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软件的“硬度”

2016-11-30 09:28毕克勤
今日重庆 2016年9期
关键词:金蝶硬度重庆

◇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 毕克勤 冉 文

重庆软件的“硬度”

The “Hardness” of Chongqing’s Software

◇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 毕克勤 冉 文

这是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今年上半年,重庆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1.54亿元,同比增长22.13%,其中软件业务收入496.98 亿元,同比增长24.65%。

公布的信息中还有,中冶赛迪连续8 年入围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名单。

也许可以做一种顺理成章的逻辑推理——软件业务收入的提升,以及软件龙头企业的崛起,见证重庆软件行业的“硬实力”。

龙头企业带来拐点下的崛起

“龙头企业的引入,为重庆带来了软件技术实力的整体提升。重庆软件行业的增长拐点出现,把软件行业带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重庆市软件行业协会的李昕,特意翻看了过去的一些数据。她口中所说的拐点,来自于2006年的重庆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速。

2006年,重庆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速高达110.36%,此前的2005年,该行业的收入增速为60%。

更早一些时候,重庆软件及信息服务行业的收入增速,按李昕的说法是“在个位数上下浮动”。

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快速而且大幅度的增长?李昕认为,这与行业巨头企业的引入和合理化布局分不开。

2016年8月5日,惠普重庆生产基地制造的第一亿台笔记本电脑正式下线。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我们可以做一个线条式的回溯。首先是惠普,早在2005年便与重庆市政府开展了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重庆分中心 (GDCC)合作项目,此后陆续在重庆布局和开展了包括全球软件服务中心、全球测试服务中心、中国呼叫中心、内销电脑生产基地、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打印与成像设备制造基地等八大项目。随后,NTTDATA、霍尼韦尔、微软、富士通、宏基、富士康、广达等知名企业,以及中兴、华为、金蝶等巨头,纷纷将发展版图锁定重庆,通过业务外包等形式,为重庆本土企业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

巨人肩上的风景独好,本土及周边软件企业也蜂拥而至。以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核心的构架版图,不断向外延伸。周边的港城工业园、茶园新区、万州光电产业园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区,逐步支撑起软件行业大版图的空间布局。

仅看其中一例,即可明了这其中的“鲶鱼效应”:2005年,中兴重庆软件基地入驻,因其而聚集的数字通讯、软件、IT等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周边入驻的企业就达到3000多家。

转型中的大浪淘沙毫无悬念

转型,发展,这就像“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一样,再正常不过。

重庆软件行业也概莫能外。

肖靖,在重庆软件行业从业6年。他很清楚地知道,软件技术含量低、靠低价搏取市场的日子已经快到头了。“技术含量低的软件公司,就得依靠信息化力量转型。仅仅靠杀价夺得市场,很快也会被这个市场淘汰。”

他已经看到重庆软件行业巨头们的转变。此时,如果要寻找下一个机会,就要看清当下企业转型的真相。

从软件实力来说,金蝶公司堪称国内行业巨头。但就算这样的巨头,最近几年也开始谋变。公司设立起咨询部门,并以独立品牌独立收费,对准国内一线咨询公司,为用户提供多功能咨询服务。

这个部门成立的背后,是金蝶整体向服务转型的庞大计划。

一个做软件的公司,转向做咨询服务,这毫无悬念地招致业内一片唏嘘。但这样的唏嘘尚未落音,即被金蝶的一次行动击落。

2016年3月,业内专家与数百家重庆制造业企业共聚“互联网+智慧工程”高峰论坛。这场被视为重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如何落地的聚会,幕后主办方正是金蝶软件。

在这次论坛上,金蝶演绎了转型后的无数种可能——随时随地可办公的云之家、打开手机就能查看运营数据的金蝶K/3wise运营魔方……金蝶移动应用专家演示着移动下单、移动报销、移动审批等移动应用如何帮助“智慧工厂”实现智能管理。

在那个场合,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兼重庆分公司总经理罗军,西装笔挺。他的致辞极具鼓动性:“制造业这两年发展艰难,不少制造企业面临倒闭。想要突破目前困境,就必须依靠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创新、转型。创新不只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通过信息化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迎来发展。”

罗军提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切中了两化融合的重点。依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软件行业的转型升级道路,开始逐步清晰。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软件业务收入中,信息技术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9.4%,高于软件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两个板块。” 这是软件行业协会李昕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服务的高增长,逐渐成了当下市场淘沙的大浪。

看得见问题是另一种进步

毋庸置疑,十全十美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包括正在向市场展示自己实力上的“硬度”的重庆软件业。在从事软件行业的肖靖看来,重庆软件业的荣光背后,也还留着遗憾。

这种吐槽是有原因的。

“比如规模小,比如非理性的价格战。”肖靖说这句话时,正跟一帮软件行业的朋友在一起。看得出来,肖靖有吐槽的意味。

2016年7月29日,肖靖接到客户的电话,另一家同行公司给客户报了一个8万元的“劲爆价”。这单业务,肖靖跟踪了两个月,按照客户的诉求,他所在的一家重庆本土软件公司,给出了10万元的一个软件系统报价。没想到,仅10多天时间,另一家本土软件公司就直接把价格降到了8万元。

“10万元已经是几次讨价还价后的价格了,价格基本上已经触底,再降价,这单业务谈成的可能性很小。”肖靖在这边吐槽,旁边的朋友则感叹,他所在公司的一个核心开发人员,被外省一家公司高薪挖角,即将离职。

在崛起、发展的背后,肖靖与同行一样,清醒的意识并未被荣耀与光环淹没。他们看到了重庆软件业的另一面,即本土软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需“练内功”,“大公司做的项目,不仅在专业领域扎根很深,系统软件服务也值得我们本土软件企业学习。”

肖靖说这话的地方,正是那家朋友们经常聚会的小饭馆。饭馆不远处,是中冶赛迪的办公区域,其旗下的软件技术,已引领这个集团化龙头企业连续8年进入“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去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5.14亿元,名列百强名单第22位。同样,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也以实现软件业务12.43亿元,跻身百强。

猜你喜欢
金蝶硬度重庆
重庆客APP
Cr12MoV冷作模具钢热处理工艺及性能分析*
金蝶发布企业智慧成长计划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金属表面镀层硬度的测量方法
生命的硬度
金蝶北上 北京金蝶软件园奠基
金蝶 加入TOGAF推广SOA架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