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思考

2016-12-01 17:24邱文晓
智富时代 2016年12期
关键词:均等化教育资源

邱文晓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本文就改善公共教育服务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针对公共教育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于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资源

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公平作为一把标尺衡量着事物的方方面面,关于教育问题首先要从公平的角度进行整体的把握。就我国的现状来看,不论在教育规模和程度上都有所发展,然而现在却处在了一个瓶颈期,硬件条件不够硬,软件条件发展不足。如果想改变这个现状,想让公共教育在此基础上有一个质的提升,我们要正视我们面临的问题,首要解决的就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是否公平,对老师、家长、学生都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一)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包括城乡分配不均、区域分配不均、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分配不均等。笔者在此需要着重提及的是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分配不均,长期以来,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远远超过对其他教育的投入,对于职业教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很多家长或学生也对职业教育存有歧视,认为没有高等教育那么光鲜,职业教育者毕业只是蓝领阶层,做苦力等不好的印象还在思想中存在。但是在经济不断转型的今天,顶尖的技术型人才却是难得所有,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是当务之急。

(二)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

农村的学校在调整规模,原来每个村子就会有义务性小学、中学,现在合并之后,农村的学校大幅减少,教育便更加集中于城市。对于性别的不公平对待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养儿防老,儿子是自家人,有出息了也是自家门上贴金,但是女儿嫁到别人家,辛辛苦苦供养上学,最后也没有太多回报;农村人本身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目光往往看不远。还有一些弱势群体,残疾儿童,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再加上家庭的贫困,早早的辍学甚至都没有踏进过学校的大门;

(三)公办学校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公平待遇

在学校里设置重点班,给予这些班级配置最优秀的老师,全校师生的目光都关注着他们的成长,而对于差生则采取末位淘汰制,一方面伤了孩子的自尊,使他们丧失自信心,提不起对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也显现了我们教育的失败,仅以成绩论英雄的理念落后且不理智。教育本是公共资源,国家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会给予一些重点学校政策扶持。这些享受政策倾斜的重点学校在家长学生的狂热追捧下,为了给学校增加收入,竟私收高额择校费,这些昂贵的费用无疑大大增加了教育的不公平。

二、教育服务不均等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落后

我国从根本上对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协调好当前经济发展与国家长远发展的关系。即使现在我国的经济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在教育方面的发展仍然与其他国家有差距。尤其在农村,上学无用论的观念也是存在的,尤其对于女孩子而言,更有可能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在打工潮盛行的今天,在紧缺劳动力的企业里,只要你肯吃苦,加班加点的劳作,每个月都会获得可观的收入,面对这样的诱惑,很多家长甚至一些孩子都被这短暂的利益吸引,最后的结果也只是去企业为别人打工。

(二)对不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的不足

尽管近年来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政府也认识到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能够意识到教育所能带来的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贫困及偏远的乡村地区,校舍教室的建设还远远不够,连最基本的上学硬件设施都不完备。在当今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些地区连基本的网络都没有覆盖,更何谈进行远程教学。由于投入的不足,乡村教师的待遇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因此,农村往往留不住优秀的教师。

(三)制度不公平

户籍制度使很多人无法享受到与他人同等的教育条件,例如外地户口的学生无法在本地读书,即使可以在当代读书,也要缴纳不菲的借读费。户籍制度好像一堵墙隔开了城市与农村,不仅仅是一个户口本的厚度,而是迥异的福利差距。户籍的差别让农村人付出了血与泪,体现在教育方面的差异,更体现了不公平。高考制度,一种畸形的制度,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指挥棒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基础教育,而考试的内容的单一性又缺失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三、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地位

作为政府,要树立一切为民的服务理念,摒弃官僚作风,在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公众的受教育质量,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工作人员要切实发挥公仆的作用,为人民干实事,不断创新公共教育服务的方法措施,实现教育的公平。在评判各地区业绩的时候,不单单只注重经济发展指标,更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竞争。在学习先进教育发展理念的同时,将理论与国家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与时俱进有针对性的先进教育理念,以观念指导国家整体教育的规划与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政府方面要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同时政府对教育等各项活动还是管的过多过细,政府要勇于放手,不要越权,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积极鼓励非营利机构的发展。发展慈善事业,让更多的的社会慈善资金运用到乡村的教学,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供应,鼓励社会人员的监督,让社会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三)积极完善对教师队伍及学校的考核标准,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均衡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我们的目标是要促进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水平低的教育公平。我们要大力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是应有之策。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投入更多的经费,对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进行减免,鼓励更多的人员报考,促进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民办学校的建设,让市场调节竞争,有竞争才会有效率,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教育的质量。

(四)通过公示手段防止教育腐败

实行“阳光教育工程”,各高校在各省区的录取数额、占其录用总数的比重,占各省区的人口总数比重等指标,要在其本校网站单独披露及在教育部网站集体公示。对民众反响较大的问题,高校、教育部可实行听证制度,收集的意见及改进结果也要公示。政府可以成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对于教务教学中的腐败现象及时查处,也可以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比如通过网络进行曝光,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政府有序引导,合理发挥监督作用。避免走后门上名牌学校,维护好优秀学生的权利,让大家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果实才是香甜的。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4)

[2]李军鹏.新时期中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与的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2)

[3]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均等化教育资源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