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中的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2016-12-01 07:03王语嫣蒯莉芳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岩壁攀岩运动

张 俊,王语嫣,蒯莉芳,黄 静

(1.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3.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4)

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中的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张 俊1,王语嫣2,蒯莉芳3,黄静3

(1.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3.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近50所开设攀岩运动课程的高校进行了深入调查。得出:目前我国攀岩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高校攀岩场地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对攀岩课程教学的研究力度薄弱;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攀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缺乏人文关怀;学校缺乏配套支持政策。建议: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中可以提前识别与分析攀岩风险,提前预防攀岩风险和提前规避攀岩风险,从而有效控制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中的风险。

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风险管理

攀岩运动于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高危项目之一,要求在攀岩场馆醒目位置张贴公告。我国高校的攀岩运动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有近110所高校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会员。攀岩作为一项新颖、刺激的极限运动活跃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上,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然而参与攀岩课程的学生,通常是毫无经验的初学者,安全意识欠缺,尚不具备保护及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安全事故比比皆是,使得攀岩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受到诸多争议,严重阻碍了攀岩运动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攀岩教学活动,将攀岩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为攀岩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本研究尝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从分析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特点出发,探讨攀岩课程教学过程风险的类型及存在的形式,调查课程受众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并提出了从降低风险的角度优化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中的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搜索并整理了中文期刊论文20篇,外文期刊论文10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各类网站和书籍,搜集与体育风险管理、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等有关方面的资料和论著,并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针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照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统计学、社会调查法的基本要求,设计了分别针对攀岩教师和学生的较为全面的《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风险管理调查表》。

针对教师的问卷主要调查了学校给予的支持政策、课程设计、课堂组织、攀岩教师的构成、攀岩场地现状、购买装备的情况、科研力度等问题。

针对学生的问卷主要调查了攀岩课堂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的攀岩基础、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攀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是否重视安全教育等问题。

调查问卷的设计征得了业内专家的建议并由专家多次修改而成,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问卷调查时间为2015年3月-12月,历时10个月共调研了国内共50所开设攀岩运动的高校。其中,针对教师的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共发放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8份,问卷的总体有效率为92.8%。

1.2.3专家访谈法对重庆中体的总经理王啸,中国登山协会丁祥华、赵雷,江西应用技术学院军体部吕海,贵州医科大学国伟等专家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了学校给予的支持政策、攀岩教学组织和实施中的困难和风险、岩壁的标准化建设要求等第一手参考资料。

1.2.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数据和专家访谈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归纳、综合和探讨,部分相关数据应用软件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攀岩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与学的活动;攀岩教学风险即未来攀岩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即攀岩课堂教学组织所致学生心理伤害或者身体伤害的不确定性称为攀岩课程教学组织风险[1]。

本研究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深入了解了我国高校参与攀岩运动的人群、高校攀岩教师的现状、岩壁和装备及使用的现状、攀岩运动课程设计、攀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风险、学校给予的政策保障等方面内容,深入探究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中的风险。

2.1我国高校参与攀岩运动的人群

图1 我国高校参与攀岩运动的人群

所调查的高校中,参与攀岩运动的人群主要可以分为攀岩专业课程人群、公共体育课程人群、攀岩公共选修课程人群,以及攀岩社团活动/锻炼人群。其中攀岩专业课程每年约有1 890人参加,公共体育课程中每年有近万人次接触攀岩运动,攀岩公共选修课程每年约有3 005人参加,攀岩社会活动以及攀岩锻炼人群每年有2 202人次参加(图1)。

访谈得知,公共体育课程一般是针对大1新生的普修体育课,在此课堂上会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安排2~4个学时的攀岩课程,而这也只能让学生对攀岩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高校攀岩人群庞大,且这些攀岩人群基本都无攀岩基础。

2.2我国高校攀岩师资现状

图2 我国高校攀岩师资现状

高校攀岩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攀岩水平的高低。攀岩运动从最初进入高校至今20余年,目前拥有专业教师任教的高校占43.48%,拥有非专业(由其他运动项目转攀岩项目)教师任教的高校占45.65%,拥有临时外聘教师任教的高校占8.70%,拥有其他方式任教的高校占2.17%(图2)。80%的攀岩教师受过中国登山协会不同形式的攀岩专业培训,所调查的教师中攀岩教学教龄在10年以上的占36%,攀岩教学教龄在1~10年的占64%。

