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企未必有企业家

2016-11-30 20:54张维迎
当代工人 2016年19期
关键词:所有权约束国有资产

张维迎

1986年时,好多人幻想,只要把国企变成股份制公司,我们就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就有企业家了。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是政企分开的不可能。只要有国企,就不要想有政企分开。1980年代国企改革方向就是政企分开,到现在仍然做不到,不仅政企分不开,党企也分不开,这使得国企领导人无法真正按照市场的方式去选择。

其次是所有权约束的不可能。市场经济中,企业家为何要做好企业、创新?是因为他有所有权的约束。再看国企,国家或政府官员作为所有权的代表,他们没有动力,也不可能真正像资本家那样约束企业经营者。

第三是解决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的不可能。所有国企都存在行为短期化问题。国企领导人不可能考虑3年以上的事。做企业没有长远考虑,不可能做成优秀企业。企业创新是持续的,新产品从创意到被市场接受,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10年、20年。短期化无论如何做不来。

在这点上多说两句,为何国企领导人不可能考虑长远?因为他是政府任命的,任命标准不可能是企业家精神的高低,也不可能是经营者长期绩效的好坏。有权任命你的人不会因为你做得好,就让你继续做下去;也不会因为你做得不好,就把你拿掉。你的位置是否稳固,更多依赖于政治因素和人事关系。国企领导人对调就是这样。国企领导人要想位置稳定,最好的办法是把企业弄得不死不活。搞得太好了是一块肥肉,有关系的人就要来抢位;搞得太差也是问题。我知道一个国有公司,下设五个分公司,有一个领导,把排名第5的分公司做成了第一。集团公司的老总让自己的秘书去接替他,这个秘书又将公司做到了第五名。这种例子非常多。

第四个是预算约束硬化的不可能。国企有一个制度性毛病,即“预算约束软化”。私有制下,预算约束是硬的,你的收益不能持续弥补成本,你就破产了。预算约束软化的意思是,即使收益小于成本,你仍然可以活下去,因为有政府财政资金不断支持。从1980年代开始,政府就试图不断硬化国企预算,但现在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国企一旦出问题,政府一定要去救。企业越大,政府救的力气越大。现在政府财政预算仍有国企亏损补贴这一块。一些很赚钱的国企每年仍能拿到数百亿的“政策性补贴”。

第五个是经营者与职工制衡关系的不可能。1980年代,很多经营者和职工合伙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资和奖金,用现在话说,就是瓜分国有资产。现在这个问题仍没有解决。凡是靠垄断赚钱的国企,职工拿的工资都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其中一部分是资本收益或消费者剩余,不是劳动收益。

除了这5点,我要补充一点,就是国企不可能变成创新型企业,更不可能变成创新主体。之所以不可能,除了国企领导人行为短期化,还与国有资产的监管有关。创新是不可预见的,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设想一下,一国企领导人搞创新失败了,政府可以原谅你,创新总会有可能失败的;那许多国企领导人就会做大量毫无意义的创新,来侵吞国有资产。

另一方面,如果创新失败,要追究个人责任的话,那真正有创新精神的人会去创新吗?他肯定不会创新。就算是99个创新成功了,只要一个失败了,他面临的不仅是纪律处分,甚至可能是牢狱之灾。现在就有这样的例子。所以,真正有创新精神的国企领导人不会真正去创新。维持现状,才是他们的理性选择!工

猜你喜欢
所有权约束国有资产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一方支付首付购房,婚后双方一起还房贷未取得产权证的,离婚时房屋归谁?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探析所有权在物权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马和骑师
论所有权保留
权利人放弃所有权只能适用注销登记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