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之美——为寨乡背扇的美而作

2016-11-30 12:42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西南苗族

□ 吴为山

美中之美——为寨乡背扇的美而作

□ 吴为山

展览名称:情系寨乡——李惠贞捐赠西南少数民族背扇精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6年8月19日—9月18日

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五层19、20、21号厅

展览数量:132件

人间最美的是亲情,人间最爱的是母爱!当母亲将这情和爱以一针一线绣出来,成为美丽的图案时,那么这便是美上加美,是人间的至美!

在山川秀丽、峡谷险峻的西南少数民族寨乡,妇女们用五彩斑斓的丝线和幽雅清和的靛蓝布为新生儿制作出最美丽的襁褓,将自己与孩子的身体紧紧结系在一起,传达着博大而深沉的母爱。

花蝶纹背扇盖帕 贵州从江 侗族 贴补绣、梗线绣

背扇,即背负婴幼儿的带子,俗称背带、背儿带,是母亲背上的襁褓与摇篮。妇女们在赶集购物、走亲访友、节日赴会、从事田间和家务劳动时用它将孩子背在背上,既可解放双手,又可随时照顾孩子,是西南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在视生育为头等大事的高原寨乡,这种包裹新生命的保护体,被视作连结亲子血脉的纽带,具有无比神圣的意义。妇女们将自己从孩童时代开始练就的劈丝、数纱、编带、织花等等各项精湛的技艺和无限巧思,全部施展于背扇这盈尺之布上,用浓浓的母爱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背扇不仅彰显了母爱的光辉和妇女们高超的技艺,更是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集中展示。背扇艺术以华丽的手法和史诗般的记述方式,将山川大河、日月星辰、神话传说、迁徙历史、图腾信仰,以及审美理想和美好的祈愿绣著其上,令人叹为观止。小小背扇引领我们走进一个民族的心灵深处,引领我们感知一个民族文化和血脉的跃动。

龙纹卷草纹背扇 贵州黔西 苗族 贴补绣、平绣

“一条背扇连着根”,美丽的背扇将西南寨乡人的情感连在一起,更将所有华夏儿女的情感连在一起,将民族的希望与命运连在一起。香港福慧教育基金会副主席李惠贞女士长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义务工作。当得知我国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失散于海外之时,她痛心疾首,立即慷慨解囊,将近五千件西南少数民族背扇全部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其中精美的1770件无偿捐赠予中国美术馆。这种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对艺术的至诚之爱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由衷钦佩!此次捐赠的作品涵盖西南四个省份的八个少数民族,尤以贵州织金、纳雍、黔西等地的苗族背扇数量最多、最丰富,制作年代跨越清晚期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宝贵的刺绣珍品如今已不可再生。因此,这批捐赠作品的意义非同寻常,它为我馆少数民族织绣艺术的收藏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同时,中国美术馆也会成为这批辗转于海外的民族文物的最美的归宿。

在此,我也要向香港大学教授、敦煌研究院特别研究员李美贤女士以及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杨源女士表示衷心感谢,正是有了她们的襄助,才有了此次捐赠的缘起。

“情系寨乡——李惠贞捐赠西南少数民族背扇精品展”纳入了国家美术捐赠和收藏奖励项目。这个展览的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李惠贞女士心系祖国,将寄托着千千万万个母亲的殷殷希望和见证着她们心灵美的背扇捐赠于国家艺术殿堂,她化为一泓美的清流,汇入伟大民族美的洪流而生生不息。巨川非一源,这种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力。它以精神的美、形象的美、智慧的美、创造的美书写着美丽的中国。

中国美术馆以美的事业为崇高使命,我们在收藏美的作品之同时也领下了美好的心意。

花蝶纹背扇 贵州三都 水族 马尾绣、打籽绣、贴补绣、平绣

几何花卉纹背扇 贵州毕节 苗族 挑花

卷草纹背扇 贵州黔西 苗族 贴补绣、平绣

花鸟螺旋纹背扇 贵州台江革一 苗族 马尾绣、打籽绣

蝶须城池纹背扇 贵州六盘水 苗族 挑花、贴布

花草纹背扇 贵州关岭 苗族 缠边绣、平绣

花草纹背扇 贵州织金 苗族 绞绣

花蝶纹背扇 贵州六枝水城 苗族 平绣

榕树花纹背扇 贵州黎平 侗族 平绣、辫子锁绣

蛙蛇纹背扇 云南文山 壮族 贴补绣

花蝶纹背扇 贵州纳雍 苗族 平绣

花蝶草虫纹背扇盖帕 广西三江 侗族 剖线绣

花草纹背扇 贵州织金 苗族 辫子锁绣、挑花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馆西南苗族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潮”就这么说
Country Driving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苗族民歌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