我国攀岩教师走向年轻化、技术化的新趋势,且攀岩专业出身的攀岩教师数量明显增多,硕士学历的教师明显增多,参加过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攀岩培训上岗的教师也明显增多,但攀岩教师的专业性和综合素养仍然有待提高,教学的规范性也有待提高。非专业出身的攀岩教师本身对攀岩运动了解不够深入,课堂上存在只为教学而教学的现象。

攀岩是一项对攀登技术技巧、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其师资力量不足,不能很深刻地讲解、示范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例如,如何侧身、降低重心、保持身体平稳、攀岩手点、脚点如何放),怎样解读攀岩线路等专业知识,严重影响到了攀岩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攀岩教师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3对攀岩教学研究的现状“华工之父”朱九思曾经提出:“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要前进,就要大搞科学研究,让科研为教学开路”[2]。近些年,攀岩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我国高校开设攀岩课程的可行性、攀岩运动的发展现状、攀岩运动的训练方法、攀岩运动员的生理机能以及攀岩运动损伤防治等方面。在CNKI中国知网中采用高级搜索功能,搜索2000-2015年间攀岩主题的文献共有1 568篇,其中并含教学主题的文献共98篇,并含风险主题的文献共5篇。

2.4我国高校攀岩场地现状

图3 我国高校具有的岩壁现状

开设攀岩运动课程的高校中,只有室内岩壁的高校占17.39%,只有室外岩壁的占56.52%,室内室外岩壁都有的高校占21.74%,没有岩壁的高校占4.35%(图3)。我国高校的攀岩墙大多数是室外的,且比较多的高校都是比较简易的攀岩墙,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拥有完善的室内难度、速度、攀石墙的高校寥寥无几。室外岩壁受天气影响较严重,实际课时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再加上部分高校只有简易的岩壁,学生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练习1次,基本满足不了学生课堂的攀岩练习。通过调查得知:90%的高校在修建攀岩岩壁时,都对建造商的资质进行了考察,且与制造商都签订了质保并定期质检协议,但实际情况中,各高校的岩壁后期几乎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维修、维护。在攀岩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岩壁破裂或岩点松动的状况。个别高校没有对建造商进行资质考察,建造的岩壁不够专业,才使用六七年,岩壁、岩点已经处于无法维修的状态。

2.5我国高校攀岩装备及使用现状

图4 我国高校购买装备现状

开设攀岩运动课程的高校中,购买攀岩准备时没有只看认证标准和只看尺寸、款式、价格的高校,先看认证标准,再看尺寸、款式、价格的高校占34.78%,先看尺寸、款式、价格,再看认证标准的高校占65.22%(图4)。在攀岩课程教学中学生因装备器械质量不合格而意外受伤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但因为学生对器械操作不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时有发生,如图5所示,都是非常严重错误的操作,如有遇见如下操作,应及时阻止。

图5 装备操作不当错误示范

2.6攀岩运动课程设计现状所调查的高校中,在课程设计上都比较重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视攀岩运动的锻炼价值,安排的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学方法都比较丰富。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只重视技能形式性的教学,而忽视了体育课堂更重要的是通过技能的学习进而达到健身和健心的目的。授课形式单一,由于攀爬水平有限,学生基本上是拿速度线路当难度攀爬,所调查的高校中除了攀岩专业班的学生,其他班级的学生基本上很难接触到自然岩壁的攀爬,学生攀岩积极性不高。学生期末成绩的考评体系中技术考核权重值较高,往往是期末考什么平时就练什么,教师教的其他攀岩知识根本不在乎。

攀岩运动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攀爬、锻炼学生体魄、增强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攀岩运动富有丰富的竞争观念、规则观念、协同观念、主体精神等体育人文观。

调查表明,由于部分高校受硬件设施或者软件条件的影响,在攀岩课堂上,较多采用听话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淡化了攀岩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3]。由于攀岩运动发展的还不够成熟,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教学还不能形象地用于教学中,目前攀岩课堂大多是教师机械地讲解攀爬技巧和装备,学生提不起学习和练习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只为拿学分而学习。学期成绩判定主要是看中学生的攀爬技能,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情感性评价及身体素质差异性的考虑所占比重较小,导致学生只重视考试内容,非考试内容敷衍了事[4]。

