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户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6-12-01 07:02李冬梅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发展

李冬梅,胡 智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我国户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李冬梅,胡 智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重新梳理了户外运动的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当前户外产业发展的环境。研究发现:我国户外产业发展存在社会观念转变、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理念、行业规范度、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据此从户外产业发展理念、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我国户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户外产业;基础设施;资源共享;保险保障

伴随着我国经济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从排浪型的生存性消费向享受性消费转变,更加强调消费的个性化和注重消费过程的体验化。正因为如此,作为一种融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集体项目群,户外运动的兴起可谓正当其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1]。但是,由于户外运动在我国的兴起时间很短,相应的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整个行业鱼龙混杂,还存在很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户外运动中惊险刺激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相对较为专业的知识技能、可靠的设施设备以及完备的保险保障措施才能得以良好运作。整体而言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很欠缺,因此,每年关于“驴友”野外失踪、受伤、遇险甚至遇难的事故频发,也正是因为如此,就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相关学者从法律争议[2]、安全隐患[3]、事故分析[4]以及户外运动的典型案例[5]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明确意识到相关问题是在户外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需要也只能是在户外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去解决。因此,亟需把安全问题放到整个户外产业的发展当中来解决。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以“户外产业”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博硕士论文334篇,期刊论文605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109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我国户外产业发展现状[6],户外产业的价值[7],政府以及其他社会部门在户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职能[8],户外产业发展对策等[9]。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往往是就产业现状来谈具体的发展对策,忽略了经济学当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经济活动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对人的需求关注不够。因此,亟需对各种影响人的需求因素进行分析,判断社会需求的总体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1 户外运动的概念及分类

1.1户外运动的概念 综合来看,“户外运动”目前在国内尚无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但是对“运动”的理解较为统一,肯定了其运动项目(或是运动项目群)的属性,其差别主要表现在对“户外”的理解上。目前主要有2方面的意见:一种理解是与“室内的”相区别,强调空间位置;第二种理解是与“标准化”、“程式化”相区别,强调运动过程和环境的“自然自在”。但是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二者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相互契合的,都是一种基于对现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竞技运动的一种反思。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人造的”的内容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10]。运动领域也不例外,各种标准充斥其间,从服装到设施设备,甚至到每一个运动细节,都有着数不清的“标准”,导致运动与自然越来越远,也与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因此,本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将户外运动界定为:在各种自然(或人造自然)场地中举行的相对“自在自然”的运动项目群。

1.2户外运动的分类 从户外运动的定义可以看出,由于户外运动的相对非标准化,其运动项目的种类尚难以明确划分,如单就潜水而言,就包括无器械和有器械的,有器械的又包含无动力系统和有动力系统的。相关分类往往只能有一个大致的群组概念,很难划分到具体每一个项目上。

当前针对户外运动的分类主要从场地空间和参与目的两方面进行。从参与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科研教育培训型、探险挑战刺激型和舒适休闲型。但是人的目的往往是复杂的,比如大多数人的户外运动往往具备观光与健身两大基本目的甚至更多,因此,从场地空间因素对户外运动进行划分与列举是较为合理的做法。结合现实情况,主要划分为空域、陆域、水域、地下4个大类,中类及对应的细分类别,具体划分情况见表1。

表1 户外运动项目划分及列举

2 我国户外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分析

户外产业与其他技术主导类产业不同,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其发展主要依靠社会需求来推动,而一个产业的社会需求往往受社会发展环境影响,特别是与人们的观念、国家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息息相关。

2.1社会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户外运动

2.1.1社会对休闲的肯定为户外运动正名 长久以来,我国社会受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释道思想体系的影响深远,生产上主张任劳任怨,勤苦工作;生活上主张“清静”的养生之道。对于休闲的、闲适的活动均视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如在《水浒传》中踢蹴鞠成了街头小混混、地痞流氓的象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拥挤的交通,密集的人群,嘈杂的环境以及较大的生存压力,亟需通过休闲活动来得以舒缓,各种休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在为休闲正名的同时,也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属于休闲范畴的户外运动。

2.1.2意识形态之争渐趋理性为户外运动松绑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长期和国外缺少接触,加上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导致国民的民族自尊心极为敏感,国内外各方面的交流都上升到了政治层面、意识形态层面,竞技场被视为国家之间“没有硝烟的战场”,赢了就是为国争光,是英雄;输了就是耻辱,是叛徒,即使伟大如李宁,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利后也同样受到谩骂甚至威胁。不光竞技运动如此,当时就连远离荧屏的户外运动亦是如此,那时候,一些国外的登山队、探险队纷纷进入我国的名山大川,国人大受刺激,受民族自尊心等因素的驱使,也纷纷成立了各种登山队、探险队,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黄河探险漂流队,一度与中国女排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催化剂。但是在荣誉的背后,是准备不足,安全保障不充分,并为此付出了7人死亡的惨重代价。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狂躁”之后,国民对逐渐看淡了运动领域的输赢,更多地关注运动本身,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在运动领域的影响力减弱,为户外运动回归“真我”创造了有利条件。

