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实践

2016-11-29 12:46杨兆华
求知导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多元评价教学反思信息技术

摘 要: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在评价方式、主体、内容上的单一性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也更加不利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如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这课教学中多元评价的运用,通过分析,从过程评价、主题评价、纵向评价、评价主体四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多元评价的实践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多元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完善我们的教学活动。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能简单化,不能单一化,更不能忽视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

一、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简述

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现代教育要求教学评价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1.评价方式单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几乎都是采用平时测验与学期末综合测验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追踪评价。

2.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教学中的评价主体几乎都是教师,这就造成了评价主体的唯一性,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有效性。学生自然难以提升多方面能力,全面发展。

3.评价内容单一

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内容仅仅是基于教材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多元智能理论,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智能的结构》中正式提出的。加德纳教授通过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提出人类至少存在九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求全面评价学生,发展学生的潜能。还要求构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成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多元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1.及时点评,注重过程的评价,做到练评结合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为了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分设在多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在完成相应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重教学中的小结性评价,基本忽视及时点评,就会错失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好机会。例如,在讲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导入图像、磁性套索选取图像、抠图、添加图层特效等内容时,当学生完成每个小任务时,笔者对会及时点评,让学生的每个练习都能得到肯定,促进学生去思考,去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总会有成功或失败,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激励学生向更高方向追求,也可以促进学生克服挫折、认清不足、走向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及时,尽可能多地去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课堂上对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比如“这个动物图抠得很仔细,继续加油,假如把这个尾巴再抠得细一点就更好了。”“图层上的文字特效和整体图像的效果搭配很协调。”“你有很大进步了,要继续努力。”……这样利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

2.主题创作,做到全面评价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主题海报创作,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在《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这一节学完后,笔者安排了综合性的主题海报创作活动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性海报创作活动。针对主题内容评价要求也就不同于前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了,力求做到全面评价“生活中你所了解的杀戮野生动物的实例有哪些啊?”“你是打算如何做出有震撼力的宣传海报呢?”“在做的过程中使用到了哪些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学们给你提供了多少帮助?”“海报的哪方面体现了你的创意之处,同学们对你的作品有什么建议?”,等等,这样的评价给学生创造作品提供了很多空间。

3.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课程理念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在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每个学生自身纵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因此,笔者在给学生作品评价时,特别注重学生个人作品的特色之处。比如在讲授《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这一节时,图像中抠图大小、图层的运用、文字图层的使用、颜色的整合搭配,等等,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审美观,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时笔者在评价时还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创作设计的意图。这样对学生的多角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进而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样的多角度评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我们教师需要在准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评价时需要我们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纵向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客观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表现,从多角度去欣赏和挖掘学生个性化的地方。在给学生进行评价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机会。

4.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力求做到评价的全面性

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说要从传统的单一评价转为多元化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地位,构建学生、家长及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体制,力求通过信息的反馈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在传统的教学评价,学生几乎是被动的,对于他人的评价结果不得不接受,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被评价者没有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学的最终目标就很难达成。

例如右上图所示,笔者将学生完成的作品上传至作品展示区,可以让学生、家长、教师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的多元化的评价,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多元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李 艺,钟柏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必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杨兆华.浅谈信息技术课堂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36-38.

[4]王 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多元评价方法研究[D].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多元评价教学反思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