2.7攀岩课堂教学组织现状在对学校维度、学生维度、环境维度、教师维度4个方面的课堂风险调查中,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足、对设施的监管不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的组织造成伤害、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较弱;上课前对设备设施检查不到位;准备活动不充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风险[5]。

在攀岩课堂教学中,真正了解“高危险性攀岩项目”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对其都是不太了解的。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相关管理部门直到2013年才对其高危险性攀岩运动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并且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引起参与者(尤其是攀岩运动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生)的重视。在攀岩课堂上,常常忽视课堂风险,或是报有侥幸心理,认为即使出现安全事故,也不会出现在自己头上(表1)。在给其他学生进行器械或徒手保护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意识到攀岩风险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这也与福建师范大学韩桂明的研究观点不谋而合[6]。

表1 攀岩课堂风险调查

2.8学校配套支持政策的现状开设攀岩课程的高校中,有专项经费支持攀岩的高校占4.35%。没有明确配套政策支持的高校占21.74%,视情况而定给予政策支持的高校占73.91%,其他情况的高校占4.35%(图6)。大部分高校对本校攀岩运动的发展持观望态度,没有配套科学合理的政策保障,致使部分攀岩场维护状态非常艰难。通过调研得知: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攀岩场馆没有固定的财务管理办法,基本都采用临时批报补贴的方式,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依据,局面十分混乱。

图6 学校配套支持政策的现状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攀岩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2)高校攀岩场地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3)对攀岩课程教学的研究力度薄弱,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4)在攀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缺乏人文关怀,学校缺乏配套政策支持。

3.2建议

攀岩课程教学组织的风险控制可以从提高攀岩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攀岩的安全防护意识、降低攀岩课堂事故的严重程度3个方面进行。在攀岩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中应积极采取风险预防措施。

1)提高攀岩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得攀岩课程设计内容更加人性化,攀岩课堂组织更加规范有序,提前预防和规避攀岩课堂风险。

2)攀岩课堂教学组织中的风险预防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攀岩运动的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师生的安全风险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能够预判攀岩课堂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风险。

3)加强攀岩基本安全技能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岩壁、岩点、装备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注意事项,使得学生学会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降低攀岩课堂风险。

当攀岩课堂存在较大风险时,攀岩教师可以选择回避风险。例如学校的硬件设施或者装备受损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学校攀岩管理者和攀岩教师就应该完全回避它,回避攀岩风险是最彻底的攀岩课程组织教学实施的风险控制方法,但不利于攀岩运动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科学地建设岩壁、科学地购买和使用攀岩装备、科学有序地组织攀岩课程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

[1]360百科.风险[EB/OL].http://baike.so.com/doc/1002008-1059378.html,2016-10-11.

[2]朱九思.朱九思全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3]Jacalyn Lund, Deborah Tannehill. Standards-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M].UK: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2005.

[4]张俊.攀岩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设计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4):117-119.

[5]肖年乐,朱桂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风险评估与谋划[J].体育科技,2014(2):141-143.

[6]韩桂明.福建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开展现状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The Research on the Risk Management Status of Climbing Cours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Universities

ZHANG Jun1,WANG Yu-yan2,KUAI Li-fang3,HUANG Jing3
(1.Sports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430205, Hubei 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3.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In this essay, methods of references, questionnaire, expert talk,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deep research of nearly 50 domestic universities’ rock climbing courses. And getting to know that at present there are plenty of shortages in rock climbing course teaching, such as: the lack of relevant qualified teachers, low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for the rock climbing venues, less research for the rock climbing course, low awareness of students self-protection, less caring in the way of teaching , and the lack of relevant support policy . So it is suggested that realizing and analyzing rock climbing risk in advance is quite necessary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o avoid some potential dangers.

rock climbing cours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risk management

G807.0

A

1004 - 7662(2016 )11- 0066- 05

2016-10-01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科研课题(项目编号:A2014012)。通信作者:黄静。

张俊,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休闲运动。

猜你喜欢
岩壁攀岩运动
一只鼠兔
波比攀岩
徒手攀岩
岩壁野餐会
不正经运动范
途遇大蟒蛇
攀岩
攀岩世界杯:速度之争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