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2016-12-01 21:51董海英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6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

董海英

摘 要:教育在国家的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为国家的建设输入了大批量的人才,保证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初中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上,要想将化学课学好,就要将化学实验做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化学实验中,要将细节化处理工作组好,保证化学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本文就是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

初中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将初中化学学好,那么化学教育就会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化学实验,化学是无法学习的,实验是推动着化学发展的动力。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将细节处理好,细节在实验的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么整个实验结果就会出现错误,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什么样的化学实验,都离不开细节的处理,尤其是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要让初中生养成细节处理的习惯,在细节处理上要有着明确的认识,这样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1 换个做法是细节化处理方式之一

换个做法就是一种创新,将实验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变,但是在实验的结果上没有发生变化。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按照教材进行改进,以下进行实力阐述:

案例1:将烧杯换为醋瓶

教师在进行“燃烧”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对燃烧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演示:拿着两个装醋的瓶子,这两个瓶子是由玻璃制作的,将里面原有的醋装在别的瓶子里在里面导入不同温度的水,一个瓶子中水的温度是20℃,另外一个瓶子中水的温度是80℃,在两个瓶子中加入小块的白磷。之后在将瓶塞塞好。

其中水的含量也是有着要求的,大约为100ml,两个瓶子中水的容量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进行试验,将平玻璃瓶进行上下的震荡。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可以看到一个瓶中会出现火星,伴随着有白烟生成,但是装有热水的瓶中就没有出现任何的反应,这就是这一试验过程。这样在实验活动做完之后,就要进行师生的分析和交流活动,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根据具体实验的需要进行改进,在本次试验中就进行了细节化处理:将原来实验中使用的烧杯换成了装醋的玻璃瓶,让白磷与醋一起作用。在整个实验中将“杯”变成了“瓶”,将这一实验的过程由“静”变成了“动”,这样就会会增加实验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震撼,尤其是火星、白烟等现象的出现,还让试验有着极强的对比性,有利于环保。这样对整个实验有时十分重要的,对燃烧条件的分析是十分有利的。提过分析可以知道震荡的幅度和力度对燃烧有着影响。

2 加个小插曲使实验更加的生动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的出现可以将事物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是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的,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小插曲方法将实验的亮点找到,这样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领域能力。对相关的知识理解的更加的透彻。

案例2:进行饱和溶液的探究

教师在进行物质的溶解性的实验中,有一个实验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关于硝酸钾溶解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实验就是将硝酸钾加入水中,一直加到管底出现硝酸钾的固体为止,在这样的实验基础上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理解,那就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某教师在实验的时候在里面加入了一个实验环节,那就是在已经出现饱和状态下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这样就导致了溶液的液体出现了红色,既然溶液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状态,那么为什么溶液有会溶解高锰酸钾呢?在实验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个小插曲。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讨论,要对饱和溶液的内涵重新理解。

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有色的高锰酸钾,通过无色到有色的过程可以说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在溶液的溶解过程中,可能含有着多种溶质,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让学生知道了一定的关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溶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A,但还能溶解少量的溶质B。

3 “调个顺序”更流畅

实验顺序这一细节问题,看似简单随意,实则大有考究。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实验顺序必须与知识、方法内在的逻辑关系相对应,它事关一节课的主线是否明晰、过程是否流畅自然。

案例3:五个实验巧安排

老师执教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中,容量大(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等)、实验多。看到教学设计的初稿后,就实验的数量展开了讨论,最终确定的实验是五个:烧不坏的纸巾;燃烧条件探究(上文案例1);烧杯罩灭烛火;酒精雾化燃烧;面粉粉尘爆炸。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又就实验的呈现顺序做了交流,并对其做了微调:将“烧不坏的纸巾”实验放到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之后。从而形成了以实验活动贯穿起来的教学主线:燃烧条件探究→烧不坏的纸巾→烧杯罩灭烛火→酒精雾化燃烧→面粉粉尘爆炸。

之所以将“烧不坏的纸巾”实验放到“燃烧条件的探究”之后,是因为“烧不坏的纸巾”这一实验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燃烧条件是否具备的角度,去分析纸巾“烧不坏”的原因,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如果将顺序反过来,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就会变得茫然和不顺畅。之所以这五个实验能够贯穿为一条明晰而流畅的教学主线,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十分紧密:由白磷燃烧的对比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之后,学生自然能够分析出纸巾烧不坏的原因(沾有酒精溶液的纸巾温度没能达到着火点),顺势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由烧杯罩灭烛火的现象之一——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自然可以引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学习;全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如果氧气充足、接触面积又很大,燃烧还可能引发哪些现象的出现呢?又可以引出酒精雾化燃烧以及面粉爆炸等燃烧现象的学习。

4 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们不仅要有研究宏观问题的大手笔,还要有研究细节问题的小智慧。小智慧集聚的过程是脚踏实地的过程,小智慧多了,我们也就成了大智慧的拥有者,我们也就有了仰望星空的底气。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石,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源。化学教学中,研读课程标准、调整实验内容、优化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素材等大问题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关注实验的细节化处理也不容忽视。所谓实验的细节化处理,是指实验本身或者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小问题的解决、小智慧的呈现。

参考文献

[1]缪徐.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两类问题[J].化学教学,2013,(7):54~57.

[2]吴星.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化学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96.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初中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