2.2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为户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

一个行业的发展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制约。因此,我国户外产业的发展与当前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形势密切相关。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等因素刺激了户外产业的发展。

2.2.1经济持续增长为户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持续了30余年,即使经过2008年金融风暴的洗礼,世界经济整体下行,我国经济也遭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现在依然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有钱又有闲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现实生活状态。在工作之余,他们有相应的余暇时间投入到户外运动,其中的表现突出的为王石,他参与的户外项目众多,涉及到登山、赛艇、跳伞、徒步等,甚至有人说他一年有近1/3的时间在外从事各项运动。虽然王石作为成功商人,他的生活水平普通人难以达到,但是从2015年我国全年国内游客共计40亿人次这一数据来看[11],每年参与户外活动对普通民众而言已经常态化,这是户外运动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

2.2.2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刺激了户外产业的发展 几十年来,我国的生产建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严重不足,导致在生产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背后付出的生态环境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当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其危害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饱受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围城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在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却变得越来越不宜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句简单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起了国人强烈的共鸣。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到周末以及小长假期间,自驾去郊区、热门景点的人络绎不绝,形成一股“逃离”城市的风潮,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污染,追求宁静与闲适,极大地刺激了户外运动的发展。

2.3国家政策驱动为户外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

2.3.1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了户外产业的服务体系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国家对此大力支持,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受此影响,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了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占比达到48.2%;2015年占比进一步提升到50.5%(表2),首次占比超过半壁江山,标志着我国服务型经济时代的来临。而且对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大幅提升相对应的是我国服务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体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受益于社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我国户外产业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基础,从户外用品销售到户外技能培训与指导,从户外向导到精细化的导航定位服务,从低端制造到高端技术应用,围绕户外产业的产业链条,上中下游都有了相应的服务提供者,虽然很多并不是专门针对户外运动提供的服务,但是我国户外产业的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表2 “十二五”期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2]

2.3.2基础设施建设为户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条件,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2008年以后,“四万亿”等一系列投资都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再加上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以及东中西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合力,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成效明显。伴随着“花园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一座座城市公园、郊区健身步道、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各种保护区得以广泛建立,为户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的同时,背后的道路、住宿、救援保障等软硬件建设也为户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3 我国户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户外产业的发展理念存在偏差

3.1.1重建设轻服务 由于我国的户外运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兴起,在硬件建设上照搬国际经验短时间可以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在相应的服务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项目建设上贪大求新,一味追求高精尖,演化出别样的“更高,更快,更强”,以追求各项第一的名头和各种记录为噱头,通过高度刺激的、过度娱乐化的项目取悦参加者,追求项目建设的速度,而忽视了服务水平的提升。但是却连最基本的如厕服务都不能很好地满足。

3.1.2环保理念贯彻不够环境问题作为刺激我国户外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在户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理念贯彻得还远远不够。首先,在规划设计上大量使用硬化路面、缆车、玻璃栈道等对原有自然面貌破坏较大的材料;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的植被、土壤等不注意保护,造成较大破坏;尤为严重的是人们在户外运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随地乱扔垃圾带来的污染,珠峰、泰山、峨眉山等登山路径都受此困扰,由于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到来,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被破坏,如云南香格里拉因为发生了野熊袭击人的事件,导致当地野熊被抓捕而在野外绝迹。

3.2行业规范度不够 由于户外运动并不是某一个单项运动,而是一个运动项目集群,因此,依托户外运动而来的户外产业其产业边界尚不清晰,因此我国户外产业在实际运行当中行业规范方面尚存在较大不足。尤其是与旅游业等产业之间的区分不明显,导致大量的“兼职”人员存在,导游、司机、向导、餐饮提供者、土特产品提供者之间要么由一人一肩挑,要么彼此之间结成利益联盟,附带销售,宰客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户外产业的美誉度。此外,在产业内部,多打游击战的不规范小公司,缺少成熟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整体而言处于一种小散乱的状态,各自为战,彼此混战,缺少行业规范性组织加以引导。

