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几何作图技能教学对策分析

2016-11-29 12:14左爱萍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技能

左爱萍

摘 要:小学生难掌握几何作图技能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数学教师。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作图原理,重视作图方法的指导方面出发,对小学生难掌握几何作图技能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学生的作图技能。

关键词:几何作图;技能;教学对策

1.重返原点,抓住本质

让学生理解作图原理和与几何作图的相关概念,才能让学生掌握几何作图技能。而在我们的教材中很多概念和定义都是一段段的长文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要善于研究梳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抓住概念和定义的本质进行教学。如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高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此时教师应该抓住高的本质——“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点拨引导。

2.以喻激趣,化难为易

由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空间观念比较差,而几何作图又比较抽象,所以往往看得懂但作不好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以“喻”激趣,借助直观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图的原理。如作平行线时,教学的关键不是记住画的步骤,而是让学生明白直尺和三角尺各自的作用,并正确放置。教学时可以把作平行线时用的直尺看作火车轨道,把三角尺看作火车。对于火车和火车轨道学生有一定的认识——“火车轨道”是固定不动的,“火车”是可以移动的。

3.寻求支点,给予拐杖

在几何作图中,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那相信学生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几何作图技能。如在教学作旋转图形时,直接出示教材中的三角形这样一个面的旋转,学生是很难作出旋转后的图形的。因此在让学生作面的旋转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画线段的旋转。学生会作线段的旋转,三角形这个面的旋转其实就是先作出两条线段的旋转然后连成面就可以了。

4.找准衔接,有效引导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平移教学中,学生只需了解这是一种平移现象,并画出简单的一次或二次平移后的图形。如果缺少老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是很难掌握作图技能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概念找到正确的作图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平移的作图技能。

5.收集错例,以错引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错题是一定会出现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产物。我们除了要用宽容和耐心去对待,更要合理地利用错题,引导学生去分析错误,尽可能使学生少发生类似的错误。如在学生练习画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梯形分别旋转90度后的图形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有些学生作图时没有绕顶点旋转;有些学生作图时没有把两条线段旋转90度;有些学生旋转后线段的长度变换了说格子数错了等。通过这些错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让他们明白出现错误的原因其实就是自己没有真正掌握旋转的特征。原来作图正确的学生经过思考后会更清晰,作图错误的学生自己经历了错误之后再去改正它,这样的学习方法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对学生而言,只有他们真正思考过、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会像种子一样在头脑中生根发芽。

6.提供变式,提升技能

学生在认识了概念和作图方法后, 对于一些变式的作图明显掌握不够。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变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精确、更稳定的概念,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几何作图的技能。变式是用以说明同一个概念的本质特征相同、非本质特征不同的一组实例。

如学生在学习“互相垂直”的概念时,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当改变了直线的方向、位置就会导致学生对标准方向的判断,导致后来在位置或形状有了变化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中找 错、画错高,影响面积的正确计算。其原因就在于学习“互相垂直”这个概念时未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变式材料,学生没能充分理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一本质意义。所以在学生开始学习“互相垂直”时,教师不仅要提供互相垂直的标准式,而且要提供互相垂直的各种变式的图形。

总之,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几何作图技能,在几何作图中,要关注作图中的一些细节,使学生作出的图形准确、规范,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渐发.如何加强小学低年段学生的作图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3(26).

[2]陆庆章.小学生的画图能力应从低年级抓起[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22).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英国技能组织将举办技能展示大会
拼技能,享丰收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