必然要下降,高增长之后的“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结构调整肯定会产生阵痛,作为与国家经济走势变化休戚相关的建筑业的发展,一定要积极地调整、主动地适应。

新常态下建筑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建筑业产值从“十一五”的年均增长22.7%,调整为现在的10% -15%,建筑业依赖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建筑产业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求矛盾尤显突出;二是在产业结构上,经济增长放缓使建筑业自身不断调整和转型,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新型建筑工业化逐步兴起,建筑业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建筑产业要实现现代化;三是在竞争上,市场回归理性,行业无序竞争的状况正在改变,建筑企业将面临诚信与严管新的考验,在转型中寻求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业模式与服务内涵将逐步发生变化;四是在动力上,受劳动力、资源、环境等因素成本上升影响,依赖低成本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才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建筑业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高素质的人才将成为建筑市场上的稀缺资源。

三、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的新机遇和面临的新挑战

建筑业在中高速稳健增长的新常态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又拥有发展的新机遇。从外部整体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一波三折,金融危机后的调整尚未完全完成,但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劲,尤其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外交影响力,以及亚太自贸区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和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仍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所谓“三期叠加”,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去库存”成为2016年各行各业的关键词,部分原本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逐步显现,不少建筑企业受房地产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的影响,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互保联保风险爆发、破产重组的现象较为突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我们带来的改革的红利,四中全会释放了市场的活力,2016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两会热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提及,开启打造2016年最强“双引擎”的大幕,中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的来说,虽然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增速更趋平稳、驱动更为多元、前景更加广阔、市场更具活力。

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时期。深化建筑业改革、加大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力度,都是对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1月明确提出了要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当前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项目管理机制,成为使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决定性因素。传统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已逐步失去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更是世界瞩目的制高点。对建筑产业而言,通过降低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发展空间的手段已经不复存在。唯有通过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形成竞争的新平台,提升竞争力的品质,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企业生产的附加值,以创新为驱动,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完成这些目标需要高素质的建筑人才支撑,这就给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更给建筑职业院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平台。

四、新常态下的建筑院校的人才培养

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从速度向质量转变,将产生大量的高端创新型人才需求。为了给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适应新常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建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1.要适应新常态,人才培养就要固本培元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刚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建筑院校要梳理人才新需求,强化道德素质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高素质建筑人才。建筑业在前期投资拉动政策的发展高峰期,出现了人才培养过急发展、盲目发展的状况,建筑院校扩大招生,其他院校的也纷纷开设建筑专业,重量不重质的培养方式导致许多“假人才”现象的出现。如果没有优秀的办学理念、专业师资、实验设备和实训场所,再好的生源也不能培养出出色的建筑人才,如果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而忽视道德,那么对人才的管理无论多么严谨, 一旦学生信念动摇,思想就会腐坏,终将成为组织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将会为建筑团队甚至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毁坏。

2.要适应新常态,人才培养就要多元融合

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正在进行全面、深刻的调整。经济结构的变革决定产业结构的变革、也决定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高等教育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基础性能强大的优势,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研究出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建筑院校人才培养要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联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大专院校,充分发挥“校地联动”纽带作用,创新思维,通过“订单教育”“校企共建”等形式,打造 “招生、培养、就业” 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校和机关、事业、企业单位服务机制。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要结合各地建筑大省、建筑强市的理念,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匹配,加强适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储备地方建筑产业所需人才,促进人才与产业、技术无缝对接。

3.要适应新常态,人才培养就要创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要重视人才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人才往往是因具有独特性格特质而被发现,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注重对人才特性的了解,并给予才充分发挥空间,这时人才带来的将是良性效应,这种尊重人才特性规律的发展将带来最好的效益成果。建筑院校要打造优秀教育教学团队,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加快教学方法改革步伐,调整理论教学的节奏,不断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建筑专业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同时要通过有效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职业化的思维、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建筑专业学生学到前沿的专业知识,接触到各种类型和层面的工作,进行多岗位锻炼,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建筑院校要为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之间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较高水平的学科、科研、技术带头人带动潜力后备人才共同发展,形成帮带格局,由“封闭式”的人才培养向“开放式”“自由式”转变,从而既多出科技成果,又多出人才。

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建筑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新常态的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季生平.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的思考[J].上海建设科技,2015(5).

[2]张 奕.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新趋势[J].建筑,2015(7).

[3]周 晖,程忠国,鄢维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3):17-19.

猜你喜欢
建筑业新常态人才培养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2018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8万亿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工伤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