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应回归课本

2016-12-01 18:57王旭东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模糊性本题论语

王旭东

课本是复习考试的根本,高考天津卷、浙江卷、山东卷中的字音字形题,大都在教材中出现过;各套试卷的文言文考查的词语、句式,都能在课本中找到依据;名句名篇默写全部出自于必背篇目;作文也能在课本中找到论证的素材……由此可见,高考试题总是紧扣课本的。考生如不熟悉教材,许多题目就难以作答。下面,我们以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为例逐一解说。

例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5年山东卷,现代文阅读部分)

A. “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 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 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解析 C、D两项涉及两篇课文。其考点既是一种活用,又是一种能力迁移。可见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全国卷Ⅰ,文言文阅读部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召有司案图”,诸葛亮《出师表》有“宜付有司论其刑赏”。C项中说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吏,是对“有司”的误解。可见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3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2016年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部分)

解析 比较两首诗,如果我们不熟悉其中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个篇目,就无法作答。可见古诗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4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天津卷)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①③⑤④

解析 本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年龄表述文字进行考查。其中“束发”出现在《项脊轩志》一文中,“加冠”出现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不惑”出现《论语·为政》中。而“豆蔻”“知命”在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中都有所涉及。可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5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2016年江苏卷)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人皆可以为尧舜

C. 化干戈为玉帛

D. 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现在课文《鸿门宴》中。“借代”和“比喻”在课文中经常出现。可见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6 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庸众”有什么样的认识?(2016年江苏卷,名著阅读部分)

解析 名著阅读题为江苏卷特有。本题的回答一定是要熟悉鲁迅的小说《药》的,这篇小说在课本里。可见名著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7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5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解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本题在对人物的理解中,穿插对论语的理解,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经典的学习。2015年直接考查《论语》的有山东卷、四川卷、湖北卷、全国课标卷Ⅱ、北京卷、江苏卷,直接考查《孟子》的有福建卷、浙江卷。可见名著名篇的阅读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8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2015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解析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在初中课本。本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可见文学作品阅读中关于形象比较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通过以上几例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语文试题并不神秘,因为它的“根”在课本里,在课堂上。如果我们弄通了课本,在考试中将题目“回归”到课本中去,就能够把答案找到。

下面我们谈谈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1. 回归课本。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表面上看,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不如理科联系紧密,实则不然。课本是高考的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

2. 倡导读书。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阅读,视野与思维就变得狭窄。语文的内在规律不像理科那么明显,不经历大量阅读,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语文试题要重视第一感觉,而感性思维能力只有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才能形成。多读书,就要克服急功近利的题海战术。

3. 举一反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是对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举一反三”,首先把“一”学好,重视课本的示范功能;再去“反三”,重视课本的迁移功能。

猜你喜欢
模糊性本题论语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今天是几月几日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