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理障碍的调适策略研究

2016-11-30 08:37申思姜超张晶陆协静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心理障碍师范生

申思+姜超+张晶+陆协静

【摘要】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中易出现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碍,影响训练的实际效果。本文将从教师、个人、家校三个方面提出相应调适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动机水平,改善训练效果,解决心理障碍;帮助学校完善师范生技能训练培训方法和课程安排,形成更加严谨有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师范生 技能训练 心理障碍 调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66-01

一、 引言

师范生技能训练指的是书写技能训练、语言表达技能训练和教学媒体技能训练等。1992年9月1日,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下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其中明确规定: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技能训练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分别是:对训练课时的安排不够系统,尤其是对于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的技能训练的落实不到位;“训练手段工具化,缺乏理念和情感的渗透;技能训练组织形式普遍大班化,缺乏实践化、个性化的指导,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1]。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出现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碍,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既有宏观上的理论价值,也有微观操作的现实意义[2]。我们致力于解决当前在校师范生技能训练中的心理障碍,寻求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技能训练中产生的主要心理障碍及其成因

经调查研究,技能训练过程中普遍出现急躁、焦虑、自卑、挫败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不但使学生难以完成训练目标,而且会感染周围同学的训练情绪,进而影响老师的教学节奏。任何心理障碍都有其必然的起因。个人层面,学生受原有技能水平和素质的限制,练习较难技能或训练中遇上困难、跟不上训练节奏时,产生消极甚至厌恶情绪;对本专业技能训练缺乏兴趣和动机。教学层面,技术理性取向下的训练理念导致师范生的主体性丧失,忽视了个体差异性、能动性,忽视个体发展的内在历程[3]。团队层面,集体训练中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互相互助、团结协作的氛围。家校层面,家校对技能训练重视不足,缺少沟通,没有深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解决训练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三、 心理障碍的调适策略分析

集体训练中,老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以学生为导向,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对训练效果进行积极内归因。同学们坚信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明确阶段目标和总目标,循序渐进,不断反思,迎接挑战。同时,家校要加强沟通,多方面督促学生进行日常技能训练,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1.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个别有效教学

根据班级同学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包含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训练时,组内成员互相帮助,接受能力强的同学积极主动指导领悟较慢的同学。不同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以赛促练。教师还要合理设置奖惩措施,维持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教师在训练时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对暂时落后的同学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给其更多的表现机会。比如,在口语表达训练中,针对自卑心理较严重、羞于启齿的学生,鼓励其主动上台发言,无论是否达到要求,皆给予积极评述,重点表扬闪光之处,关注这类学生点滴的进步,保持其学习积极性。

2.贯彻学生中心理论,构建目标中心模式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来组织课程和训练,即课程的安排顺序最终由学生的需要决定。教师不一定按照教材或学校规定的教学顺序,应该根据实际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安排。

明确每次训练的目标和内容,先定一个总目标,然后把总目标划分为更具体的阶段目标,并根据目标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课程提供反馈信息。课程开始时,控制本次训练量在一般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免学生因为训练时间过长产生急躁不安的情绪。对于训练中的难点、要点、技巧方面多做详细讲解,防止学生因理论知识理解不足而影响实际操作。

3.实施启发性教学,适当进行归因训练

教师多用表扬,慎用批评,鼓励学生主动表现自己。教育家第期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是传授的能力,乃是鼓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积极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训练态度。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时要讲究技巧,语言委婉,态度温和,避免学生出现排斥心理。教师要对对本专业不满的学生加以开导,疏导其不良情绪,防止不良情绪泛化,走入认知误区。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增强学生对下一次训练成功的期待。

4.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切实加强自我反思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认为,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结果,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选择,所以当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达到训练目标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要不仅意识到认真训练可以带来理想的效果,还要认为自己有能力跟上节奏。对自己的水平有明确的定位。加强自我反思,水平在人之上,严以修身,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水平暂时落后的学生要不气馁,不放弃,不言败,正视不足,及时改正。对于负面情绪,及时与辅导员沟通交流,选择合理方式发泄。

5.制定明确合理目标,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自己每个阶段的训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克服个人偏见和思维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完成第一目标后,学生易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利于后期目标的实现。只有知道自己在训练什么,为什么要训练,训练技能的意义等问题,学生才能树立正确学习动机,驱使自己对训练产生动力。我们要有勇于挑战、不怕丢脸的学习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学上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关系,当动机处在一个中等水平时,此时学习效率最高,所以务必明确专业技能对以后工作发展的意义,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

6.重视技能实际运用,搭建家校交流平台

学校要增加专业技能方面的讲座,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公共讲座;提供一个家校联系的平台,及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适当增加技能训练的场所,给授课老师自主安排课时的自主权,及时给予学生相应反馈;充分体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卫生协会的作用,建立全方位、多方面的指导体系,对师范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疏通心理障碍,关注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训。

从当前来看,关注技能训练中的心理障碍,能保证训练的效果;从长远来看,也是师范生将来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所必需的基本素养。通过上述系列措施,逐渐完善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体系和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学校技能培训的质量,使学生获得扎实的教师专业技能,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打下良好基础,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余桥.我国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15,8:1012-103.

[2]邓德艾.浅析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培训,2016,1.

[3]余桥.我国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15,8:1012-103.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心理障碍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空心病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低到尘埃里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