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高中体育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016-11-29 12:26谢爱国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

谢爱国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开始不断地革新。职业高中体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目前实现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方法和途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职业高中必须要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式,促进职业高中体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职业高中体育;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一、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多样的运动技能,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演讲、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外注重学生的实际训练。新的体育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既达到身体健康发展,又要实现“三基”教学目标,因此要做到:首先,教师要能合理有效地分析每个学期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一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保证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并经常进行实际锻炼,再对这些运动项目进行分析,观察学生是否都达到了身体健康的目标。通过反馈,就可以知道在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其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多涉及有关学生的情感心态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加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长,减少学生的训练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最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慢慢淡化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训和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防止教学目标的“变样”

有的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这样只会与新的教学目标越走越远。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进行教学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而要达到这个效果,体育教师就要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通过设计各种体育活动来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篮球”这节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两个技能等级不同的学生进行“二打一”竞技训练,能让掌握篮球技能少的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让学生在双方团队协作中,给自己准确定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篮球技能好的学生则可能变得更加自信和谦让。教师通过一个运动竞技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在竞技型比赛中,靠的是团队之间合作,而不是“各打各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运用渗透教学,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分析,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具有趣味性、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职业高中体育教师要想在职业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教学,要能对所要教授的体育运动项目有深入的了解,达到专业程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加完美地向学生演示该项运动技能。所以,职业高中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体育知识的理论层面来看,教师需要对职业高中体育的各种教学项目,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从这些运动项目中,找到可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找出有关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环节,并能将这些内容巧妙地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另外,教师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做到“精益求精”,当学生所需要的体育知识是“一瓶水”时,教师至少要达到“一缸水”的程度,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有效地备课

随着体育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师在备课方式上也进行了改变,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融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根据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有效地备课。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所有教育者追求的目标,要想真正实现这个新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很多一线的体育教师去践行,将这个新的体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 博.略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2(1):28-31.

[2]丁 坚.浅谈体育活动对改善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作用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探讨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