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双引擎驱动

2016-11-30 09:43杨楠
经营者 2016年16期
关键词:市场一体化定位

摘 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地区间经济依赖的程度与协作程度也不断加深,随之出现了区域经济合作。做好京津冀一体化课题研究,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对缩小京津冀区域的差距以及实现协调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一体化 定位 问题 对策 政府 市场

我国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京津冀三大区域,被公认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带。在地域和文化上,京津冀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国家层面上看,三地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规划及指导陆续出炉。从三地来讲,逐渐打破地域界限,区域经济合作正在逐步加强。同时,各城市间又有着各自的利益需求,需要政府协调解决,遵循市场规律,找到正确方法。

一、协同发展中的城市定位

(一)北京

第一,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是严格控制增量,坚守功能禁止和限制底线,为调整疏解存量留足空间。主要是严控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和新增教育、医疗及行政、事业服务机构等。二是有序疏解存量,分层次推进存量功能疏解,带动内部功能重组和人口疏解。退出高消耗产业,有序退出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第三产业,推动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疏解。疏解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机构。第二,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扩大生态空间环境容量,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是基础和保障条件,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思路,加快实现交通一体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

(二)天津

第一,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化解过剩产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滦河、海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做好防护林、防风固沙等生态工程建设。第二,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天津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一批高等级、专业化码头工程。第三,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发挥天津区位、产业、港口、政策等优势,围绕城市定位和非首都核心功能转移,突出高端制造、生产研发、航运物流、金融创新等关键环节,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第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共建区域重大科技平台,创新产学研对接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

(三)河北

“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即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第一,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把河北的生态环境修复好、保护好、建设好,不断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二,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第三,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服务京津、发展河北,发挥好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尽快将其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第四,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二、协同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一,京津冀之间经济发展落差较大。京津地区产业凝聚力强,经济实力远大于河北。第二,主导产业有明显区别。北京经济服务化、高端化趋势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增加值较高;天津航空航天、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国防科技、纺织等八大优势产业。而河北优势产业中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居多。第三,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相对封闭,未能共享京津开放市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较弱,资金主要依赖自筹,依靠自我积累发展,而京津是国内投资集中地区。第四,京津冀三地劳动力水平参差不齐,高技术人才和资源分布不均。河北劳动力总体水平较低,人才相对缺乏。在京津产业向河北区域转移过程中,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同时,协同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不配套、不统一。第五,京津冀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区域内市场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首都、直辖市和省份的级别差距明显,级别高的区域支配着较多的资源,行政力过强制约了区域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另外,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地区割裂严重,公共服务供给效用难以最大化,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基础设施公共资源方面不对等。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抓住机遇,重点改革,尽快适应协同发展的步伐。第一,打造现代化交通网络。在交通上实现无缝对接。抓住目前已对接的部分,在“大交通网络”迅猛建设的同时,加快完善自身交通网络,提升农业等产品的服务质量。第二,增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优势产业。各地在巩固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承接实力。第三,着力治理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区域雾霾是环境治理的首要内容,各地采取多项措施,狠抓环境污染治理。集中拆除水泥企业、钢铁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置换出更多的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承接绿色环保产业。第四,加大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劳动力。协同发展增大了技术应用型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针对北京的主导产业服务业、天津的主导产业制造业、河北的主导产业农业和工业等,提供优质人才支持。第五,形成科学机制,加强“执行力”,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政府需要从观念、体制、政策、措施上下功夫,加强“执行力”管理,为京津冀一体化“保驾护航”。

四、协同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双引擎驱动

发挥政府引擎作用,创新体制,加强区域治理、协调机制及配套政策研究。一是探索建立横向协调与纵向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机制。部分重大问题由国家层面设置专门机构进行高位协调,统一部署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二是研究建立有效的区域税收分享制度。健全成本分摊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三是创新区域投融资机制与合作模式。参照国家开发银行的模式,探索设立区域合作投资机构。四是探索设立区域合作基金。提升政策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发挥其“杠杆”效应,集中财力办大事,突出财政资金杠杆功能和引导作用。五是研究解决好地方间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政策的衔接,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发挥市场引擎作用,重点培育要素市场。一是完善区域人才市场,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京津冀人才共享机制、开发机制、流动机制和协作机制,共建开放有序的人才市场。二是完善区域技术市场,促进技术合作。整合和提升现有技术交易平台。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打造技术交易市场,推广网上技术交易,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产业融合。三是完善区域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对接。整合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区域性股权、债券交易,促进区域内流动。建立“产权交易奖惩制度”,引导产权资本流动。四是完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利用率。探索完善信息分享平台以及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企业与个人信用制度。

坚持市场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打破区域限制,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中,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市场要素优化配置。同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力量,政府与市场在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一个基础性的维度,也更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为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简介:杨楠(1995—),女,河北张家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市场一体化定位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