3.3户外运动保险保障体系不完善

3.3.1应急保障机制不到位 当前我国户外产业的应急机制不到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户外运动的专业性总体而言存在严重不足,参与户外运动的个人、组织、以及当地普遍缺乏野外救生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前缺少合理规划,对可能遇到的危险预估不足,盲目行动;出发后麻痹大意,行动不当时有发生,也正是这些原因造成我国每年“驴友”安全事故居高不下。2)缺乏专业化的救援组织。当前,我国有一些民间组织在从事事故救援工作,如在今年河北抗击水灾中现身的“蓝天救援队”等,但是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因而在户外运动事故发生后,全靠动员当地群众从事救援工作,缺少专业的救援力量。

产业化的户外运动,除了安全保障之外,还存在大量的经济纠纷问题,户外运动消费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户外产业行业自律不够,加上一般都是地处偏远地区,传统的消费者协会等维权部门存在维权时间长、鞭长莫及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大多数人在遇到相关问题时都采取了忍气吞声的做法,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和户外产业的健康发展。

3.3.2户外活动相应保险缺乏户外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带有探险刺激性质的户外运动,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提升自身风险意识,加强安全保障外,还应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等措施来提供相应的保险保障。但我国目前针对户外运动的保险险种还比较缺乏,有一些休闲型的户外运动项目的意外险,但是跳伞、滑翔伞等项目的保险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亟需完善。

4 我国户外产业的发展策略

4.1理念先行—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1)要切实转变贪大求新求洋的发展理念,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合理开发本地化、特色化户外项目。如甘肃等地开展的冲沙项目、天山地区开展的骑马活动以及嵩山地区的武术活动都是贯彻相关理念的绝佳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要强化服务意识,重视户外运动参与者的体验。要从参与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4.2加强户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个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户外产业也是如此,要想户外产业取得良好发展,必须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1)要提高户外行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风险高、专业性强的特殊项目必须通过相关资质考核才能上岗,多方举措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户外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2)要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将道德素质纳入从业人员的考核体系,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实施引导,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自律,加强对自身服务对象的责任感;3)要做好行业产业化经营人才的培养工作,实现规范的企业化经营。

4.3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融合发展 由于户外运动项目具有集群属性,其产业边界尚不清晰,与旅游业、娱乐业、餐饮、住宿、文化等行业密切相关,行业之间的关联度高,具有很强的共生性,行业间的资源可以充分共享。因此,在户外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与旅游、娱乐等行业做好整体性规划,以户外运动为重点,以休闲娱乐产业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为手段,降低成本,促进整体发展环境的改善,带动周边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4.4完善项目分类和保障体系 1)做好户外产业的分类工作,特别是要对那些专业性强、技术保障条件要求高、风险较大的探险、刺激类项目与普通休闲类项目要严格区分。2)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休闲类户外运动,要专注于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让消费者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探险刺激类项目,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要做好保险保障工作。1)要确保项目的指导性人员(向导、教练、安全员等)满足相应的资质条件,能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提供专业性的指导;2)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成立专业化的救援保障队伍,以备不时之需;3)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户外运动的各种事故要形成翔实的事故调查报告并及时公开,为后续参与者提供指导;4)是要提供相应的保险项目。

现阶段我国户外产业发展有着良好契机,但在发展理念,行业规范度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当前我国户外产业发展要理念先行,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以专业的户外人才队伍为依托,以优质的服务为抓手,以全方位的保障系统为支撑,促进我国户外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 李明.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营销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2] 韩飞,于善旭.“AA”制自助游户外运动事故法律争议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2):171-175.

[3] 王保军.关于我国“驴友”运动安全隐患的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6):36-39.

[4] 郑向敏,吴倩倩.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事故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3):47-49.

[5] 张力,刘中杰.户外自助旅游遇险事件法律分析—从“南宁7.9案”到“重庆7.11事件”[J].广西社会科学,2010(5):57-61.

[6] 李久全,高捷.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2):1625-1627,1676.

[7] 梁强,李芃松.基于隐性需求挖掘的户外运动产业价值创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3):214-217.

[8] 陈然,熊冲.户外运动产业中政府职能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38-540.

[9] 谢德荣,谢晓飞,钟文章,等.我国户外休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0,31(3):13-16.

[10] 陈华兴.人造的自然—论政治哲学的本质[J].浙江学刊,2008(6):96-103.

[11] 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节选)[N].中国旅游报,2016-05-18(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6-03-0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Strategy of Outdoor Industry in China

LI Dong-mei, HU Zhi
( P.E.Academy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Liaoning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outdoor sports and classified it. It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outdoor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some favorabl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change of social concep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cy. However,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industry standard and security system. Put forward the pertinent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outdoor industry development idea,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etc. Aiming at providing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tdoor industry.

outdoor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resource sharing; insurance

G80-052

A

1004 - 7662(2016 )11- 0001- 05

2016-10-09

李冬梅,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管理。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发展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试论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冬季户外运动
户外俱乐部提升户外运动者环保素质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国内外户外运动发展对比研究及启示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